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结合
2018-01-26福建省大田县武陵中心小学陈加城
福建省大田县武陵中心小学 陈加城
接受性学习与探究性学习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两种重要学习方式,但是就目前的数学教学来看,许多教师总会把接受性学习与灌输式教学等同起来,他们总认为接受性学习不是新课标所提倡的,有时会有一种谈接受性学习而色变的感觉,特别是一些公开课、观摩课,总是让“发现”充满课堂,总感觉课堂上如果没有学生的生成与发现,那么这样的课就不是新课改的课。下面,笔者就结合接受性学习与探究性学习的特征与优缺点,谈一谈如何将接受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进行完美的结合。
一、接受性学习与探究性学习的优缺点
1.接受性学习
接受性学习具有效率高的特征,它可以在比较短的时间内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在接受性学习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非常重要,学生可以系统地掌握数学知识,而对于教育媒体的使用要求比较低,相对于一些农村学校,没有先进的教学媒体比较适合。但是它的缺点也非常明显,有时候把握不住就会沦为灌输教学,学生就会轻易进入被动学习与机械学习的怪圈中,不利于学生隐性数学能力的发展。
2.探究性学习
探究性学习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与创新能力。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可以生成许多东西,它也是新课标精神所提倡的。由于探究性学习是学生在自主背景下进行的,所以也是学生最感兴趣的,它适合于一些操作性、逻辑性等数学问题较强的内容,有利于学生在操作过程中丰富自己的数学表象,让学生明白这些数学知识点形成的来龙去脉,让学生学会如何学习。它的缺点就是探究活动会占用课堂过多的时间,需要学生具备探究活动的前经验,如果学生不具有探究活动所必需的前经验,那么探究活动就会流于形式,效果不大。
综上所述,只有将探究性学习与接受性学习进行有效的结合,才可以让数学课堂高效进行,才能更好地发展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接受性学习与探究性学习的关系
首先,从数学学习内容的结构上来看,数学知识点可以分为外显内容与内隐内容。外显内容就是一些定义、法则等,它需要学生强行记住,否则学生在运用这些数学知识时就会出现错误。比如,四则混合计算,学生就要通过接受性学习来记住它们的计算顺序,先乘除后加减,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的。而内隐的数学知识是指学生对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以及他们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质疑能力等,而这些往往需要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获取。
其次,从数学教学目标上来看,在以前,数学教学提出的是双基要求,即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从这两个维度来看,我们的数学教学强调的还是以数学知识教学为主要教学任务,所以在教学时往往以接受性学习为主。但是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现在的数学教学已经从以前培养学生的“双基”拓展到“四基”,即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与基本活动经验。前面两个维度的数学教学目标,通过接受性学习基本可以完成,但是后面两个维度的教学目标,需要学生通过探究性学习才能达成。
再次,从学生的学习方法来看,接受性学习与探究性学习是互为补充、互为促进的。因为大多数的数学课堂上,既需要学生通过探究性活动来获取数学结果,又需要接受性学习方式来记住这些数学结果,这样才能让探究出来的数学结果熟记在学生的脑海中。从学习心理学来看,探究性学习是学生通过探究性活动而对所学知识进行重组与归纳,而接受性学习是对数学知识点通过演绎而融入自己原有的知识系统之中。接受性学习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进行探究,所以在新课改理念下的数学教学,我们既不要夸大探究性学习的功能,而忽略接受性学习,也不能一味地采用接受性学习来展开教学,而忽略探究性学习。
三、接受性学习与探究性学习的结合之道
厘清了接受性学习与探究性学习各自的优缺点之后,我们就要对数学教学内容进行甄别,看看哪些内容适合让学生通过接受性学习来更好地获得,哪些内容适合让学生通过探究性学习来获取。当我们把教材中的这些教学内容通过整体把握之后,那么我们在教学时,才可以有针对性地采用这两种方法。比如,小学数学教材中的一些定义、法则、数学概念与术语,各种数学符号的规定,都是数学教育专家人为规定的,它也是数学活动的一些显性规则,这些内容如果让学生通过探究性学习来获取,那只能是在消耗学生的课堂时间。我们只有通过接受性学习,让学生快速地理解并记住这些规定,那么他们才能运用这些规定来处理其他数学问题。而对于一些操作性比较强的内容,我们就需要采用探究性学习方式,比如多边形面积,它就需要学生依靠探究活动来获取结论,最终形成数学知识与技能,同时,学生在探究活动中也丰富了自己的数学经验与数学思想。
总之,探究性学习与接受性学习并不是两种水火不容的学习方式,而是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的。我们在数学教学中,只有把这两种学习方式进行有机结合,才能提高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才能让学生的数学素养得到更好的发展。
[1]刘加霞.小学数学有效教学模式[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07).
[2]戴曙光.简单教数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0).
[3]张维忠.基于课程标准的数学教学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