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智慧生成
2018-01-26江苏省昆山市裕元实验学校钱佳慧
江苏省昆山市裕元实验学校 钱佳慧
在新课程改革的指引之下,小学数学课堂向真实性、丰富性、开放性、生成性的方向延伸,因而每一位数学教师都迎来了巨大的教学挑战,他们要推翻以往传统教学中“教师主动、学生被动”的模式,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教学的深度和难度,并努力最大限度地开发每一位学生的解题智力,显然,这一改革也是时代交付给教师的一项“革命任务”,只有学生拥有了智慧,才能脱离“死读书”的苦海,因此,教师一定要随机应变。本文则从三个方面出发,探讨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智慧生成的具体措施,希望通过这些方法的实施能够让数学课堂教学变得挥洒自如,生动有趣。
一、精心预设课堂,有效生成结果
数学是一门理科,虽然小学时期数学课本中的知识都较简单,但培养学生数学思想对于数学教师而言仍是一项任重道远的工作。在课堂环节中,若教师害怕“节外生枝”,将课堂的问答都安排得“井井有条”,那么大多数学生都会觉得自己的学习没有问题,而缺少了质疑的课堂则是不完整的。所以为了摆脱学生只是配合教师完成教案的情态,数学教师必须精心地预设课堂,要给予课堂一定的不确定性来让学生自由发挥,这样不仅可以增加师生互动的频率,同时也给学生在课堂上绽放思维和生命的活力提供了平台。
例如:在教学《统计学的基础知识》时,其中,“单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是学生必须要掌握的内容之一,于是教师可以用笔记本与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事先画好的统计图形,然后留给学生3~5分钟的时间进行观察,在结束观察后,教师可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有同学认为柱形的粗细不一样,相邻间隔的柱形之间的距离也不同等都会影响美观,也有同学说统计图上方没有标注数据的大小,容易导致观看图表时出错。这种教学方法有助于学生自主地去发现学习中的“端倪”,在他们自由地制作柱形统计图的过程中,就会自然而然地避免这些错误示范,这应归因于预设生成,同时也是预设与生成的优势互补,才让数学课堂形成了一个整体。
二、实施“融错”教学,让课堂因错误而精彩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为了避免学生出错,经常采用“授人以鱼”的教学方式,其实这种方式对学生长期的数学思维形成是不利的,因为长久地维持在这一模式中,会让学生对教师产生深厚的依赖感,而遏制了学生灵动思维的发展。在学习的过程中,错误是不可避免的,我们要避免的应该是一而再再而三地犯错,所以教师要学会去接受“融错”教育,让学生在出错中明确自己的不足。
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教师可以引进“平行四边形”的模具,当教师在讲台上表演“拉动平行四边形变换图形形状”时,会有同学说:“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就等于两条相交边的乘积。”但是也有同学提出了疑问:那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算法不就与矩形相同了吗?这时候教师就应该指出错误:因为矩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但平行四边形的高是底边垂线,因而面积不能这么算。由此可见,数学学习是在犯错、质疑、解题的过程中进行的,对待错误资源,教师不能直接忽视,而要引导学生从“错误点”出发,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并让他们在推翻之前认知的基础上拾取正确的知识点。再者,教师还要在教学的过程中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鼓励他们从错误中找出思维的漏洞,因势利导,从而避免再次出错。
三、进行自主探究,以合作促交流
我们都知道自主探究是教学的生命线,所以为了促进学生智慧的生成,教师需要摒弃传统中封闭性、定向性的例题,而要在课堂中创设相应的情景,让学生身处相应的情境中思考问题的本质,同时,教师还可以督促学生开展合作学习,并给予他们充分、富足、自由的时间与空间来进行自主探索,让学生在研究的过程中完善自我。
比如:在讲解《找规律》这一小节时,教师可以诱导学生通过细致的观察、猜测、实验及推理等发现图中的排列规律。在此之前,教师本身也必须对各种排列的情况有大致的了解,以此加强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有效促进学生对数学本身的感悟。在学生自主探索时,教师还可以让学生针对“排列”展开两个方面的合作交流讨论,第一个是组内交流,第二个是组间交流,这种方式既能培养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默契,同时也能加强竞争能力,可谓一举两得。当然,学生在向他人表明自己思维的过程中,也要详细地反思自己是否有错,并坦然地接受他人的疑问,从而达到个性发展的目的。
总之,小学数学教师必须拥有丰厚的数学教学经验,因为这些经验会成为学生智慧生成的基础。在此基础之上,教师还要重视教学的创新与加工,只有与时俱进的教学方案,才能启迪不同时代的学生的智慧。同时,教师还要及时地对教学决策做出适宜的更改,以此达成良好的教学效果。
[1]陈果.关注精心预设,构建动态生成[J].小学教学(数学版),2010.
[2]苏志强.老师,请您倾听学生的声音[J].小学数学教育,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