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本科院校内部文化治理研究

2018-01-26王海波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 2018年1期
关键词:应用型办学理念

王海波

1 引 言

当前,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中,地方本科院校在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引领地方文化建设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如何促进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提升办学质量,不断推进高校内部治理结构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建设,已经成为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然而由于教育资源的相对匮乏和大学生数量的不断增加,许多地方本科院校将精力都放在增强基础设施建设、教学实验设备配备等硬实力的投入上,作为大学的本源——文化这一软实力在建设中逐渐被削弱,大学建设充满着商业气息,迷失了发展重心,使得地方大学办学出现了一些问题。大学的文化本源要求大学治理必须尊重其自身发展规律及符合其自身的内在要求[1]。优秀的大学文化对于促进大学转型发展、提高办学质量、提升核心竞争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主力军,地方本科院校内部文化的发展状况,将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我国高等教育是否能够成功转型。本文从文化本源出发着重从探讨内部文化治理的角度分析大学治理。

2 地方本科院校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地方性本科院校快速发展是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高校扩招的产物,其中一部分专科学校合并后升级为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本科院校。2000年到2010年,新建本科院校数量约占全国普通本科院校的 34%,其中多数是地方院校[2]。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发展呈现出以下特点。

2.1 办学定位趋同为“地方性”、“应用型”,服务地方经济,培养应用型人才。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中,不同高等院校的办学定位在专业设置、人才培养上应该体现出不同的分工和层次,然而当前地方本科院校在发展转型上内卷化现象较为严重,趋同于“地方性”、“应用型”,不管前者还是后者,在实际落实中都存在较大的难题。地方应用型人才培养与地方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存在着明显的脱节。地方性高校中拥有高职称、博士学位的专业教师数量不足,提升师资力量、优化学科结构的任务艰巨。

2.2 地方本科院校在办学理念、发展目标上同质化现象较为突出。

从地方本科院校的地理位置来看,大多处于省会城市之外的地级市,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随着高校的不断扩展,地方本科院校外延式发展呈现盲目性,在模仿高水平大学方面存在着同质化倾向。地方本科院校的办学类型在发展过程中大多成为以本科教育为主的教育型大学,在发展目标上趋同于服务地方经济,着力培养地方行业所需的复合型人才。从地方本科院校的发展历程来看,在办学理念、发展目标上同质化现象较为突出。

以上问题主要是这类高校由于长期专科办学历史中所形成的办学理念、管理思想、制度体制严重束缚了现代大学制度下高校内部治理的理念要求[3]。解决这样的问题,迫切需要有效发挥大学文化治理的功能。

3 大学文化治理的内涵

大学文化治理结合了大学治理和文化治理,是治理的下位概念。因此,本文在研究大学文化治理之前,首先要明确大学治理和文化治理之间的关系。

大学治理是在大学利益主体多元化以及所有权与管理权分离的情况下,协调大学各利益相关者的相互关系,降低代理成本,提高办学效益的一系列制度安排,通过制定正式制度和引导非正式制度的走向,来引导大学的发展方向,实现大学理念[4]。然而,从高校不断推出的改革治理的效果来看,往往只重视措施数量的增加,忽视了质量的提高,大学治理出现了严重的内卷化倾向,问题的根源在于对大学本质的忽视与偏离,随着学术界对于文化治理的关注,当前文化治理研究呈现出两种不同的研究视角,一种是通过政策计划实现对文化的治理,即治理文化;另一种是通过文化和文化为场域实现治理,即强调文化的治理作用。后者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若单纯的以文化的社会功能来界定文化治理,可能导致文化治理概念的滥用和泛化,形成“搞文化就是在实施文化治理”的现象,文化治理作为治理的下位概念,其内涵应该在治理的范畴内,既体现在对文化的治理中,又体现在基于文化的治理中。因此本文将高校文化治理定义为:通过整合高校文化要素的社会功能,不断实现学校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学术研究等方面良性的横向互动,从而实现在高校治理方面的和谐与共识。

4 大学文化治理功能

4.1 形成独具特色的办学理念

办学特色是大学发展过程中长期沉淀的、被社会大众所认同的、优良的符号资本,在当前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高校之间竞争愈发激烈,地方本科院校想要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形成独具特色的办学理念显得尤其重要。大学治理的最终目标是协调大学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互动关系,提高办学效益,即通过各项正式和非正式制度,指引大学的发展方向,实现大学理念。当前大学治理呈现一定内卷化倾向,表现为:权力配置错位、治理取向偏移、价值使命模糊和运行机制不协调等方面的困境。文化作为大学的本质存在,体现着大学教书育人、传播文化的功能,加强大学文化治理有益于大学的凝聚力和创造力的提升[5]。文化作为一种非制度性手段,具有显性和隐性特征,有着规章制度无法替代的治理作用,因此,在通过规章制度明确地方本科院校办学理念效果不佳的背景下,必须通过学校内部文化治理,从大学的本源出发,形成独具特色的办学理念。

