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优秀传统文化在校本课程中活起来
2018-01-26山东青岛重庆路第三小学
山东青岛重庆路第三小学 林 霞
教育部颁发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提出,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系统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我校立足办学特色,构建了以“1+x”为主要内容的“新六艺”课程体系,有效整合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将优秀传统文化体验教育融入于师生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内化为品质、外化于行为。
一、体验进课堂——国家课程校本化
国家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各科教材中都蕴藏着丰富的传统文化教育素材,把这些素材通过选择、改编、整合、补充、拓展等方式,进行再加工、再创造,做到“以人为本、体验为先;紧扣教材、自然进行;细雨润物、潜移默化”,使之更符合学校传统文化特色和学生需求。
“增”是在原有教材和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增加传统文化教学内容。在音乐课中增加腰鼓、葫芦丝等民族器乐的学习;在美术课中增加剪纸、国画、篆刻、画脸谱、扎染等传统艺术的学习;思想品德课中增加了入学礼、开笔礼、毕业礼等仪式教育;科学课上增加了造纸、活字印刷、指南针等“做中学”体验,让学科教学增加了浓浓的中国风、民族情。
“拓”指由发掘教材中的传统文化知识,拓展阅读、开展研究性学习等,引导学生由课本走向课外、走向生活。将各学科内容拓展到诗词鉴赏、经典诵读、名人故事、汉字魅力、古典建筑、中华名胜、风土人情等各个领域,丰富学生的体验感悟。结合语文教学,学校编印了1~6年级“童心悦读,精彩阅读”阅读存折,每学期结合课本内容,向学生推荐国学经典书籍、名言警句,印发每学期必背20首古诗,同时发布年级阅读评价标准,学生根据完成情况记入阅读存折。
“融”指选择同一主题跨学科的渗透整合。通过学科知识的整合,扩展视野,加深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如语文、音乐、美术课都有《快乐的节日》这一主题内容,我们组织教师进行整合课研究,语文课让学生在课堂上美读并能背诵,音乐课上用歌曲的方式加以巩固,美术课上,用画笔表达节日时人们的欢乐场面,在综合实践课上开展传统节日的课题研究,就同一教学内容,各个学科教师采用不同的方式,互相补充,合力引导学生将研究走向深入。
再如,我校将千字文诵读、武术操、书法融为一体,自编了“韵中华”国学武术操,依据书法书写规则创编了“书法操”,作为课间操内容,在2016年市北区中小学新年演出中,我校国学武术操作为开场节目进行展演。
二、传承新六艺——校本课程特色化
校本课程是国家课程校本化的具体体现,更是学校办学特色的彰显。我校书法教育特色在区域内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从单一的写字教学,发展为“墨香怡情,习字育人”的书法教育品牌,并建构了“起笔—运笔—收笔,笔笔生辉”的书法教育模式。在山东省海峡两岸传统文化校长论坛上,我校被赞为书法教育青岛模式。在这一特色基础上,我们借鉴了孔子要求弟子掌握“六艺”课程的教诀,立足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构建了“1+x”为主要内容的“新六艺”课程体系。“1”即书法必修课,“X”则为“礼、艺、体、技、数”五个领域,整合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将传统文化体验教育融入于师生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实现“以礼养德,以艺至美,以体健身,以技育能,以书养慧,以数启智”的最终育人目标,让学生们在体验中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和精髓。《文化大观》《语言文字报》等报刊对我校课程体系建设都有过介绍和报道。
三、指尖新传承——特色课程精品化
我校将“新六艺”课程中的《中华文字》《纸上生花》《“章”显快乐》《京韵脸谱》《多彩扇面》《手绘瓢画》《方寸篆刻》《国画》《中华建筑》等课程整合为《指尖上的传承》传统文化精品课程,并编写了校本教材,将艺术与书法、篆刻、国学经典、研究性学习融为一体,发挥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学生近距离感受民间艺术熏陶的同时,创作出各具特色、妙趣横生的作品。我们还尝试着探索体验教育新模式,将VR引入传统文化体验课程,以提高传统文化教育的吸引力。如《VR体验中国美》一课,学生通过VR全景图直观感受“中国馆”所诠释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并虚拟搭建中国馆模型。《中国教育报》分别以《指尖上的传承》《VR体验中国美》为主题对我校“新六艺”课程进行了宣传。在青岛市精品课程评选中,我校课程从1000多个课程中脱颖而出,入选青岛市小学百个精品课程。在“青岛市书法家进校园”工作推进会和市北区“重三杯”书法比赛中,我校师生进行了“书写新六艺,指尖新传承”现场展示,令与会专家、领导和同行们惊叹不已。
四、润物细无声——隐性课程育人化
文化传承的重要方式之一是耳濡目染、潜移默化,隐性课程的作用正是“润物细无声”。
学校以“妙笔生花”“指尖传承”“唐风古韵”“翰墨传薪”四个主题贯穿学校环境文化建设。一楼以“妙笔生花”为主题的“笔墨传神”“笔情墨趣”展区分别展示师生、家长的硬笔、软笔书法作品;二楼《指尖上的传承》集中展出了传统文化特色课程和社团学生作品;三楼“唐风古韵”突出“经典润童年,明礼塑美德”主题,将文明礼仪、国学经典、传统美德融为一体;四楼“翰墨传薪”,集聚了“书法家进校园”活动掠影和岛城多位知名书画大家的作品,作为学生学习的榜样,时刻陶冶学生的情操。
优秀传统文化只有全方位融入学校课程和教材中,融入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里,并与学生学习生活深度融合,才能有长久生命力,真正实现活起来,传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