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倾听才是教育最美的底色

2018-01-26贾宪章

中小学校长 2018年3期
关键词:底色用心师生

□ 贾宪章

自习课上,陆老师坐在讲台上批改作业,改得差不多时,她发现了一本字迹非常潦草的作业,只有短短几行,写得乱七八糟。因为刚刚看过的几本作业完成状况就不太好,现在见到这样的作业,陆老师生气了,她翻到作业封面,想看看是谁这么不像话。让她更生气的是——写名字的地方竟然只剩下了一个不规则的洞,在洞的边缘还有特意涂抹的痕迹。不用问,这一定是偷拿了别人的作业,涂改名字后又怕被看出来,干脆把名字抠去了。怎么才能找到这个 “偷梁换柱者”呢?幸好前面有次作业是写请假条,落款处有曲微微的名字。陆老师把她叫上讲台问:“这是你的作业吗?”“是我的。”她怯生生地回答。“你在说谎!既然是你的作业,为什么要把名字抠掉?”“是我的。”她肯定,声音却更低了。“为什么把名字抠去?请你说明白!”一阵沉默,曲微微低声说:“陆老师,昨天我把作业本忘在家里了,组长逼着我交,没办法,我只得重新拿一个作业本,匆匆忙忙写了几行就交上去了。我又怕被您发现,先把名字涂了一下,可感觉还能隐约看出来,没办法只得把名字抠去了。”“你觉得怎么做才对呢?”陆老师的语气缓和了许多。“我想重做一遍。”曲微微稍稍抬起头。“那你把本子拿去。”放学前,陆老师看到了曲微微交来的面貌一新的作业……

原来,倾听才是教育最美的底色。陆老师是幸运的,因为倾听,让她不动声色就完成了有效的施教过程;曲微微也是幸运的,因为倾听,让她意料之外地获得了一次自我教育的过程。正是拥有了倾听这种最美的 “教育底色”,才让师生之间及时消除了误解、赢得理解、获得宽容和尊重,催生出一幅和谐的教育景致。

静心倾听,给学生说话的机会,让教育拥有尊重的底色,因材施教才会化身为 “最美的成长”。在任何一个施教过程中,都会有表现糟糕的学生,即使格外气愤,育人者也要保持应有的冷静和耐心,尝试着站到 “自己也是一名学生”的位置上,尝试以他们一样的视角,看一看他们实际看到的,听一听他们的困惑和理由,想一想他们当时的所思所想,这首先要给他们一个解释机会、一个倾诉的空间。在倾听中再度交流,在倾听中再度理解,在倾听中再度辨别是非,才能真正体验到他们的情绪变化、内心感受和成长需求,才会及时转变自己的施教思路,弄清楚抓住什么样的时机,哪种方法最适合施教对象,采取何种语言沟通最畅通,借助哪种形式激励最有成效……在倾听学生述说时,育人者一定要格外沉静,格外有耐心,不去随便打断学生,要对他们的倾诉相机回应,让他们感觉到老师在用心地听,格外重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这样看似不追求立竿见影效果的倾听举措,往往会瞬间唤醒学生成长的力量,让因材施教真正展现点石成金的教育魅力。

真诚倾听,给学生说话的情趣,让教育拥有宽容的底色,师生互动才会催生出 “最美的信任”。即使面对学生的蹩脚表现,育人者也应习惯于去倾听,保持平和的态度去走近学生,让他们可以清晰地感受到这份宽容与关爱,他们才会把老师当成知心朋友,敞开心扉,把自己的心里话说给老师听。同样,育人者才会尽快融入他们真实的成长情境,清楚他们的想法,走近他们的内心世界,才可能学会用他们的眼光去看问题,既可以看到他们的短板,也可以看到他们的精彩,才会不断滋生茅塞顿开的特别感觉,才会尝试努力优化自己的施教行为,尽力让自己的教育举动契合学生们的意愿,努力摒弃育人实践中那些过气的观点,即使有时多受一些委屈也要坚持。只有这样的真诚互动,才会赢得学生们的信任,才会让自己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去抚慰成长中敏感的心灵。

用心倾听,给学生说话的空间,让教育拥有欣赏的底色,施教过程才会洋溢着 “最美的自信”。育人者即使面对犯错的学生也应学会做一个真正的倾听者,尝试以鉴赏的态度,给他们倾诉的空间,这其实也是一种教学相长的空间,是教师向学生学习的空间,是培育 “最美自信”的空间。一是看清学生需求。学生在教育生活中的自我需求往往不是通过他们怎么做传递出来,而是通过他们的话语表达出来的。他们说出的一段话、一句话,有时可能是一声感叹、一声呼喊,都会清楚地传递出自己实际的想法,听出他们的实际需求,才可能在施教过程中有效满足,这其实也是育人者必做的 “施教备课”。二是贴近学生情感。用心去倾听,可以让育人者准确地从学生的话语中判断出愤怒、悲哀、快乐和喜悦等各种情感,同时,在施教过程中对他们的情感变化和状态走向进行合理有效地把握,并根据他们的即时反应及时调整自己的施教活动。三是唤醒学生自信。善于倾听的育人者可以从学生的叙述中看到他们语言表达背后的小想法、小念头,对于积极向上的及时给予认可;对消极负面的及时给予指正,可以让他们对自己充满自信的同时更加敬重自己的老师,这样可以有效地促进师生间的友好交往。四是判断学生症状。在面对问题学生时,育人者只有用心去听,就可以从他们反常的话语里发现一些问题症状,无论是短暂的暴躁,还是久久的沉寂,都可以判断出他们或痛苦、或担心、或胆怯的实际心理症状,才便于准确实施帮扶和矫正。五是辨析学生差异。当育人者倾听了不同学生的不同话语后,就可以从他们不同的倾诉方式、情绪、内容上分辨出不同学生的个性特征,以便及时调整、优化自己的教育举措,让因材施教更具成效。

同步倾听,给学生倾听的体验,让教育拥有创新的底色,自主成长才会生成为 “最美的探究”。倾听不是单一层面的,倾听的价值更多体现在育人者在施教过程中关注和培养学生的倾听意识、倾听品质,学会倾听是老师和同学的共同要求,这样才会实现师生同步倾听的目标,双方全程同步参与、同步倾听。同时,可以将很多的被动行为转化为主动做法,这种主动性同步会让学生清晰地感受到自己在教育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清楚自己不是旁观者,而是教育活动的行动者、创造者。一是明确倾听要求。必须专心,无论是听老师讲课,还是听同学发言,都要听清发言人说的每一句话,不去想其他事;必须耐心,不随便插嘴,要听完别人的话,才发表自己的意见;必须虚心,当别人提出与自己不同的意见时,要能虚心接受,边听边修正自己的观点,倾听并且思考,欣赏同学思维的闪光点,吸取他人之长,弥补自身的不足,不断充实自己;必须用心,要有选择地接受他人意见,在评价他人时不去重复前人的意见,要有新颖的想法。二是强化倾听技巧。在听别人发言前,可以猜测发言者会说些什么,这样有利于集中倾听学生的注意力;在倾听的过程中要学会及时进行归纳整理,及早弄清楚自己听到了几条内容、产生了几点认识;在听的过程要一边分析一边记录,看看对方到底说了什么,说了几层意思,说的有没有道理,记录下关键词以及自己当时的感受。这样的倾听才会让学生体验到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乐趣,感受到成长的美好。

猜你喜欢

底色用心师生
用心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把中华文明的底色铺陈好
永恒的底色
用心熬一碗汤
底色
麻辣师生
用心,让家更有味
底色
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