南怀瑾先生与祖国和平统一事业(上)
2018-11-29林宏伟南品仁
■ 林宏伟 南品仁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指出:“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共同愿望,是中华民族根本利益所在。”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说出了每一个热爱祖国中华儿女的心声,表达了每一个爱国公民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反映了每一个国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是人们对自己故土家园、民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认知。
2018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在海内外华人中有着广泛影响的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诞辰100周年,是南怀瑾先生为海峡两岸和平统一牵线搭桥30周年。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回顾总结南怀瑾先生为维护祖国和平统一所做出的杰出贡献,意义深远。
南怀瑾
中华文化是促进祖国统一的强大动力
南怀瑾,1918年生于浙江乐清。南怀瑾幼承庭训,少习诸子百家,青年时曾跃马戍边,参加抗日;1949年前往台湾生活36年,后旅居美国,移居香港;晚年回归祖国大陆,设坛讲学,弘扬中华传统文化。2012年9月,南怀瑾在江苏吴江太湖大学堂逝世。
南怀瑾长期精研国学,读书数十万卷,于儒、道、佛皆有精湛造诣,兼诗词歌赋、天文历法、医学养生诸学,一生致力于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同时,对西方文化亦有深刻理解,学贯中西,著作等身,堪称一代宗师,在中西文化界享有巨大声望。
1970年,年近花甲的南怀瑾写下:“忧患千千结,山河寸寸心。谋身与谋国,谁解此时情。”道出了他的梦想,一是文化复兴,二是祖国统一。作为一位有着浓郁传统文化情怀的爱国学者,南怀瑾有着很深的家国情怀和历史见地,对祖国和平统一有独到见解。
台湾统一企业原总裁林苍生在《我从南老师学了些什么》一文中回忆说,大约三十年(20世纪80年代)前吧!老师(南怀瑾)告诉我们“未来21世纪是中国人的世纪”,这说法绝对没有错,但“中国人”三个字,你们不要以为是在讲你自己,就像曾国藩法统与血统之辩,凡能接受中华文化的人,不论汉胡皆是汉人。所以,“中国人”应解释为,未来能以“社会主义的福利,共产主义的理想,资本主义的方法,再加上中华文化的精神,来使世界融合成一体的人”都可说是中国人。换句话说,未来的世界,将是以这三种不同的主义,再以中华文化的精神来融合成一体的世界。
林苍生说,南先生这30年前的世界观,真的很让他惊讶。他认为,南先生对21世纪未来世界形态的推演,居然也已含藏着解决台湾与大陆问题的方向,他相信这推演并没有任何政治色彩,完全是一种智慧逻辑结论。
曾子南文化基金会董事长曾王君,常年往来于两岸。2012年10月,他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时隔30余年,他犹记得自己当年从美国甫返台湾时,南怀瑾先生对他说的一番话:“你们这一代人,不要因为去了美国念书,就觉得美国好得不得了。我刚从美国离开,不想呆了。要想办法放下自己,不要只想着追求财富,只想着追求自己的理想。一定要在21世纪之前,去大陆看一看,那个地方是有可能成为一个伟大国家的地方。”
当时两岸隔阂未通,难于往来。另外,台湾社会对美国风气的崇拜却是方兴未艾,对这位留美归来的青年而言,此番话振聋发聩。南怀瑾规劝他说:“你们要到大陆去,不要留在台湾。”
曾王君当时质疑,“大陆那么落后……”
南怀瑾回答:“正因为落后,才会有好的开始。因为她的文化、历史,全世界没有一个国家可以超越,但她的近代史又是这么糟糕,这么让人看不起。生在这个时代,我很痛苦。不管世界怎么看中国,中国在21世纪都会成为一个伟大的国家。你们这一代可以看到,我即使能看到,也就是能看到刚刚开始那一点点,所以也感受不了。”
曾任温州市委书记的刘锡荣在《南怀瑾先生与金温铁路》一文中写到:“他是融合道、儒、释三家的一代宗师,与赵老朴初先生是知交,在港澳台知名度很高。最主要的条件是南老先生爱国爱乡,是沟通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走向统一的使者,多年为祖国统一大业呼号奔走。早在1987年,南老先生在美国对国内留美学子讲课时就说过,‘到中国投资,不可用一本万利之心态,不然就是驱耕夫之牛,夺饥人之食。同时要有四个基本理念和认识,那就是:共产主义的理想,社会主义的福利,资本主义的经营,和中国文化的精神’。这几句话是南老先生对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和理论深切体会的概括。