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护理模式促进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康复的影响分析

2018-01-26黄小春

中国实用医药 2018年2期
关键词:介入治疗康复冠心病

黄小春

【摘要】 目的 探讨中医护理模式促进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 200例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 各10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 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中医护理模式。随访2年, 观察比较两组冠心病危险因素[血压(BP)、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血糖(FBG)、体质量指数(BMI)、腰围(WC)、戒烟、运动]控制达标情况及心脏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入院时两组患者的冠心病危险因素(BP、LDL-C、FBG、BMI、WC、戒烟、运动)控制达标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6个月及24个月后研究组患者的冠心病危险因素(BP、LDL-C、FBG、BMI、WC、戒烟、运动)控制达标情况均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发生3例心绞痛, 心脏事件发生率为3.00%(3/100);对照组发生14例心绞痛, 心脏事件发生率为14.00%(14/100);研究组心脏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医护理模式促进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康复的影响确切, 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冠心病危险因素控制达标率, 避免或者减少心脏事件发生,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生存质量, 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 中医护理模式;冠心病;介入治疗;康复;影响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8.02.090

冠心病属于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 也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类型之一。介入治疗是借助心导管技术快速再通闭塞血管, 但依然不能有效消除潜在的诱发动脉粥样硬化的因素。诱发动脉粥样硬化以及冠状动脉再狭窄的危险性因素包括超重、吸烟、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1]。而通过中医保健及养生理论可以有效控制以上危险因素, 但是务必养成习惯[2]。本次研究旨在探讨分析中医护理模式促进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康复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7月本院收治的均接受介入治疗的20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 各100例。对照组中男71例, 女29例;平均年龄(57.85±11.22)岁。研究组中男69例, 女31例;平均年龄(57.77±11.31)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中医护理模式, 具体如下。

1. 2. 1 院内实施 ①实施的主体。给予患者本人及家属发放宣教资料, 资料内容附有穴位图以及经络图、护理措施中的技术作用功效、具体操作方法以及相关注意事项[3]。患者出院前, 护理人员应给予患者本人及家属进行重点考核, 并针对未完全掌握的内容作重点培训, 直至学会掌握。出院前专科护士与社区护士互相交接患者的疾病情况以及中医护理方案。②实施环节控制。集中患者定期参与健康教育讲座, 内容包括常规健康教育、经络刮痧操作方法、穴位按摩操作方法、艾灸操作方法等[4]。结合患者的疾病情况制定中医护理干预计划及有效落实监测日记登记。

1. 2. 2 院外实施 ①出院3个月。嘱咐患者家属按时执行护理方法, 并完成监测日记的填写;社区护士每周进行随访并检查监测日记记录情况, 若发现患者或家属有任何疑惑问题, 应给予详细讲解, 以有效解决其困惑。专科护士每隔15 d进行电话咨询, 并协助社区护士有效解决未得到有效解决的难题。定时通知患者回院复查并接受危险性评估以及时了解患者在康复治疗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并给予有效解决。②出院3~12个月。社区护士每隔2周进行随访, 并认真检查患者监测日记的填写情况;结合患者的心脏康复实况, 每个月由专科护士进行电话咨询, 并指导患者坚持1次/d的敲打左右两侧手少阴心经, 各60下。每隔3个月通知患者回院复查[5]。③出院12~24个月。护理人员与患者及家属建立长期联系, 社区护士每隔1个月进行随访, 实时了解掌握患者的疾病情况, 并给予鼓励, 使患者继续坚持定期复查, 坚持良好健康行为及生活习惯。

1. 3 观察指标 随访2年, 观察两组患者的冠心病危险因素(BP、LDL-C、FBG、BMI、WC、戒烟、运动)控制达标情况及心脏事件发生情况, 并进行比较。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結果

