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胃癌根治术麻醉患者体温变化对麻醉后苏醒和拔管时间的影响

2018-01-26何海平陈燕

中外医学研究 2017年36期
关键词:胃癌根治术

何海平+陈燕

【摘要】 目的:探讨胃癌根治术麻醉患者体温变化对麻醉后苏醒和拔管时间的影响。方法:以2015年1月-2017年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40例胃癌根治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术中静吸复合麻醉,随机将入选病例分为试验组(术中保温,20例)和对照组(常规手术处理,20例)。观察两组术中血压、脉搏及麻醉深度,动态监测两组鼻咽温度,对比观察两组完全苏醒时间及拔管时间。结果:两组术中生命体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手术不同时刻体温基本维持稳态,无明显波动,平均鼻咽温度(36.4±0.2)℃,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拔管时间(16.3±8.1)min,完全清醒時间(44.3±7.1)min,两项指标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癌根治术麻醉后予以患者保温措施可有效维持体温稳态,对防止低体温发生、促进患者麻醉后早期苏醒和拔管具有积极作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 胃癌根治术; 静吸复合麻醉; 体温变化; 苏醒时间; 拔管时间

doi:10.14033/j.cnki.cfmr.2017.36.08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7)36-0158-02

胃癌根治术是现阶段临床治疗胃癌的首选方法,但受多种因素影响,手术过程中患者易发生低体温现象[1]。文献[2]报道低体温现象综合发生率高达50%~90%,该症状会增加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影响手术质量及预后,因此,如何在术中有效维持体温稳态受到临床关注。笔者所在医院近年来在胃癌根治术麻醉期间采取一系列保温措施,在稳定维持患者体温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文章现对此进行分析和探讨,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15年1月-2017年2月于笔者所在医院行胃癌根治术的4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具备手术指征及适应证,知晓本研究目的并签署知情同意书,随机将入选病例分为两组。试验组(20例):男11例,女9例;年龄(68.2±4.1)岁;ASA麻醉分级:Ⅱ级14例,Ⅲ级6例;手术时间(2.7±1.4)h;术中出血量(196.8±15.0)ml;输入液体量(2286.4±103.7)ml。对照组(20例):男9例,女11例;年龄(68.5±3.7)岁;ASA麻醉分级:Ⅱ级15例,Ⅱ级5例;手术时间(2.7±1.2)h;术中出血量(197.1±14.3)ml;输入液体量(2282.7±91.5)ml。两组性别、年龄手术指标等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均以胃癌根治术进行治疗,患者术前准备、手术入路、围术期治疗操作及病灶切除范围等基本一致,手术室温度22 ℃,相对湿度50%。两组患者术中均采用静吸复合麻醉,麻醉诱导:依托咪酯0.2 mg/kg、芬太尼3 μg/kg、顺式阿曲库铵0.2 mg/kg,切皮追加芬太尼4 μg/kg,术中吸入七氟烷、顺式阿曲库铵、瑞芬太尼维持,手术关腹前30 min左右停止吸入顺式阿曲库铵,静脉泵注丙泊酚3~4 mg/kg及瑞芬太尼3 μg/kg维持至缝皮结束前5 min。

麻醉期间,予以试验组保温措施,具体内容如下:(1)患者身下铺循环水变温毯,身体裸露部分(术区范围外)适当覆盖棉垫以保持温度;(2)术中输血、输液所用液体都预先经温箱加温;(3)术中所用冲洗液均以恒温箱加温至37 ℃后使用。对照组患者麻醉期间予以常规处理,即不采取保温措施,患者于22 ℃常规室内温度下完成手术。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术中血压、脉搏及麻醉深度。于麻醉前(T0)、麻醉后1 h(T1)、麻醉后2 h(T2)、麻醉后3 h(T3)、术后1 h(T4)、术后3 h(T5)动态监测两组鼻咽温度;对比观察两组完全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完全苏醒评价标准:定向力恢复,可完成肢体简单动作,并准确回答问题[3]。拔管时间:术毕即刻至患者咽反射恢复[4]。麻醉深度评价标准:以意识消失、镇痛良好、肌松适度、适当抑制应激反应为麻醉适宜。

1.4 统计学处理

以SPSS 16.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术中基本生命体征比较

两组患者术中麻醉均适宜,无麻醉过浅或过深病例,排除麻醉深度对患者苏醒的影响。此外,两组术中血压、脉搏等生命体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手术不同时刻鼻咽温度变化

试验组患者围术期体温维持稳态,无明显波动,对照组患者于T0~T3时刻体温呈下降趋势,T4时刻起逐渐回升,体温变化波动明显,与试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完全清醒时间与拔管时间比较

