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剑川木雕的发展与保护
2018-01-27刘思思侯小锋昆明理工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昆明650500
⊙刘思思 侯小锋[昆明理工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 昆明 650500]
一、剑川木雕的起源及发展
云南的木雕历史悠久。回顾剑川木雕的起源,张笑在《剑川木雕》一书中写道:“1957年,人们在剑川海口门挖河泥时挖掘出许多松木桩,在桩与桩之间,还挖掘出许多石头造就的器具。经鉴定,至少在三千多年前,亦即相当于殷商时期,人类就已经在剑湖边滨湖而居,建造起木质干栏式建筑。这一时期木质结构的工艺制作手法仅仅是利用松木做骨架,直柱采用削尖下端打入泥土中的办法固定,直柱上端已出现用凿孔工艺手法来作为稳固横木骨架的一种手段。从干栏式建筑结构的痕迹中,我们可以看到当时的先民们已经掌握了砍、噼、削、凿、架、穿、插等简单木质建筑的建造手法。他认为考古发现的三千多年前(相当于殷商时期)的干栏式建筑就是木质建筑工艺的体现,也就是剑川木雕的起源。云南木雕及剑川木雕的萌芽时期是从两汉到南诏,也是白族木雕雕刻工艺初步形成时期。剑川的木雕工匠们的足迹更是遍及大江南北,不仅在云南省内的府邸庙宇建筑大显身手,而且在与云南接壤的东南亚国家以及中国北方的皇家园林建筑、寺庙建筑中的许多木雕也出自他们之手。据考证,北京明清故宫、北京圆明园、清代承德避暑山庄、中甸归化寺等处的皇宫园林、庙宇建筑的木雕工艺,均有剑川木匠的手笔。
二、剑川木雕的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
(一)技艺传承人培养面临的问题和解决办法许多学者也对剑川木雕的传承人的培养问题提出了担忧。当代年轻人很难抵挡外界纷扰的诱惑,急功近利的商业性思维冲击使得少有传承人可以潜心研究木雕工艺和图案背后的文化,制作有特色濒危品种的人才尤为不足,粗制滥造的现象比比皆是,导致剑川木雕出现“文化断层”和“人才断层”的双重危机。如今剑川木雕的传承方式已经改变,传承人的培养已与企业、协会以及学校挂钩,为许多真心想传承木雕文化的有志青年提供了更多的机会。杨丽丽等学者提出,为保证云南剑川木雕这门传统民间工艺在今后的发展中能立于不败之地,必须不断提高从业者的素质,而且要注重对新人的培养,采取切实措施,采用多种方式,抓紧对新人的培养,使得云南剑川木雕后继有人。
(二)传统手工艺转型面临的问题和解决办法徐朝霞曾表明,木雕产业属劳动密集型产业,因其手工工艺的特性,决定了短期内实现大批量生产的难度。李纶也表示,在木雕产业化的生产中,虽然引进了先进的机器雕刻技术,小件产品及部分浮雕都可用机器进行粗雕,雕刻时间大大缩短,节约了手工成本,但机雕还是只能作为一个辅助手段,不能完全代替手工。由于形状的限制,一些大件的物品只能用手工雕刻,而且一些可用于雕刻的小零件仍然需要手工完成的产品作为模型。如何做到现代工业科技与传统技法相结合,是剑川木雕工艺传承与发展中的重要问题。因此,石剑峰认为,无论何种形式的创作,“技术”只是手段,“艺术”才是目的,应该通过“技术”与“艺术”并举的形式将木雕创作的艺术美充分体现出来。
(三)供给与需求面临的问题和解决办法胡凌在《剑川木雕及其他手工艺的命运》中指出,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国家开始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天保工程),木料来源成为木雕的一大制约。由于当地森林几乎已经被消耗殆尽,而长江中上游森林得到了完全的保护,材料甚至成为阻碍木雕发展的绊脚石。现在的木材来源主要靠外地:有些来自兰平和迪庆,其中大部分是松木和青皮等低价材料; 部分来自缅甸进口的优质硬木。