2. 1 两组护理前后冠心病危险因素控制达标情况比较 入院时两组患者的冠心病危险因素(BP、LDL-C、FBG、BMI、WC、戒烟、运动)控制达标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6个月及24个月后研究组患者的冠心病危险因素(BP、LDL-C、FBG、BMI、WC、戒烟、运动)控制达标情况均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两组心脏事件发生情况比较 研究组发生3例心绞痛, 心脏事件发生率为3.00%(3/100);对照组发生14例心绞痛, 心脏事件发生率为14.00%(14/100);研究组心脏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7788, P=0.0053<0.05)。

3 讨论

冠心病是心血管疾病类型之一, 临床通过介入治疗以使闭塞血管恢复再通, 但是无法消除诱发动脉粥样硬化的潜在因素。国际心脏康复体系中建议坚持用药、坚持运动以及坚持改善生活方式以有效控制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6, 7]。endprint

本次研究中给予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康复治疗中应用中医护理模式取得满意效果。中医护理模式是结合冠心病患者的疾病特点以及介入治疗手术后心脏康复需求而制定的科学性综合性的健康行为护理干预, 包括日常饮食、生活习惯、情志调理、运动锻炼等多方面循序渐进施行[8]。通过院内中医护理干预以及院外中医护理干预, 集中患者健康宣教, 专职人员给予督导以及持续日记监测等措施, 从而使患者的遵医行为、日常生活习惯、BMI控制、持续运動锻炼等得以显著改善[9]。除此之外, 通过持续性跟踪并掌握患者的疾病情况, 针对性的调整康复计划, 从而建立良好健康行为终身性习惯[10]。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入院时两组患者的冠心病危险因素(BP、LDL-C、FBG、BMI、WC、戒烟、运动)控制达标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6个月及24个月后研究组患者的冠心病危险因素(BP、LDL-C、FBG、BMI、WC、戒烟、运动)控制达标情况均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发生3例心绞痛, 心脏事件发生率为3.00%(3/100);对照组发生14例心绞痛, 心脏事件发生率为14.00%(14/100);研究组心脏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中医护理模式促进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康复的影响确切, 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冠心病危险因素控制达标率, 避免或者减少心脏事件发生,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生存质量, 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宁余音, 钟美容, 邓秋兰, 等. 链式中医护理模式促进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康复的随机对照研究.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5, 24(29):3281-3284.

[2] 宁余音, 钟美容, 韦丽华, 等. 中医护理方案对预防冠心病介入术后并发症的效果评价.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5, 31(24):

1839-1842.

[3] 崔屹, 张雅丽, 江琳, 等. 胸痹心痛病中医护理现状及展望. 海南医学, 2015, 15(22):3347-3349.

[4] 王姝. 冠心病患者应用中医护理的意义探究. 当代医学, 2017, 23(10):163-164.

[5] 袁锦波, 吴迎国. 冠心病患者行中医护理健康教育干预效果观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7, 10(20):100-101.

[6] 熊秀芳. 实施舒适护理模式降低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疾病影响程度.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3, 11(14):127-129.

[7] 高春梅, 周建松. 病人及家属联合管理模式对冠心病介入治疗病人心功能康复及疾病预防的影响. 护理研究, 2017, 31(27):

3401-3405.

[8] 黄鸿. 护理干预对冠心病介入手术患者康复的影响. 医药, 2015(16):39.

[9] 杨海珍. 护理干预对冠心病介入手术患者康复的影响及护理价值.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7, 8(6):143-144.

[10] 杨青云. 护理干预对冠心病介入手术患者康复的影响及护理价值. 中国医药指南, 2016, 14(21):261.

[收稿日期:2017-10-27]endprint

猜你喜欢

介入治疗康复冠心病
康复护理在脑外伤后遗症患者康复中的应用
脑卒中早期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疗效分析
康复护理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
冠心病一直没有症状,是不是治愈了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和静脉溶栓治疗后心率变异性的影响研究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介入治疗中替罗非班的应用及意义探究
探讨氯吡格雷预防冠心病介入治疗心血管的临床疗效
“十二五”期间3.6万贫困孤独症儿童获得康复补助
中医导痰祛瘀药治疗糖尿病合并冠心病38例临床疗效观察
有冠心病家庭史的青年更应戒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