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华苏维埃运动关系研究(1931年-1937年)

2018-01-26胡宝金

山西青年 2018年11期
关键词:法西斯苏维埃共产国际

胡宝金

(长春理工大学,吉林 长春 130000)

1931年到1937年期间,中国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成功召开,也预示着中华工农兵苏维埃共和国的临时中央政府开始成立,其对于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具有积极的里程碑价值。同时,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式,使得共产国际和联共(布)均感受到了压力,因此,对中华苏维埃运动的内容进行了一定的支持。[1]

一、1931年-1937年国际及中国革命运动发展形式

(一)国际局势错综复杂

在这一期间,国际形势开始呈现复杂的表现,法西斯势力的兴起以及全球范围内的民族解放运动,均使得共产国际开始对世界局势进行了全新的思考。特别是对于中国苏维埃运动的第三时期理论进行更为明确的指导。针对东西方在工人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的相应政策认真进行审视。1935年8月,共产国际的七大成功召开,会议期间,米特洛夫开始提出了决议《法西斯的进攻和共产国际在争取工人阶级统一、反对法西斯的斗争中的任务》,其内容中对于共产党人在半殖民国家内,需要有效的建立人民反帝阵线进行了任务明确。也提出了在帝国主义压迫下需要积极的驱除帝国主义,获得国家独立。在会议中,对中华苏维埃运动以及中共红军进行了明确的指示,要求积极的开展民族革命战争,并抗击日本帝国主义[2]。

(二)国内主要矛盾开始转变

在同一时期,中国的革命形势更为剧烈,首先,在1927年的大革命失败后,大资产阶级开始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土地革命实施残酷的镇压[3]。并在九一八事件后,国民党提出了首先解决共产党为战略方针的政策。因此面对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威胁,国内的局势直转直下,中国共产党和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的矛盾开始加剧。在1931年,苏维埃工农共和国开始成立后,国民党开始加大对中共军队的围剿。这一期间,刚刚诞生的中华苏维埃政权面对严峻的围剿形势,经过不断的抗争后,中央红军被迫开始了长征。同时,全国苏维埃运动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开始颁布一些法令,去实现各分散的根据地在章程上的共同遵循。这也是中国共产党真正意义上开始进行经济建设、民主法制建设、政权建设、文化建设。也为1949年的建国后各方面的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实践基础。最后,这一时期,随着日本帝国主义对于中国的侵略野心不断明确,中日矛盾在民族层面开始上升。在这一大环境下,中华苏维埃为了接纳更多的爱国者,并响应共产国际的指导意见,开始进行了苏维埃运动统一口号提出。因此,这一时期虽然国内阶级矛盾依旧呈现剧烈的表现,但是,民族矛盾开始上升,国内阶级矛盾的相应地位开始降低。

(三)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华苏维埃运动关系表现

随着1931年中国苏维埃工农共和国开始建立,共产国际是持有支持态度的。其在1935年8月召开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上,可以对相应决议进行分析而判定。对于中国革命方向,特别是对中华苏维埃运动是持有支持态度。也对于中华苏维埃运动中的口号,武装人民进行民族革命战争等内容进行了决议内容支持体现。1934年10月,在共产国际的七大召开之前,中共驻共产国际的代表团,对中共中央的立场进行了明确和提出,提出了武装保卫祖国的口号,并提出利用一切反帝的爱国力量进行统一联合。这一期间,爱国统一战线雏形开始,但是苏维埃政府开始联合东北各地的抗日政府,进行了抗日联军的初步构想。

通过这一方面的分析,可以得出,两者在中国苏维埃运动上,统一思想大于分歧思想。整体上属于共产国际指导下,中国共产党根据国内形式,进行具体革命政策的实施。在红军开始长征后,中华苏维埃和共产国际、联(共),有一段时间联系被中断,使得中华苏维埃无法及时了解到国际形式。而这一期间的国际局势不断剧烈变化。法西斯势力的迅猛发展,远远超过了预判。中国共产党在中断联系期间,首次没有共产国际的干预下召开了遵义会议,独立进行中国革命指导中,并取得了有效的实践经验尝试。这一时期,法西斯的势力在全世界范围内极速发展,共产国际开始重新思考对于东西方工人运动以及民族解放运动的政策方略。在1936年,共产国际执委会书记处会议上,对于中国的革命任务提出了不能关注对于红军数量以及苏区面积的提高,而是联合更多中国人民,一起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在这一时期双方很多交流文件资料上可以看到不再提到“反蒋”的词汇。

二、总结

综上所述,在1931年到1937年期间,中国处于国内阶级矛盾向着中日民族矛盾进行转变的整体时期。共产国际在一定程度上,对于中华苏维埃是持有较高的支持态度的,同时,中华苏维埃也在长征期间和共产国际失去联系时,获得了自身实践独立指导中国革命的宝贵经验积累。

[1]杨俊,程恩富.共产国际与中国革命[J].中国社会科学,2014(09):162-184+207.

[2]林建华.世界革命视域下共产国际的实践逻辑[J].中国社会科学,2014(08):4-24+204.

[3]张远新,吴素霞.中国共产党对十月革命的纪念活动回顾[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7(04):60-68+108.

猜你喜欢

法西斯苏维埃共产国际
苏维埃运动在湖南
永远很遥远
20世纪30年代 共产国际眼中的毛泽东
法西斯的“撸子”
川陕苏维埃铜币伪品现状分析
闽浙赣革命根据地的苏维埃和土地革命
“苏维埃”在中国的引入和退出
大革命时期共产国际、联共(布)对中共军事工作的指导
孙中山创立革命军队中的共产国际因素
共产国际和苏联对北伐战争的援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