足见南老先生不仅是国学大师,还具有世界历史学家和现代政治家敏锐的眼光,既能剖析现代,又能展望未来。主张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党派、民族、宗教、意识形态之间都要相互尊重、包容、融合,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既要讲福利、公平、民主、自由,也要讲经营、效率、法制、秩序,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不可分离。正如科技可以造福人类,同样可以祸害甚至毁灭人类一样。只有两个文明密切结合,相辅相成,才能真正实现产品极大丰富、觉悟极大提高、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人类最美好的大同世界——共产主义。”
2006年8月,南怀瑾应《文汇报》、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电视台之邀,在上海美仑大酒店做《中华传统文化和大众传播》讲座,一位听众觉得中华民族前途最大的变量是台海两岸对立的局面,他知道南怀瑾曾经为台海两岸的和谈做过贡献,请教南怀瑾从历史的眼光或者世界的眼光,给未来台海两岸的出路指一条明路。南怀瑾说:“至于国家的统一是当然的事;而国家的统一在文化。我早三四十年前就告诉青年人,你们不要迷信英文,赶快学中文,将来汉语将会变成世界第二种语言,中文变成世界第二种文字。我讲的这个预言都兑现了。
“你看,从一九八四年到现在,已经二十多年的太平。你们年轻人不懂,我们从小到现在,经历太多的战乱。像我,虽没有亲自看到推翻清朝,但是挨到边的;跟着是北洋政府的内乱,还有北伐的战乱,都是内乱了;又跟着是对日本的抗战;紧跟着是两兄弟两党的争论。我们是这样过了一辈子。
“这连续二十多年的太平日子,在历史上从来没有过。当年我们小的时候也有过太平的日子,但是很多老百姓没有饭吃,那个痛苦、饥饿的状态很严重。现在固然还有贫困地区、边缘地区,但比过去好多了。你放心,一定会统一的,看我们怎么样努力了。”
南怀瑾对海峡两岸和平统一始终充满信心,几十年未变,他在《新旧教育的变与惑?三版献言》写道:“清末迄今,中国历经百余年的苦难,中华文化的命脉已到存亡绝续的关头。昔贤有言:‘中国文化存,则中国兴;中国文化绝,则中国亡。’秉此精诚,我们决定将《新旧的一代》一书扩充、再版,也希望藉此文字因缘,能够把中华文化的种子,传播到世界各地,生根,发芽,茁长。这是我们的希望,也是我们的信心。因为只有中华文化,才能真正地统一中国。也只有中华文化,才能真正带给这个世界和平和安乐!”
两岸信使,劝说李登辉不要做历史罪人
1988年1月31日,南怀瑾结束近3年的美国之旅,移居香港。1988年2月5日,他落脚香港还不到一周,一个神秘的客人突然造访,把他推向了新的人生角色。这个人就是全国政协常委、民革中央副主席贾亦斌。
贾亦斌当年和南怀瑾一起在四川成都中央陆军军官学校任职,说起来也是老相识。内战爆发时,南怀瑾选择远走台湾,而贾亦斌则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二人从此再无联系。时隔40年,两位老友再次见面时,已经是“鬓发各已苍”。
见到几十年前的老朋友,南怀瑾非常感慨。贾亦斌则开门见山地对南怀瑾说,希望他能够成为海峡两岸关系的传话人。
南怀瑾本是个“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的隐士,从来不过问政治,贾亦斌的这个要求让他有些为难。但为了早日实现民族统一,为海峡两岸人民造福,南怀瑾还是答应了贾亦斌的提议。
当时中共中央为什么看上南怀瑾这个隐士式的人物作为两岸关系的传话人?一是南怀瑾与李登辉说得上话,当时李登辉的“幕僚”苏志诚和刘泰英等都自称是南怀瑾的学生;二是南怀瑾在两岸政治圈中有广泛人脉关系,了解两岸的政治和历史;三是南怀瑾有一定社会地位和威望。在当时历史条件下,南怀瑾是两岸关系最为合适的牵线人。
1988年4月21日,贾亦斌为南怀瑾带来一位新朋友——中共中央对台工作小组办公室主任杨斯德。杨斯德向南怀瑾表达中共中央希望与台湾通过和平谈判来解决国家统一问题的意愿。事后,杨斯德与贾亦斌带走了与南怀瑾的谈话录音,以便向中共高层汇报。与此同时,南怀瑾也让弟子将同样一套录音送到台湾,并亲自打电话给台湾当局领导人办公室公共事务室主任苏志诚,向台湾当局传递了中共中央的意愿。
可是,李登辉听了南怀瑾托人带去的录音后并没有动静。客观上讲,此后一年,正值祖国大陆发生政治风波,善于权谋的李登辉正在观察祖国大陆时局的变化。而南怀瑾则请贾亦斌做顾问,忙于筹资建设金温铁路,为“中国大陆的改革开放打开一扇大门”。
1989年下半年,祖国大陆政局日趋稳定,李登辉开始坐不住了,一次次命苏志诚打电话、发传真给南怀瑾,探听大陆对台政策的虚实。1990年,苏志诚首次秘密赴港,奉李登辉之命邀请南怀瑾回台湾当面商讨对大陆的政策。
1990年9月8日,南怀瑾回到台湾,当晚与李登辉在官邸书房见面,仅苏志诚作陪。南怀瑾滔滔不绝地讲了两个小时,说古道今,纵论天下以及和平统一的民族大义,也提出了许多具体建议。次日晚,南怀瑾和李登辉在官邸再度会面,两人又谈了两个小时。最后,李登辉夫妇把南怀瑾送到门口时说:“请问南老师最后还有什么吩咐?”
