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语境下的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阐释

2018-01-26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 2018年1期
关键词:教育工作者语境互联网+

陈 芸

思想政治教育是高等教育必须承担的重要使命,关系到大学生意识形态工作的开展情况。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95后大学生的生活、学习、娱乐、交往呈现出虚拟性、移动性、交互性的新特点,这对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此,大学思想政治教育要深入研究“互联网+”的时代特征,构建起网络环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不断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实效得到稳步提升。

1 “互联网+”语境对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机遇

“互联网+”是指在信息通讯技术的支撑下,将互联网与各行业联合起来构建出的一种新形态[1]。对于大学思想政治教育而言,“互联网+”为其工作的开展带来了新机遇,不仅能够重塑师生之间的关系,给教育工作带来创新动力,而且还能够拓展教育覆盖范围,开展网络化宣传和柔性植入传播,提高思想引导的实效性。具体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1 丰富大学思想政治教育资源

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但是传统理论课的教学内容枯燥乏味、缺少实践,学生获取信息资源的渠道单一,导致传统理论课难以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而在信息高度开放和共享的“互联网+”语境下,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更加丰富,教育者可在互联网平台收集更多的教学资料,将新知识、新问题引入到理论课教学中,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活力。

1.2 改变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方式

传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依靠教师在理论课堂上进行知识灌注,这种单一的教育方式没有考虑到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易消磨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在“互联网+”语境下,教育工作者可在互联网上向学生传播主流价值观,与学生进行思想互动交流,将互联网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有利于提高教育效果。如教育工作者可开辟红色主题网站、网上道德讲堂、校园论坛等网络教育途径,丰富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使教育工作更加生动活泼,乐于被学生接受。

1.3 搭建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交流平台

在传统的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工作者处于权威地位,大部分学生在面对教育工作者时会产生畏惧心理,严重阻碍了教育工作者与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而在“互联网+”语境下,教育工作者与学生可通过微信、QQ、论坛、邮件等途径进行网络交流,改善师生之间的交流氛围,使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消除面对面交流的畏惧感[2]。同时,利用网络交流还能够提高信息传递的时效性,使教育工作者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帮助学生解决思想问题。

1.4 提高大学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

传统的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主要采取课堂统一授课的方式,每个学生接受的都是同样的讲课内容,忽视了学生接受教育的个性化需求。由于学生个体的学习能力、思考方式、思维观念存在着明显差异,所以采用统一的授课方式难以体现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而在“互联网+”语境下,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向教师提出疑惑,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让教育工作者通过网络途径对学生的疑惑进行及时解答,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同时,教育工作者还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状态,并对有思想问题的学生进行个别引导,消除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逆反心理,增强学生对教育工作者的信任。

2 “互联网+”语境对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挑战

“互联网+”虽然给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新机遇,但是与此同时也带来了一些不利因素,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新的考验与挑战,具体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2.1 不良网络信息影响学生思想观念

“互联网+”语境下,信息传播渠道更加开放,加之政府部门对网络信息的监管力度不足,使得互联网平台上的信息鱼龙混杂,未能做到去粗取精、去伪存真[3]。同时,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不成熟、社会阅历尚浅、分辨能力不足,导致大学生在高度开放的互联网世界中难以辨别信息是否真实、合法,部分大学生易受不良信息的影响造成思想价值观扭曲,这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难题。

2.2 西方文化思潮动摇学生思想观念

“互联网+”的开放环境,消除了空间、地域、时间的限制,全世界各个国家均可以通过互联网传播信息,促进了多民族文化之间的相互交流。但是,互联网也为西方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不良思想的传播提供了平台,大学生在这些多元化的文化思潮中极易动摇思想政治立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产生怀疑,不利于大学生思想素质的提升,增加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难度[4]。

2.3 信息随意传播降低学生道德约束力

互联网具备隐蔽性、虚拟性、不可估量性的特点,学生既可以在网络平台上自行收集感兴趣的图片、视频等信息,也可以上传自己想要传播的信息,实现信息的交互操作。但是,由于大学生缺乏网络道德约束以及正确的社会舆论引导,从而使得大学生的上传下载行为存在着随意性,甚至部分大学生可能涉及违法行为,如传播黄色、暴力、反动信息等。

2.4 互联网环境对教育工作者提出更高要求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与学生在互联网环境下的交流更为直接、便捷,对构建起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起着重要作用。但是,“互联网+”带来了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手段的变化,这要求教育工作者必须及时更新知识储备,具备互联网工具操作能力,能够熟练应用互联网平台与时俱进地开展教育工作。然而,从当前教育工作者队伍素质来看,仍有部分教育工作者未能认清“互联网+”的发展形势,不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与创新。

3 “互联网+”语境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面对“互联网+”语境下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机遇和挑战,高校教育工作者要采取科学有效的教育方法,加快推动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改革,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3.1 搭建思想政治教育新平台

大学思想政治教育要充分利用“互联网+”的大环境,建设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搭建起思想政治教育新平台,如建设校园网、校园论坛等,加强对教育新平台的管理和运用。在校园网上,教育工作者可及时上传有关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社会主义价值观体系等方面的影音、图片资料,以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丰富教育方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5]。同时,教育工作者还要利用网络社交平台,如微信、微博、QQ等与学生进行思想交流,采取因材施教的方式传播正确的思想观念,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3.2 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模式

3.2.1运用参与式课堂教学模式在当前的互联网时代下,传统的理论灌输法已经无法满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需要,为适应教育教学环境的变化,运用参与式课堂教学模式,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可在课前通过网络搜集社会的热点问题,找出典型的案例,让学生进行分析,或是让学生带着问题听课。师生可借助移动互联网获取与课程有关的资料,并让学生在课堂上将自己掌握的资料讲述给其他同学,借此来增加学生的参与度。课后,可基于移动互联网构建一个微信讨论群进行互动,由此能够使课堂教学的局限性得到有效地弥补,与课堂教学形成优势互补,这样可以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得到进一步提升。

