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养数学思维,提高数学能力
——浅析小学数学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2018-01-26江苏省张家港市兆丰学校李彩萍

数学大世界 2018年7期
关键词:一题数学知识思维

江苏省张家港市兆丰学校 李彩萍

小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时,要理解知识的本质需要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就是思维发展的过程,从感性认知过渡到理性认知,促进抽象思维的有效发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了解学生的数学思维状况,以此为根本进行教学设计,使学生在学习环节能够大胆探索,深入思考,从多个角度分析数学知识,并在教学环节进行思维训练,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促进他们数学思维的发展,提升数学探究能力。

一、开展生活化教学,激发数学思维的活跃性

小学数学教材中的知识对于小学生来说比较抽象,要让他们积极主动地探索这些知识,教师可以从生活中挖掘和教学内容相关的素材,让学生在兴趣的引导下进行主动探究,激发他们思维的活跃性,认真分析数学概念,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在生活化的数学课堂上,学生能从生活经验出发分析数学知识,有利于他们建立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提高学习知识的主动性。例如,在教学“找规律”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有规律的图形,如路边上的彩旗、超市里的灯笼装饰、墙上的瓷砖等。从生活中寻找素材设计教学内容,能让学生在轻松的状态下进行思考,有利于促进思维的深入发展,让他们快速掌握所学的内容,打造高效的数学课堂。

二、多角度分析知识,促进发散思维的发展

发散思维方式是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同一问题,思路向不同方向发散,找出不同的解决方法。发散思维的有效发展能让学生对知识进行综合全面的理解,让他们善于分析、善于联想,更加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使他们在解决数学问题时,敢于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和思考,找出不同的解决方法。在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时,教师可以利用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在一题多解练习中,对于一个问题,教师要让学生通过推导、联系、分析找出多种解决方法;在一题多变练习中,教师可以把数学问题进行变换,把一道题目变换成多个题目。通过一题多解和一题多练方式的训练,使学生的发散思维得到发展,能够熟练运用掌握的数学知识,有效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利用知识间的联系,促进数学思维深入发展

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进行自主探索,他们需要运用掌握的数学知识来分析新知识,利用知识之间的联系来理解新知识,加深对知识的掌握。在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时,教师可以利用已有知识作为教学导入,让学生通过复习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回忆和巩固,同时引出新知识,让他们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大胆思考和尝试,利用知识间的联系获得新的发现,促进他们思维的深入发展。例如,在教学“简单的分数加减法”时,教师可以给学生出示简单的分数实际问题,在分析这些问题时,学生可以利用掌握的分数实际意义进行分析,提取已知条件并进行分析,抽象出数学问题,让他们通过解决问题掌握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

四、开展动手操作,发展抽象思维

动手操作活动能够促进学生抽象思维的发展。通过直观的操作,在遇到操作上的问题时,学生能够深入分析和思考,解决这些问题,使他们掌握知识的本质。在设计动手操作活动时,教师要根据教材中的重难点知识和学生的思维情况进行设计,使操作活动成为他们数学思维发展的推动力,让他们能够主动思考,大胆尝试,成功完成操作活动,促进抽象思维的发展。例如,在教学“三角形”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操作活动:给他们提供一些彩色小木棒,让学生利用这些木棒进行操作。在操作活动中,学生能够掌握三角形的特征,包括定义、三角形的稳定性、三条边的关系、三个角的关系。通过操作环节,使学生顺利掌握了教材中的抽象概念,让他们的抽象思维获得不断发展。

五、适时启发,拓宽思路

小学生掌握的数学知识有限,他们在分析和思考问题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在解决较难的数学问题时,往往不知如何入手解决;在学习中遇到和已有知识有冲突的知识时,不知如何思考。这种学习中的困难不及时解决,日积月累就会降低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他们产生数学太难的意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成为学生思维的启发者,在他们思维受阻时进行适时启发,或指出分析问题的入手点,或指导学生换一种解决方法,或指导学生解题思路。通过教师的启发,学生能摆脱思维的限制,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探究,在思维不断深入的过程中,他们对存在问题的知识有了新的理解,顺利找出问题的解决方法,拓宽思路,促进了他们创新思维的发展。例如,在教学“植树问题”时,教师让学生解决如下题目:公园里的正方形水池的四边要种上树,每棵树之间的距离相等,每条边可以种5棵树,一共可以种多少棵树?在解决这个问题时,很多学生想当然地认为需要种5×4=20(棵),而没有考虑到水池四个角上的树数了两次,这时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指导,让他们在纸上画一画,借助图形来理解,顺利解决这个题目:5×4-4=16(棵)。在教师的及时指导和启发下,学生能理清思路,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思维面更广,促进他们数学思维的有效发展。

总之,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要根据数学教材的内容设计多层次的教学环节,让学生循序渐进地深入分析数学知识,促进他们数学思维的发展,深刻理解所学内容。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时,教师要从发展他们的抽象思维、发散思维、创新思维等方面入手,使学生能有效掌握所学知识,并通过思考和运用把知识融入已有的知识系统中,促进他们数学综合素质的发展,提高数学学习能力。

猜你喜欢

一题数学知识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一题多解
一题多解在于活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例谈一题多解
振荡电路中周期计算需要的数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