试验组拔管时间和完全清醒时间均明显比对照组早,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3.1 麻醉手术中患者低体温的主要原因

个人因素:患者体质差,加之术前禁食、灌肠等肠道准备,会增强机体对冷刺激的敏感性,导致抵抗力减弱;患者术前情绪波动会影响血液分配,特别是紧张、恐惧等不良心理可造成回心血量不足,易引起低体温[5-6]。环境因素:为有效控制病原菌感染,手术室多采用净化空气层流设备,室温多在22 ℃~24 ℃,明显低于人体温度,加之空气对流,导致患者机体散热迅速[7]。麻醉因素:人体体温调节中枢在麻醉制剂作用下处于抑制状态,术中血管扩张,肌肉松弛,产热减少,难以维持正常温度。本次临床研究中,两组患者麻醉深度均适宜,排除不同麻醉效果对术后苏醒时间的影响[8]。手术因素:手术期间体表暴露,特别是腹腔及内容物的暴露会散发大量核心温度[9];挥发性消毒液的使用带走大量热量;术中腹腔灌洗引起热量广泛流失[10];常温静脉输液中和血液温度,引起体温下降。endprint

3.2 体温变化对苏醒和拔管的影响

本次临床研究中通过使用循环水变温毯、保暖患者身体裸露部分、使用升温液体和冲洗液的方式对患者术中体温进行保护,结果显示,患者手术不同时刻体温基本维持稳态,无明显波动,平均鼻咽温度(36.4±0.2)℃,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表明术中予以患者保温措施可有效避免低體温。研究发现,试验组患者术后拔管时间(16.3±8.1)min,完全清醒时间(44.3±7.1)min,两项指标均比对照组短(P<0.05),表明体温保护有助于缩短患者拔管时间和清醒时间。其作用机制包括以下几点:(1)体温过低可引起人体嗜睡反应,从而削弱机体对外界的刺激的敏感性,导致清醒时间延长[11]。(2)低体温状态下患者肝脏代谢降低,使麻醉药物作用延长,或引起心血管抑制,造成心率失常,从而使拔管和清醒的时间延长[12]。

综上所述,胃癌根治术麻醉后予以患者保温措施可有效维持体温稳态,对防止低体温发生、促进患者麻醉后早期苏醒和拔管具有积极作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赵丽珍.腹部手术患者麻醉期间低体温原因的分析及护理[J].今日健康,2016,15(8):159.

[2]吴斌,马凯宇,张理宾,等.麻醉患者体温变化对麻醉后苏醒效果与拔管时间的干预价值[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9(13):28-30.

[3]陈丽嫦,邹传惠,郭秋娥,等.术中体温对麻醉后苏醒和拔管时间影响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9):29-30.

[4]丁秀波,黄鸣.麻醉患者体温变化对麻醉后苏醒效果及拔管时间的影响探析[J].医药前沿,2016,6(20):132-133.

[5]薄玉梅.老年麻醉手术患者发生低体温现象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16,14(4):79-80.

[6]范军朝,宋俊杰,洪道先,等.体温变化对全身麻醉患者术后苏醒效果和拔管时间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15,10(31):199-201.

[7]况雪峰,刘莹,黄涛,等.麻醉患者体温变化对麻醉后苏醒效果和拔管时间的影响[J].当代医学,2016,22(36):30-31.

[8]查木哈格.探究麻醉患者体温变化对麻醉后苏醒效果和拔管时间的影响[J].中国保健营养,2015,25(17):61-62.

[9]杨宁,何雪明,何文评,等.麻醉患者体温变化对麻醉后苏醒效果和拔管时间的影响[J].右江医学,2016,44(6):686-689.

[10]黄文军.麻醉患者体温变化对麻醉后苏醒及拔管时间的影响[J].河南医学研究,2016,25(9):1691-1692.

[11]梁艳,冷述新.麻醉患者体温变化对麻醉后苏醒效果与拔管时间的影响浅析[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6,29(9):1315-1316.

[12]永宗.麻醉患者体温变化对麻醉后苏醒效果和拔管时间的影响研究[J].医药前沿,2016,6(2):72-73.

(收稿日期:2017-08-12)endprint

猜你喜欢

胃癌根治术
对比全阻断(隔)胃癌根治术与传统胃癌根治术临床有效性观察
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i!l手术期护理120例临床分析
开腹与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术后恢复情况及患者生存率对比
应用吻合器在胃癌根治术中的临床观察
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后胃排空障碍的影响因素及处理方法研究
保留迷走神经胃癌根治术治疗胃癌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胃癌根治术后胃瘫综合征的临床分析
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的健康教育分析
优质护理在进行胃癌根治术后并发症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