4.2 构建现代大学制度架构

现代大学制度架构的建设不能脱离大学的本质,即大学的文化本源。地方本科院校需着力从其内核出发,将现代大学制度建设扎根于地方本科院校的内部文化土壤。

在结构上,现代大学制度架构的建设与内部文化治理是一种共契关系。大学作为传播文化的组织,承担着教书育人、文化传承的根本任务,因此,构建现代大学制度架构必然要从大学内部文化建设入手,地方本科院校需要通过内部文化治理,充分彰显大学的文化本真,一方面加强校园内部文化建设,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形成教书育人的文化氛围;另一方面,注重对外交流,加强特色专业、产学研合作,彰显办学特色,突出文化地位。大学文化治理是作为构建现代大学制度架构的根基,对于大学的办学理念和发展方向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大学精神与大学规章制度相互依托,互为表里,共同孕育着现代大学制度的架构,为地方本科院校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和优质的创新环境。

4.3 培养学校各级领导者的文化自觉

学校作为一个传播文化、教书育人的组织,内部各个学缘、地缘、文化背景、思维逻辑等都不相同,对于地方性本科院校来说,地方性、应用型的办学定位使得领导者过多关注于教育的实践性,忽视了文化的根基性。长久以来,我国大学的制度演变大多是通过强制性的手段实现的,变化手段单一,缺乏相应的大学理念支撑,治理效率低下,究其根本就是缺乏现代大学的治理理念,这才是现代大学治理的核心。大学作为一个文化组织,既是文化的外显形式,又是文化的内隐结构。作为大学的各级领导者,他们既是文化治理倡导者,又是文化治理的实践者,如果能积极有效的运用文化来进行校园治理,会使管理变得更加有效。因此,要大力倡导文化治校,地方本科院校应主动转变传统的管理方式,倡导实施文化治校,营造氛围浓厚的特色校园文化,这是大学的灵魂所在。各级领导者要带头做好示范,以身作则,带领全体师生员工参与到学校文化的治理和建设之中,逐步培养起各级领导者的文化自觉,带领学校不断建设独具特色的办学治校的主流文化和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亚文化,充分发挥学校在教书育人、传播文化、服务发展等方面的功能。

5 大学文化治理的路径

5.1 构建独具匠心的制度文化

在制度文化建设过程中,要注重结合制度的强制性和文化的内敛性,从显性和隐性两个方面入手,构建独具匠心、以人为本的制度文化,使得制度建设有血有肉,这样才能构建高水平的大学制度,从而更好的进行大学治理,逐步建立现代大学制度。

制度文化作为高校内部文化治理的保障,体现着高校的办学理念。地方本科院校主要培养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应用型高层次人才,需要不断创新大学章程,创新建立符合时代发展和地方经济社会需求的现代大学制度,激励广大师生员工积极参与学校的制度文化建设,不断增强全校师生员工的主人翁意识,不断夯实民主治理、全员治理的治理基础,充分发挥学校制度文化在学校文化治理方面的指导和保障作用,合理有效的配置学校资源,引导学校在办学目标上合理定位,形成独具特色的办学理念,逐步建立学校师生满意度高的、科学的、规范的校园制度文化,不断提升应用型人才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不断增强地方本科院校的符号资本[6]。

5.2 营造丰富优质的精神文化

地方本科院校在校园精神文化建设过程中,首先,要注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在全校师生员工中建立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的道德和思想品质。其次,要注重校园环境文化建设。地方本科院校在校园规划和建设过程中要充分体现学校的办学理念,充分发挥校园的实验设备、山水园林、图书馆等环境资源的物质文化载体作用,发掘和弘扬学校的传统文化,逐步建立独具特色的校园环境文化。再次,要注重学校的师德师风、教风学风建设。教师作为高校教书育人的主体,要充分发挥其示范影响作用,持续加强学风建设,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逐步建立师生相处融洽、相互理解、相互帮扶的亦师亦友关系,切实建立和谐的校园文化。

5.3 强化自由独立的学术文化

大学作为一个学术共同体组织,学术文化始终是高校文化的基础,建立自由独立的学术文化对于提高学校的办学层次、加强学风建设、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专业知识运用能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地方本科院校承担着学术研究和应用型人才培养两项任务,学术研究是地方本科院校培养高质量应用型人才的基础,是学校得以长久发展的关键。高校的学术建设应本着自由、独立、民主、科学的原则,鼓励创新学术研究,遵守学术道德规范,加强学术交流,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高校应经常开展丰富多样的学术活动,鼓励师生多撰写学术论文,申报学术课题,充分发挥从事科研和教学任务的所有教师在学术文化建设方面的作用,不断取得更多的学术成果,从而切实提高高校的学术文化。此外,高校应对在学术研究方面弄虚作假和涉嫌抄袭的行为进行严查和惩处,不断树立遵纪守法的良好学术规范,净化高校学术土壤,充分体现高校的学术自由和规范。

参考文献:

[1] 兰军瑞.中国特色现代大学治理的文化认同与体系建构[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05):178-182.

[2] 姚纪欢.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办学理念的认知困惑与重构策略[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15):7.

[3] 叶芳芳.大学章程视角下的地方本科院校内部治理结构硏究[D].吉林:吉林大学,2016:18.

[4] 王前.理解“文化治理”:理论渊源与概念流变[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15(06):20-25.

[5] 廖胜华.文化治理分析的政策视角[J].学术研究,2015,(05):39-43.

[6] 于媚.文化视野下的大学治理研究[J].江苏高教,2015(03):41-44.

猜你喜欢

应用型办学理念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园林生态学》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应用型本科院校商科教学改革与实践
纷享销客:应用型公司生态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