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视频在高中劳技教学中的实践与应用
2018-01-26许建华
◎ 许建华
随着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先进的教育手段被广泛应用于许多学科的教学实践中。其中微视频教学越来越受到关注与重视,成为改变学生学习方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重要教学手段。劳动技术课程是中小学生在教育者的引导下,通过独立或者与他人合作,在设计、制作、使用、维修等一系列劳动体验和实际探究的技术活动过程中学习技术知识、掌握技术操作、增强技术意识、提高技术的一门基础课程。[1]它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和创造性等特点。劳技课程涉及的内容广泛且多学科交叉,技能学习有一定的复杂性与难度,再加上学生之间动手能力差异较大,为了提高劳技教学实效,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我们进行了微视频教学的探索与实践,以期给劳技教师带来一些启发与思考。
一、微视频在高中劳技项目教学中的应用背景
(一)微视频的概念及其特点
关于微视频的概念,说法不一。百度百科定义如下:微视频是指短则30秒,长则不超过20分钟的视频短片,可通过PC、手机、摄像头、DV、DC、MP4等多种视频终端摄录或播放。而《微视频课程:演变、定位与应用领域》[2]一文中指出:“所谓‘微视频’是指富有教学意义的微视频资源。它是具有完整意义的知识模块(知识点),时长为2—20分钟,由多个‘知识原子’构成的微型教学视频资源。”无论哪个定义,显然微视频具有图文声并茂、短小精炼有趣、适合多种媒体播放等特点。
笔者认为,劳技微视频不同于普通的微视频,特指根据劳技教学需求制作的,短时(1—5分钟)、内容精致,适合多种终端浏览的,能有效教学或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视频。劳技微视频的突出特点有:时间简短,内容精炼,适合探究、解决问题等。
(二)劳技教学中使用微视频的必要性
劳动技术课程融科学、技术、人文于一体,涉及设计、材料、工艺、能源、环境等技术领域。它需要学生运用数、理、化、生、美等多门学科知识,通过技术活动,实现知识内化,提升综合应用能力。[1]由此可见,劳技学科虽然是一门基础性学科,但它涉及的知识面、技能面都比较广泛。以上海高中阶段劳动技术课程为例,高中劳技课程合计仅102课时,如果仅用讲授式教学方法,学生在有限的课时内掌握相关知识与技能有一定难度。
除此之外,随着移动终端设备的普及,随时随地的学习成为可能,学生劳技课堂学习后产生了兴趣想继续学习相关技术,劳技教师提供的微视频就将成为一项重要的课程资源。另外,进入高中阶段,学生之间的差异越发明显,常常会出现有的学生还未进入学习状态,有的学生已经完成全部任务的情况。如何让学习能力相对较强的学生学到更多东西,而学习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不至于掉队?利用微视频为劳技教学提供了新的视角。
二、微视频在高中劳技项目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一)导入环节: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导入环节是组织教学的基本环节,它犹如序幕,预示着课堂教学的高潮和结局,在整个课堂教学起着关键的作用。劳技课堂中导入的方式有多种,如图片导入、微视频导入、实验导入、游戏导入、问题导入、实物导入、故事导入等,其中微视频导入以其真实性所产生的视觉冲击力,在众多导入方式中占据重要位置,是许多劳技教师经常采用的一种方法。
如高中劳技实体设计项目“滑板零件仿真测试”一课,教师想让学生通过探究,了解软件的材料仿真测试功能及使用方法,教师选择了“滑板”这个载体进行教学。高中学生都见过滑板,许多学生甚至玩过,但它采用了什么材料?是否安全?为了创设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教师从网络下载了一个男孩玩滑板的微视频,炫酷的动作配上动感的音乐,让学生产生了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正当学生欣赏男孩的美妙技艺时,滑板突然断裂,男孩摔倒在地上……学生发出一片惋惜声。这时教师顺势引出课题:滑板为什么会断裂,是设计结构的问题还是材料的问题?假如结构没有问题,如何用实体设计软件仿真测试哪种材料更安全呢?学生被微视频吸引,感同身受,深刻体会到安全的重要性,也产生了利用软件探究材料是否安全的学习兴趣。
(二)新授环节:辅助劳技教学,突出教学重点
新授环节是劳技教师根据制定的教学目标讲授新知识与新技能的环节。每一节新授劳技课,都有教学重点,利用微视频可以突出教学重点,辅导劳技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如高中劳技金属加工项目“锯割”一课,根据制定的“掌握锯割的基本方法、操作要领与操作步骤、运用锯割的技能进行加工与制作”教学目标,可以得知,掌握锯割的操作要领是本课的教学重点。锯割的操作要领包括“装夹工件、握锯和站位、起锯、运锯、结束锯割(收锯)”等多个步骤,学生虽然在劳技专用教室上课,但如果教师仅仅通过站在讲台上演示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由于空间限制,显然不能让全体学生仔细观察到每一个演示动作,而且简单的讲练式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此时,利用微视频教学正是时候。如握锯的姿势、锯割时两脚位置、起锯的定位、运锯时锯子摆动幅度及用力方向等,这些简短的微视频通过电视机播放,呈现了大量的信息,产生了视觉冲击力,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接受情况适时暂停视频,组织学生讨论分析或进行详细讲解,还可以先让学生根据微视频探究操作方法,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样的微视频不仅凸显教学重点,起到辅助劳技教学的作用,而且成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资料,提升了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