南怀瑾说:“我希望你不要做历史的罪人。”
提三项建议和原则,促成“九二共识”
1990年12月31日,两岸密使正式开始会谈,其中凝聚了两岸的努力,更有南怀瑾的推动。台湾以台湾当局领导人办公室主任苏志诚为代表,祖国大陆的代表则是中台办主任杨斯德,会谈地点就是南怀瑾在香港的寓所。
1991年元旦,也就是正式开始会谈的第二天,南怀瑾就“披甲上阵”。他说:“我现在编一个剧本给你们两岸的人看,我建议成立‘中国政经重整振兴委员会’,包括两岸两党或多党派人士参加,修改历来的宪章、融合东西新旧百家的思想,以及中华文化特色、社会主义想法的问题,都可以在这个委员会里商量,使它成为全中国人的‘国统会’,这是上策;中策是大陆划出从浙江温州到福建泉州、漳州、厦门等一块地方,台湾划出金门、马祖,两岸合起来搞一个经济特区,吸收台湾本地百年来经济工商的经验,有力出力,有钱出钱,做一个新的样板,最重要的是为国家建立南洋海军强有力的基地,来控制南沙和东沙诸岛,建立对东南亚太平洋的海域管制权力;下策是两岸经济贸易投资,大家谈生意,交换煤炭、石油等。”
当南怀瑾谈到两岸合作成立一个经济特区时,双方一致叫好。南怀瑾说:“好是好,可是你们都做不到。如果真能做到,美国人、英国人也都会佩服我们了!”
南怀瑾一开始提出三策,当时上策是做不到的,如果能争取做到中策,那么今天我们和东南亚国家之间、和日本关于钓鱼岛的矛盾也好解决得多了。这可看得出南怀瑾的眼光。
首次密谈结束后,双方约定把会谈录音带回去,各自向高层报告。1991年2月17日,贾亦斌会同杨斯德等三人,在南怀瑾寓所与苏志诚、郑淑敏和尹衍进行第二次密谈。1991年3月29日,两岸密使按事先约定来到香港,在南怀瑾位于坚尼地道的新宅,苏志诚与杨斯德举行第三次密谈。这一次贾亦斌没有参加。
南怀瑾见双方的想法几乎是南辕北辙,拖下去只会越拖越僵,就提出一个“和平共存,协商统一”八字方针,“统一是双方认同的目标,这八个字也没有说要台湾取消国号,投降过去。大家先不要打仗,慢慢谈判统一”。双方都同声称好。南怀瑾趁热打铁说:“你们对这个方针都叫好,那就签字呀!你们签了,回去双方领导人认可就管用,就是条约;有一方不认可也没关系,这是一句文学语言,妙就妙在这里。”由于双方都拿不出具体方案,此次会谈无果而终。
此后,双方在6月、7月、11月又分别举行了三次秘密会谈。事后,根据南怀瑾的提议,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汪道涵加入会谈,和苏志诚进行真诚对话,使会谈收到很好的效果。
1992年,两岸密使会谈进入一个新阶段。6月16日,南怀瑾为两岸密使亲笔起草《和平共济协商统一建议书》,一式两份,交密使分别送达两岸最高当局。建议书内容如下:
有关两岸关系未来发展问题,适逢汪道涵先生、杨斯德先生、许鸣真先生等与苏志诚先生等,先后在此相遇,广泛畅谈讨论。鄙人所提基本原则三条认为:双方即应迅速呈报最高领导批示认可,俾各委派代表详商实施办法。如蒙双方最高领导采纳,在近期内应请双方指定相应专人商谈,以期具体。如未蒙批示认可,此议作罢。基本原则三条:1.和平共济,祥化宿怨;2.同心合作,发展经济;3.协商国家民族统一大业。
具建议人南怀瑾敬书
祖国大陆的建议书由汪道涵直接送达江泽民等中央领导,获得肯定。台湾由于苏志诚深知李登辉意图,竟私自将建议书压下了,终因李登辉没有回应而不了了之。为此,南怀瑾退出两岸密使会谈。
后来,在汪道涵的努力下,本着在南怀瑾寓所会谈的精神,两岸密使又分别在珠海、澳门、北京等地密会多次。1992年10月28日至30日,汪道涵与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董事长辜振甫在香港会谈,并达成了“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各自以口头声明方式表述”的“九二共识”。
1993年4月27日,汪道涵与辜振甫在新加坡进行会谈。第三日,签署四项协议,在世界范围引起很大反响,这就是著名的“汪辜会谈”,标志着两岸关系迈出历史性的重要一步。
从1990年开始的两岸密谈,到后来达成“九二共识”,南怀瑾为此奠定了前期基础,他提出的“和平共济,祥化宿怨;同心合作,发展经济;协商国家民族统一大业”三条基本原则,更是为两岸沟通做出了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