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在阅读,就是在去阅读的路上
——做好“书香校园”建设工作的四篇文章
2018-01-26江苏宜兴市实验小学王莉莉张海萍
江苏宜兴市实验小学 王莉莉 张海萍
我校有着百年文脉,近年来,学校在“书香校园”建设工作中着力做好四篇文章。
一、做好“稳”的文章
对于“书香校园”的建设工作,我们强调要“稳”字当头,首先实施以“稳环境”为主题的“氛围战略”。我们营造稳便的场所,明确稳定的时间,实施稳妥的办法,把学校、班级、家庭三位一体稳固结合,使“书香校园”建设工作稳步推进。
1.“图书中心”是实小书香校园建设的一个重要阵地
学校本部图书中心辟有300平方米的开放式学生阅览室一个,50平方米的教师阅览室一个,100平方米的藏书室一个和相应的图书管理室,东校区也按照相同规格足额配置图书中心,全校藏书总量23万册,人均55册。这里已成为书香阅读的大本营,更是中高年级阅读课的第二课堂。
2.“童心书吧”是实小书香校园建设中的一种丰富表情
在实小,每一个年级、每一层楼都拥有自己的个性化“书吧”:“小豆豆书吧”“爱丽丝仙境”“快乐驿站”,等等。每一处“书吧”里书架上摆放整齐的书籍,与悉心安置的盆栽植物相映成趣。每天,我们的学生都按照教导处的安排,以班级为单位定期开展阅读,也可以三五成群在午间、课间、放学后进行自由阅读。稳便的环境,加上稳定的时间,实小的“童心书吧”真正成为“儿童意义”的表达场所。
3.“图书角”是实小每一个教室里的最精致之处
每个班级的图书角,大都由学生自主组织书源,自主管理。闲暇之时,随取随读,或立或坐,兴致使然。这样的设置一方面,使学生家中的闲置图书得到了充分利用,巧妙地实现了资源共享;另一方面,形式上的简单便利又使学生能够更加自然地把读书当成一种习惯。
4.“书香一角”是实小倡导的“书香家庭”共建形式
为了给学生营造全方位的阅读氛围,我们倡议,每个家庭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设立“书香一角”,为家人共同阅读创造一个温馨舒适的环境。同时,根据学校推荐的书目,在同一时间内家长与孩子开展同步阅读,并作好“每日一读”记录,使学生的阅读习惯和阅读品质得到了很好的培养。我们还通过微信公众号以“美篇”形式对“书香家庭”进行高密度的展播,运用新媒体展示推广学习。
5.“书香展示牌”则是实小“书香校园”建设中的一道风景
“书香展示牌”包括“阅读之星在闪耀”“读书名言我创造”“最美书吧我发现”“书香家庭共萦绕”“书香小队在行动”等板块在内的8大主题31块系列铁艺展示牌,既让学生漫步校园举目有感,也袒示着我校毫不动摇抓“书香”的行进信心。
老子在《道德经》里说:“居善地,心善渊。”我们给学生一个远离喧嚣以“稳”为主旨的书香环境,目的就是让学生能沉下心来,处心养志。
二、做好“改”的文章
这里的“改”主要是改优读书内容,着眼于核心素养提质增效;改新活动方式,着力于发展读书活动新形态。对此,我们把改革的重点放在建立起有利于实现优质化、特色化、融合化的活动机制上。
1.“‘一战到底’语文素养大赛”是实小展示读书成果的学科品牌活动
先由班级组织,学生人人参与,选拔进入校级决赛的人选。低年级以“词语开花”为主打形式,中年级以“我说成语”为主题,五年级开展“名篇阅读知识竞赛”,六年级举办“中华诗词大赛”。活动以改优读书内容为方向,以落实“语用”这一语文核心素养为要旨。在每一届素养大赛结束颁奖现场,我们还推出“寻宝卡换书”这一创意环节,让获奖者在校园内按图索得“寻宝卡”来换取精美的图书奖品,推动全体学生亲慕书香的热情进一步高涨。
2.“朗朗动听主题诵读会”则是实小推出的一种“听读”活动
由看到听,感官的转移,意趣也迥异。同样,我们为每个年级设定主题。以本年度为例,低年级我们以童诗童谣诵读为内容,中年级我们举行了“金波诗歌朗诵会”,高年级重点开展经典诵读。在“诵读者”的安排上,我们尽可能以“动听”为目标,有教师读,有学生读,还邀请名家读;在诵读的形式上,我们也以“丰富”为手段,结合多媒体,让学生在感官的愉悦中享受读书的美妙。除了大剧院舞台、校园电视台、传统广播三大阵地外,今年实小又投资万余元在演播室里新增了一个录音棚。连续两年,我校在无锡市经典诵读大赛中获一等奖和唯一的特等奖。
3.“书香小队”是实小“魅力小队”的一个重要分支
由校内到校外,我们让学生走向社会,参与学习访问,让“书香”涌动起来。在去年的“寻访工匠精神”系列活动中,我们让学生先通过读书了解什么叫“工匠精神”,进而开展寻访感悟“工匠精神”,最后在学习生活中学习“追求卓越、精益求精、服务至上”这一工匠精神。“书香行走”,读书的内容赋予了时代的内涵;“学以致用”,读书的宗旨得到了实质性彰显。