(三)实践环节:发挥视频优势,化解技能难点
劳技学科区别于其他学科一个最重要的特征就是实践性。一堂好的劳技课,应该至少有一半以上的时间用于学生的动手实践。在实践环节,劳技教师往往存在这样的困惑:很多技能难点,学生都是听起来都会,但做起来却都不会或做不好。于是教师就容易抱怨学生的动手能力太差,也只好用投影仪反复演示或分组反复讲解才能使所有学生掌握技术,学生学得累,教师教得累。
其实化解技能难点的方法很简单,也很有效,那就是利用微视频。如高中劳技电子控制技术项目“光电自动循迹小车”一课,安装好后如何调试小车是技能难点,教师难以用简单的言语描述。为化解这个技能难点,教师制作了微视频,讲解两对红外线传感器和可变电阻对小车轨迹影响的原理,讲解调试的方法。学生在调试过程中观看视频,理解工作原理,结合实践反复调试,化解了技能难点,最终保证了作品的成功。
(四)拓展环节:形成课程资源,提升综合能力
在劳技教学中,许多教师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同样的作品,有的学生很快就完成了任务而无事可做,而有的学生需教师反复讲解演示才能理会要领。不得不承认,学生之间存在差异,且动手能力的差异更是明显。有什么样的途径,可以让动手能力强的学生继续探究新知识与新技能?如果学生想在课外继续学习技术,教师应该提供哪些课程资源?这需要劳技教师利用好拓展环节,它也许是一节课准备结束的前几分钟,也有可能是整整一节课,抑或是课外学习时间。在这个环节,教师要给那些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拓展学习的途径与资源,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
学生拓展学习的资源很多,有的是文字、图片,也有的是网页,但更多的是微视频资源。微视频资源学习粒度小、学习内容聚焦、终端载体多样化和便捷,更适合于个性需求学习。如高中劳技实体设计项目教学中,教师通过Inventor软件载体,让学生设计水杯、笔筒、椅子、花瓶等实体,学生利用软件的旋转、拉伸、扫掠、放样等特征工具完成设计。在这些工具的学习过程中,我们经常发现,学生之间动手能力的差异性很大。有的学生利用老师提供的任务单很快完成设计,但也有部分学生需要教师反复演示与指导。基于这种现象,劳技教师会提供给学生“1+2”个微型视频,即“1个规定作品+2个创新作品”微视频,让动手能力强的学生接受挑战,自主学习创新作品微视频,并根据操作要点探究个性化实体的设计。对于动手能力弱的学生,仅要求其反复观看规定作品微视频,完成基础设计。劳技教师将备课组教师制作的、网络下载的、软件公司提供的微视频资源收集整理,形成课程资源文件夹,放在学校局域网内,供学生通过终端设备随时访问下载,给学生继续学习提供了途径,也给那些有兴趣的、动手能力强的学生更多创新实践的机会,促进了学生个性发展,也促进了课程建设与发展。
三、存在的问题及反思
随着互联网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微视频资源变得方便易得,越来越多的劳技教师通过各式各样的方法加工制作、收集整合微视频开展教学,提高了课堂实效。但在微视频使用过程中,劳技教学也存在以下问题。
(一)用微视频代替教师讲解,学生简单模仿
微视频教学在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方面功不可没。但有的教师却将它当作万能钥匙,觉得可以解决任何问题,在使用过程中不讲究方法,用微视频代替教师讲解,一节课中教师几乎没有讲什么,视频却一个接一个播放,或是播放一段微视频就让学生简单模仿操作,紧接着再播放另一段微视频。这样的教学只能让学生学会简单模仿,学生学过后只能停留在“会做”层次,但“为什么这样做?”“还可以怎样做?”这些真正体现学生技术思维的问题却无法解答。
因此,我们建议劳技教师使用微视频时要注意方法策略。如播放视频之前,可设置一些问题,引导学生带着问题仔细观看视频;播放结束后,不要立即让学生模仿,而是给学生探讨交流的机会,促进学生主动思考。学生在实践操作时,教师发现普遍存在的问题,不要指望反复播放视频解决,而是应该思考为什么会存在这样的问题?怎样引导学生有效解决问题。这样的教学,才能提升学生的技术素养。
(二)制作的微视频简单粗糙,学习效率低下
随着科技的发展,制作微视频越来越便捷。一台手机,一个手机支架,就可以拍摄视频,但这仅仅是视频,如果将其作为教学资源,用于课堂,则需要慎重处理。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有些教师拍摄的微视频比较随意。有的画面抖动,有的没有声音,还有的画面不清晰;有的教师从网络下载了微视频,但并未对得到的资源进行筛选与分析;有的微视频与教学内容相关度不大,占用了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建议教师在拍摄微视频之前梳理教学内容,撰写剧本,明确拍摄内容;加强摄像专业技能学习,确保视频画面稳定清晰与流畅。除此之外,可以利用专业软件对微视频进行编辑处理,在微视频的重点、难点部分加以字幕,给微视频配备声音,便于集中学生注意力。对于网络下载的资源,要认真筛选,也可利用专业软件进行编辑处理,使其与教学主题匹配,提高使用实效。
总之,泛在学习与个性化学习是未来教育发展的需求,在教育从“遗传性”走向“创新性”的趋势下,改变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模式,利用微视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拓展学习、网络互动学习,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将是每一位劳技教师的责任。易学、易用、易得的微视频学习资源也将促进学科建设与发展,最终为提升学生的技术素养“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