3.2.2运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可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打破传统理论教学的固定化流程,转变师生的角色定位,将学习的决定权交还给学生[6]。在翻转课堂上,教师要尽量少占用课堂时间,组织学生利用网络开展自主学习。如,学生可通过观看视频讲座、查阅网络资料获取知识,并向教师提出自学中遇到的疑惑,由教师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自主思考解决疑惑。学生也可自行制定学习计划,合理安排学习时间,教师则对重要的知识点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梳理知识体系。又如,学校可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进行慕课建设,引入大规模的开放式在线课程,让学生获取更多的优质授课资源。

3.3 引导学生开展自我教育

在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工作者要引导学生开展自我教育,让学生利用互联网平台进行自我学习、自我反思,使学生接受正确的思想观念和先进的科学理论,规范自己的社会生活行为,提高思想道德认识。高校可借助校园网建立起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库,在信息库中纳入每一个大学生的个人思想政治教育信息,方便大学生到信息库中找寻自己的不足,开展针对性的自我教育。同时,教育工作者还要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上网学习方法,传授学生筛选信息和辨别信息真伪的方法,不断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从而更好地利用互联网开展自我教育。

3.4 加强网络双向互动交流

在“互联网+”语境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与学生处于互动交流的状态,教育资源高度共享,使得教育工作可以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进行实时交互[7]。为此,教育工作者可借助于网络社交软件,采取网络双向互动交流的方法开展教育工作,帮助学生解决思想问题。以新生入学的思想政治教育为例,为了帮助新生尽快适应大学集体生活,找准自己的定位,教育工作者可利用微博组织“大学生从这里开始”的主题活动,具体实施步骤如下:让新生关注微博,通过微博向新生推送校内通知,上传军训照片、合唱视频等,使学生养成定期更新和查看微博动态的良好习惯;在微博上发布“大学从这里开始”的主题,征求学生的意见,让学生以留言的形式畅所欲言,留言内容既可以是学生的思想困惑,也可以是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所感所想,还可以是专业学习和就业情况;教育工作者要对学生反映的问题进行梳理,精心设计交流主题,组织教师与学生进行现场交流,解决学生的困惑;将现场交流情况和活动成果通过微博发布出去。

3.5 建设校园网络文化

“互联网+”语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将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作为重点,用环境熏陶学生、感染学生,使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教育,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塑造人的作用。一方面,教育工作者要提高自身思想素质和道德修养,以高尚的人格、正派的作风、过硬的政治素质为学生树立榜样。另一方面,高校要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建设校园网络环境,定期开展网上讲座、网上心理辅导、网上艺术展览、网上书评、网上创业等活动,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净化校园网络环境,使学生通过多样化的网络活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

3.6 提高教师队伍综合素质

在互联网时代的今天,各大高校应当在现有的师资力量基础上,逐步加大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队伍的建设力度,借此打造出一支综合素质高、专业理论强、网络操作技术娴熟的教师队伍,从而满足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的需要。鉴于此,高校要加强对思想政治教师的培训与管理,以政治理论素养培训为主线,增强教师的理论素养,开设教育技术与管理业务方面的专业培训,促进教师专业技术水平的提升。同时,应遵循如下原则:可行性、针对性、可操作性,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培养方案进行制定,强化教师个人能力的培养。此外,可以通过专家辅导报告、社会实践教学等活动,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确保在互联网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序进行。

3.7 协同社会各界力量

“互联网+”语境下,只依靠学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是远远不够的,需要社会各界给予高度关注,形成合力共同构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格局[8]。高校要持续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除此之外还要调动起以

下力量:一是家长要支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加强对学生日常生活、上网习惯、思想状况的约束与引导;二是公安机关要加大对违法经营网吧的查处力度,严惩传播非法信息的人员,强化对网络环境的法治监管;三是网络管理部门要监督网络信息传播情况,及时关闭违法网站,杜绝不良信息侵害学生的思想意识。通过调动起社会各界的力量,净化网络运行环境,倡导学生文明上网,形成良好的网络道德意识。

4 结 论

总之,“互联网+”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产生了深远影响。教育工作者要把握好互联网平台的应用优势,将其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结合,构建起思想政治工作新格局,通过采取有效的教育方法,逐步消除互联网环境下对学生思想观念产生的负面影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提高思想素质,进而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 寇晓燕.互联网语境下“图像人”的生成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科学建构[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2):54-55.

[2] 陈亚琼.论互联网时代大学语文素材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J].鸡西大学学报,2016(8):76-77.

[3] 李照.依托移动互联网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基于中南大学的调研[J].教育教学论坛,2016(8):98-99.

[4] 宋彤彤.网络交往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5.

[5] 沈洁.“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研:48-49.究——以东华大学为例[J].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6):96-98.

[6] 傅文第,赵文君.互联网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云平台建设研究[J].高教学刊,2016(12):104-105.

[7] 宋欣欣.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选择[D].天津医科大学,2015.

[8] 王高飞.基于世界大学城平台的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工作方法探微[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5):65-66.

猜你喜欢

教育工作者语境互联网+
创作与做梦:精神分析语境下的“植田调”解读
教育“内卷”如何破解?——教育工作者谈立德树人
对新时代教育工作者师德师风建设的探究
主题语境八:语言学习(1)
主题语境九:个人信息(1)
我们真的懂孩子吗?——一个教育工作者谈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
德国早期儿童教育工作者严重短缺
跟踪导练(三)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