总之,在“书香校园”建设工作中,做好“改”的文章,关键是要加强各类活动的基础性制度建设。我们建立起了有效的活动机制,并让计划落地,使建设工作扎实有序推进。
三、做好“加”的文章
在做好“稳”和“改”这两篇文章的同时,我们在“加”字上发力,加长课程资源的短板,加大课程开发的力度,加快教学创新的步伐。
1.“学科+”是我校“双高”建设的一个重要抓手
结合“书香校园”建设工作,我们在语文学科中分低中高三个级段设置选修课,每周五下午走班选课。选修课程名称只按大类出示,低年级为文字游戏,中年级为语言艺术,高年级为文学天地。在这里,“语文+”之“+”,“+”什么?怎么“+”?“+”到什么程度?这些问题,都由我们全体教师在课程实施现场实践回答。同时,我们还汇编了一整套便于操作使用的“真悦读”电子期刊教材,共12册,在每学期开学初为学生推荐每月必读课外书。从阶段性效果来看,语文校本课程的实施,“+”出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出了学生的“言值”能力,也“+”出了教师的课程智慧。
2.“教学+”是我们致力于阅读教学创新的一项重要举措
语文学科的“教学+”,我们指向内容和形式的联动效应。每一节语文课前安排三分钟“飞花令”游戏,传统文化自身的价值与魅力,辅之以游戏的娱乐性创意,使得即便对古代诗词“无感”的学生,也愿意沉浸于古诗词的诵读中。教学中“+”出的“词句的创造性运用”环节,让学生去感悟原来日用而不知的汉字会有如此大的魅力,原来看起来平常的成语竟有那么深的“江湖”,原来那些“道不清”的眼前景、“说不明”的心头情,都已经在古诗词中有了精妙的表达,原来很多诗情画意并不虚无缥缈,而是在历史的深处……这就是读书的生动,这就是“书香”的魅力。
3.“测评+”则是我们针对语文课外阅读中相关“堵点”的一种补位手段
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测评存在的一个重要倾向是:文学性文本阅读仍为主导,实用类文本和非连续性文本过少甚至没有,这一倾向同时影响着学生阅读的走向。对此,我们加快高标准阅读测评建设,做到阅读分析各类文体同卷,补齐实用类文本和非连续性文本在阅读指导方面的短板,切实解决学生阅读倾向受制于测评这只“有形之手”的问题。
做好“加”的文章,从根本上说是落实“质量目标”的,它不仅要求学生从阅读中获得需要的知识,同时还要建构自己的知识,并会使用阅读所学到的知识。
四、做好“减”的文章
在“书香校园”建设工作中,对于学生的课外阅读,我们发现有一个集体惯性,那就是大家都在“增加阅读量”这个“量”字上动脑筋。让学生广泛涉猎、拓展阅读量本无可厚非,但淡化读书的一些外在功利目的,让读书真正回归纯粹也势在必行。对此,我们认为,还需要适当做一些“减法”。
我校的“阅读伙伴”读书分享会就致力于这件事。“阅读伙伴”是我校定期举办的读书会,不同于一对多的灌输式讲座,“阅读伙伴”每期限定15人左右,要求参与者阅读指定书目,成员多对多进行交流,每一个人都要说话,以保证阅读的程度和良好的互动。
读书如果一味地在“数量”上采用量化的形式,未免疏离了读书的本质。实际上,按课标设定的课外阅读量,小学阶段145万字和初中的260万字,分解到每一天的话,小学生平均每天662个字,初中生分解到每一天也只有2374个字。这样的“量”,我们每一个学生拿起书就能达到甚至远远超出,如果始终在“量”上纠缠,未必能读出“书香”。所以,我们举办“阅读伙伴”读书分享会的初衷也很简单,那就是“让阅读伙伴陪你度过一段分享的时光。”这种形式的读书会,我们除了在校级层面开展,每个班级也定期举办,让更多的学生聚集在一起,进行奇思妙想的碰撞,开拓更广阔的阅读领域,无关效益,不求数量,只求精神的体验。
读书在这里变得纯粹,原因是做了“减法”,剪去附在读书上的功利色彩,学生在阅读中袒露真实的感受,体味书籍带来的精神愉悦。
阅读是“根”的工程,当教育从“读”开始之时,人的成长也就开启,学生今天的阅读无疑决定着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社会竞争能力。因此,实小正在说:我们的学生——不是在阅读,就是在去阅读的路上。我们创设这样的书香校园,营造这样的文化空间,做好“稳”“改”“加”“减”这四篇文章,就是要让每一个实小人放眼之时,皆见博识,举步之处,皆闻书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