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背景下的计算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2018-01-26许薇
许 薇
地方应用型大学在转型发展中必须大力改革创新,探索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关注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有效的组织好大学生的实践和实训,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和消化所学知识[1]。同时,要培养一支既具有应用型人才培养能力,又具有产学研合作能力;既要有专职的也要有企业行业兼职的专业技术人员的应用型教师队伍。同时还应加大实验设备的投入和学生实践经费的投入,用以保证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提高。
1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架与实施
1.1 学院建立多层次组织管理机构,保证院企合作有效实施
学院成立院企领导、产业高管双主任委员,进行顶层设计、分类指导、宏观调控;成立专业教师与企业高级工程师学术委员会,优化培养方案、规划专业建设、遴选专、兼职教师、安排教师挂职锻炼、细化企业学习工作、审定培养方案和组织实施教学建设等;成立校企双方专业与基础类、实训类教师骨干教师的课程教学与改革指导委员会实行双边例会制度,开展专业教学改革、课程建设、特色教材编制、实验/实训安排等实务工作[2]。
1.2 探讨产教深度的融合专业培养模式
与珠海世纪鼎利科技有限公司共同成立了第一个行业学院,吉林农业科技学院鼎利学院,企业全程参与,深度融合,构建教学管理体系架构。共同编制教学大纲、共同研究授课计划、共同承担毕业设计、同台指导学生学习、共同进行学生管理。双方共同在学校领导及教务处等综合部门的指导下,经过充分论证,形成了统一的人才培养方案,以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为主线,构建了理实一体的课程体系,采取 “2.5+1.5”工学交替、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1.3 因材施教的动态培养专业方案体系
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确定2-3个方向,在大学第六学期可以根据社会需求及学生的自愿,开设不同的专业方向,对于开设的不同专业方向,学生在学校期间就能够参与大量的实践训练和项目,部分学生们在毕业前就能够具备完全胜任某一行业岗位工作的能力,在毕业时能够在某一行业达到直接上岗的专业技能水平。还有一部分学生在毕业时虽不能完全胜任各个相关领域,但已具备该领域所需的专业基本技能,经过自主学习可以达到胜任该项工作的能力[3]。
1.4 构建项目引导、任务驱动的教学体系
“项目导引,任务驱动”教学法,以项目统领整个学科体系,教师将项目分解成一个个相对独立的任务,并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一定时间内完成,每个任务包含一个或几个知识点,相关知识点的集合形成每门课程。
“项目导引,任务驱动”教学法主要经历4个阶段:第一是项目的确定。教师根据培养目标和定位选定项目,明确目的、总体目标和要求,搜集必要的资料和素材,写出总体指导方案。第二是项目分解。教师将项目分解成相对独立的任务,每个任务包含一个或几个知识点,经过与学生的充分讨论,明确每个任务的具体要求和目标,写出任务指导书。第三是任务实施。按照学生自愿的原则,依据培养方向将学生分组,由学生主导进行组内人员分工,明确每个学生的职责,以培养学生的分工协作能力。在此阶段中,教师可进行集中授课、分别指导、跟踪检查、交流讨论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方式。第四是成果讲评。任务完成后,学生要展示自己的作品,讲解设计思路,自评技术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接受教师点评,总结经验教训,最后提交“任务说明书”。
在教学过程中改变原来的以教师为主为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方法,学生在校期间熟练掌握一种程序设计语言;组建一个局域网;设计一个小型网站;开发一个信息管理系统;完成一项多媒体形象设计等。
2 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是人才培养的基础
学院以队伍建设为关键,着力打造一支教育观念新、教学业务精、实践能力强,能适应现代职业教育发展需要的师资队伍[4]。通过加强培养培训,不断转变教师观念,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职业教育观、质量观和人才观,为深入开展实践育人工作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结合教师观念转变,学院不断完善制度保障体系,加快推进实践育人制度化、常态化、科学化,出台了一系列涵盖实践育人工作的实施、管理、考核、评价和监督等方面的规章制度。
如:学院根据教师队伍的现状制定出了教师队伍五年培养计划,在培养计划中着重对培养层次、优先培养对象及教师要达到的标准做了详细的说明。如:教师制订各层各类教师的达标要求、达标时间,培养途径,评估办法、优先培养教师的原则、按阶段对培养教师应达到的要求等。
教师经过高水平系统培训可以完全胜任“定向强化”课程的教学任务。2018年之前完成每个方向至少两名专业教师的培养任务,确保教学改革顺利推进。如在2018年之前未能达到预期教师优化进度,可以聘请校外具有高水平的专业教师或企业技术专家授课。在2020年之前完成对所有专业课教师的系统培训。
3 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是人才培养质量的保障
3.1 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主要加大“数据库与软件实验室”、“网络工程实验室”等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满足教学需要。软件工程与信息管理实验室案例模拟测试实践、含性能、安全性、测试管理过程提供性能测试、压力测试、安全测试及测试管理系统;电子创新实验室嵌入式、单片机系统设计与实现提供专业和通用开发板卡、电子元器件、操作台、工具、通用的开发仿真环境;多媒体技术实验室图形界面设计、多媒体文件设计与制作提供图形工作站、各类平面设计软件;计算机创新实验室程序及算法训练提供训练题库,考试管理及排名系统;数据库与软件实验室数据库项目开发设计与实现提供最新的数据库系统、提供真实的软件项目,按照企业的软件工程规范开发企业级MIS和网站;网络工程实验室网络方案设计与仿真,网络安全系统部署提供路由器、交换机、防火墙、服务器、网络安全教学实验系统等硬件,以及网络仿真系统、网络管理系统等软件;TTS实验室&移动互联实验室企业软件项目实训提供数据库系统、软件测试环境,项目版本管理系统、以及Java/C++,企业级网络开发环境。
3.2 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目前,该专业已建立校外实训基地11个,积极拓展校外实习基地的功能。通过两年的合作,学院教师申报省级教研立项17项,其中省级重点教改项目1项,专项重点项目1项;校企共同开发案例教学课程27门;在线课程8门,将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教学做一体化课程引入课程评估体系;建立高素质应用技术人才培养的规范与机制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工作,需要不断地实践探索,也需要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支撑能力的不断增强[5]。
总之,应用型转型关键是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对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上一定要体现出课程对知识、能力要求的支撑,能力要求与专业知识领域一定要体现出专业主干课程和主要专业课程的关系;教师要改变原有的授课方法、授课形式和授课内容。吉林农业科技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在2016年吉林省教育厅专业试点评估中获得定性、定量及总分三个第一的好成绩。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还有待于继续巩固其改革成果,进一步拓宽院企合作空间,为社会培养更多的适用人才,助推地方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 黄达人.大学的转型[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5.
[2] 薛玉香,王占仁.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6 (1):149-153.
[3] 潘丽.基于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的高技能人才培养对策研究[J].企业家天地,2014(7):57- 58.
[4] 关丽梅.地方高校转型背景下的学科专业群建设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14 (12):73-74.
[5] 胡文龙.基于CDIO的工科探究式教学改革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1):163-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