木材来源的相对稀缺实际上增加了木雕产品的生产成本,包括木材成本和运输成本。木制品的采购价格也是木雕产品销售价格上涨的原因,这反过来降低了一些木雕产品的利润率。宋琳英、黄鑫宇、李纶等也在研究中指明了相似的问题。针对原料问题,李伦等人提出要首先推动剑川林业的发展。一种生长期较短,适应当地环境的树木,同时加强木材的可持续利用,包括锯末的再利用。例如,建筑木雕的某些边角废料可以用来制作小型的手工艺品。这不仅不会破坏当地的自然环境,还可以很好地缓解木雕材料的不足。宋琳英也指出企业要改变木雕产品耗材巨大且浪费严重的粗放型生产模式困难较多,打造木材品牌不是一蹴而就的,要有长时间的建设观念。
(四)发扬民族特色面临的问题和解决办法随着现代化的不断发展,剑川新一代年轻人的生活观念和生活方式都有了较大的改变,大部分年轻人已经不再去用心领悟每个木雕图案和造型深层次的文化内涵,仅仅只是学习雕刻的手法,丧失了剑川木雕原有的韵味。艾佳也在文章中将木雕从业者在设计和文化传承上的局限性分成三点列出:“第一,对‘设计’的内涵缺乏了解,加上机器生产线的普及,工人多数从事的是打磨、清洗、上色等基础工作,几乎不涉及真正的美术工艺设计;第二,艺术类大专院校的毕业生所掌握的知识与技能与实际操作之间有一定的距离,一些资深的工艺师也明确指出,高学历的人才反而不能很好地适应生产需求;第三,外来工艺师尽管带来了一些新的理念,但本土特色与外来风格之间仍然需要进行磨合,外来人员的流动性也比较强,以对剑川白族木雕产业形成关键性的影响”。
三、建议
本文认为研究剑川木雕的发展与保护对于弘扬民族文化、传承传统手工技艺有着重要的意义,并且对于其他民族手工技艺的发展与保护也有着启示作用。针对剑川木雕的现存问题结合其他学者提出的解决方法以及作者自身观点,本文对剑川木雕的发展与保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引进现代材料与传统技艺的结合针对木雕原料紧缺的问题,除培育专用林地提高木材利用率等手段外,还可引进如玻璃、树脂、金属、陶瓷、塑料等现代材料与木雕手工艺进行结合,打造更现代化的木雕产品。在新材料与木材的结合利用上,国外已有许多成功的案例:如美国家具设计师Greg Klassen就将经过回收的快要腐烂的木头与玻璃结合创造出“河流”系列桌椅并获得业界好评。木雕技艺传承人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同时进一步发挥想象力,利用传统手工艺的优势开发出更具民族特色的新型木雕产品。
(二)制定不同产品路线做到机械化生产与手工雕刻统筹兼顾。在木雕企业的经营策略上应针对不同消费者层次制定不同的产品路线,采取机械化与手工雕刻相结合的方法生产更加精细的木雕产品,打破粗制滥造泛滥的局面。同时在技艺传承上保留特色濒危技艺延续,并且面向世界提供高定服务,使木雕技艺的精髓得以为更多的人欣赏与传播。
(三)发挥新媒体时代优势,培养木雕兴趣爱好者针对年轻人群对传统木雕技艺的兴趣逐渐减弱的现状,可引入新媒体技术如动画、3D影像传播与体验技术等使年轻人更容易接受,将剑川木雕以更活泼生动的形式在年轻人群中进行传播,还可以建立兴趣爱好培训班或夏令营以及兴趣手工作坊等机构,使得新生代可以从小接受木雕文化熏陶并培养更多的木雕兴趣爱好者,使剑川木雕技艺可以不断传承。
随着时代发展,古老的剑川木雕手工艺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通过本文的分析,希望人们能更好地了解剑川木雕的研究状况,并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以及不足之处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和改进,这样有利于剑川木雕在今后的发展与保护工作更加顺利地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