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传统音乐的即兴性在《乐记》美学思想中的体现

2018-01-26刘晓晖

黄河之声 2018年3期
关键词:感者乐记人心

刘晓晖

(华南理工大学艺术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6)

一、即兴性在音乐的本源中的体现

一切音乐的产生,都源自于人的内心。人们内心的活动,是受到外物影响的结果。人心受到的影响而激动起来,因而通过声音表现出来。各种声音相互应和,由此产生变化,由变化产生调理次序,叫做音。将音组合起来进行演奏合歌唱,再配上道具的舞蹈,叫做乐。“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声相应,故生变;变成方,谓之音;比音而乐之,及干戚羽旄,谓之乐。”(《乐记.乐本》)。简而言之,《乐记》一文对音乐起源,及产生过程可做如下结构关系归纳——“物→心→音→乐”。即音乐的产生源于人的内心,而人的心理活动是受外物影响的,所以音乐的本源就是“物”。“乐”会随着“物”的变化而变化,不同的外界环境作用,就会刺激产生不同的音乐。故而由外物刺激而产生的音乐,在本质上就具有了即兴性。本节则围绕“物”,将音乐的起源分为劳动生产说和模仿说两种情况进行阐述。

(一)劳动生产说中的即兴性——“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

“昔伏羲氏因时兴利,教民田渔,天下归之,时则有《网罟之歌》。神农继之,教民食穀,时则有《丰年之咏》。黄帝备物,始垂衣裳,时则有《龙衮之颂》。”(夏侯玄《辨乐论》)。人类在自然界中生存,发现只有劳动生产和改造自然才能进步与发展,从而使生活品质得以改善。在生产时,人们自发地口头创作了成千上万的音乐,用于提高生产时的积极性,甚至统一群体生产节奏。

生产环境并不可能是千篇一律的,如劳动号子,有时节奏节拍会随着劳动强度的变化而变化。如果是劳动强度轻,节奏就会较密集,轻快;如果劳动强度变重,节奏就会较慢,较沉重。在民歌中还会产生向不同节拍的游移,有的是在表演时对节奏节拍掌握的不严格所致,有的则是为了配合词句。以上海的《长苦工》为例,由于唱词的计数和劳动条件的不同,曲内就有4/8与3/8的变化。四川的《板车平路哨子》原本是2/4拍,越跑越快了,就变成3/4拍了。

(二)模仿说中的即兴性——“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

《乐记》中认为“物动”引起“心动”,从而产生音乐。模仿作为人观察和认识自然的一种手段,在艺术活动中,人类时常会通过这种手段,表达和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音乐则是人的内心在受到外物的触动下,对自然界中声音的模仿,如水流声、鸟鸣声、马蹄声等。如今,也流传下来许多模仿自然声响的优秀音乐作品,例如唢呐曲《百鸟朝凤》、古琴曲《流水》、广东音乐《雨打芭蕉》等。自然界的声音不可能是千篇一律的,就算是同一样物体,在不同的环境下也可能发出不同的音响效果,因此,通过模仿而产生的音乐亦必然带有即兴的因素。

二、即兴性在音乐的本质中的体现

“乐者,音之所由生也;其本在人心之感于物也。”《乐记》中认为音乐的本质是由声音生成的,它产生的本源在于人心受到外物的感动。一切音乐都是从人的内心世界产生的,感情在心中激荡,因而通过声音表达出来。声音组成了和谐的条理,叫做音乐。“凡音者,生人心者也。情动于中,故形成于声。声成文,谓之音。”《乐记》主张人类在进行音乐活动时,应当顺应当时的情境,顺应自己的内心。“是故其哀心感者,其声噍以杀。其乐心感者,其声哗以缓。其喜心感者,其声发以散。其怒心感者,其声粗以厉。其敬心感者,其声直以廉。其爱心感者,其声和以柔。”(《乐记.乐本》)。下文列举了一些在音乐中为顺应情境和内心而出现的即兴现象。

“紧拉慢唱”,在中国传统戏曲中运用相对自由、节奏节拍变幻无常的弦乐作为伴奏,与规范且节奏较慢的唱腔部分相互衬托,相互呼应。这样的手法赋予了中国传统戏曲音乐极强的戏剧张力。

散板,是中国传统音乐特有的结构板式,是一种速度缓慢,节奏不规则的自由节拍。时常用于表现悲痛、愤慨、一言难尽的情绪。一般出现在乐曲的开头和末尾,如最常见的板式结构“散—慢—中—快—散”。通过变换音乐的速度和节的奏疏密,使乐曲在节奏节拍方面形成快慢、疏密的对比与统一,以顺应事物自然有序的发展原则。

中国人重视过程,因此在表演的时候大多投入意境之中,记谱法不会标注太详细,给表演者发挥的空间。比如歌曲,音高相同,音腔上微妙的变化在谱上根本无法清楚地表达。又比如古琴,比起琴谱演奏者会更加注重其中“吟、揉、注”等指法所带来的音色的感觉。

三、结语

集百家思想于一身的《乐记》被认为是中国最早的音乐理论专注,其阐述了音乐的本质在于人心感于物而形于声的观点,“乐”的产生离不开“物”和“心”这两个可变因素。中国传统音乐顺应于自然,反映与人心,其必然具有即兴性。西方的音乐起源与宗教,庄严且规范。虽然其中也有即兴的成分,但相比产生于劳动和对自然的模仿的中国传统音乐来说,还是缺少一些自由和随意的韵味,而这也正式中国传统音乐独特的地方。■

[参考文献]

[1]牛津简明音乐词典[M].人民音乐出版社,第四版.

[2]许燕.天人合一,音由心生-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中的人文精神[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1997.

[3]易薇.论乐记的音乐美学[D].湖南师范大学,2007.

猜你喜欢

感者乐记人心
带有自愿隔离博弈的SVIR传染病模型研究
乐籍西译:五种《乐记》西文译本、译者及其传播
非线性SEIR流行病模型的平稳分布
分析采取措施对性病传播动态的影响
愿得一人心
软糯甜美 俘获人心
《乐记》哲学思想研究的文献综述
“反腐”过后人心能否维稳?
打动人心的琐碎
值得肯定的《乐记》两版本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