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高质量就业反馈机制研究

2018-01-26陈洪龙

山西青年 2018年11期
关键词:长效机制毕业生机制

陈洪龙

(辽宁省大学生就业局,辽宁 沈阳 110032)

党的十九大指出,就业是最大的民生。要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这反映了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就业工作提出的新要求,也顺应了人民对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党中央、国务院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提出要求或作出批示,要求高校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工作、强化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建设,支持和帮助学生迈好走向社会的第一步。李克强总理也多次作出批示,要求加强就业市场供需衔接和精准帮扶,多方拓宽就业渠道,确保高校毕业生就业水平不降低。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新要求,是全国就业战线工作者的行动指南,即是目标,也是工作部署。因此,抓住重点,综合施策,从源头上完善反馈机制,对建立工作长效机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大学生就业反馈机制研究现状

(一)构建大学生就业反馈机制的重要意义

构建反馈机制有三方面重要意义:一是通过评价机制评价反馈的结论作为高等学校专业设置与调整、教育教学经费投入、科研平台建设与项目支持、招生计划调整等方面的基本依据。二是通过反馈机制为各级政府制定重大战略发展规划、进行宏观决策提供依据。三是为企业选拔人才、推进企业发展进步提供数据支撑。四是为学生、家长和全社会了解就业状况,为升学、就业和科学研究提供依据。

(二)关于大学生就业反馈机制内涵

秦玉(2017)提出了高等院校大学生就业质量双向反馈体制,是指通过高校学生、招聘部门两方面同步进行的反馈。面向高校学生开展的反馈体制需要搜集学生的个人信息,实时追踪学生的就业情况,并针对以上调查内容进行统计分析,进而获知学生的就业领域及就业质量情况。徐涛(2004)提出以市场为导向,建立和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反馈机制,并提出制度反馈机制、市场反馈机制、思想动态反馈机制、诚信反馈机制、信息反馈机制、学科专业反馈机制、人才培养质量反馈机制六方面具体内容。王丽辉(2008)以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和信息不对称理论为基础,以河北省大学生就业情况为研究对象,初步构建了大学生就业反馈机制,该机制包括三层反馈环路,即基本信息反馈环路、汇总信息反馈环路和目标反馈环路。

(三)大学生就业反馈机制研究存在的不足之处

从目前研究情况看,关于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反馈机制的研究,目前尚未有全面的论述,反馈机制的核心内容是大数据,对于高校毕业生就业反馈机制来说,就是近些年我国高校毕业生的大数据。这一数据存在国家、各省、高等院校几个层面中,这些数据的挖掘和使用是反馈机制的关键环节。在实际工作中,如何将这些数据有针对性的反馈给决策部门,使决策部门通过数据分析,制定有利于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促进人才合理配置、实现人力资本最大化,实现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优化发展的政策举措尤为重要。因此,构建反馈机制必须站在全系统要素下,跳出就业工作本身来思考问题,用全域视野研究反馈机制的构建。

(四)关于反馈机制的长效保障机制研究

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长效机制的研究,目前主要基于各级部门和高校在推动工作中的有效措施和成功经验,各类工作主体都是基于自身实际探索的有效模式,有些办法是针对结果,缺乏过程;有些办法是针对过程中的一点,缺乏全面性;有些办法是基于目前工作,缺乏长远性。因此还有很多不足之处。基于上述经验总结和分析,我们认为,长效机制应该遵循几个原则,即坚持过程和结果并重原则、坚持当前和长远原则;坚持全面和有针对性原则。在这几个基本遵循下来构建长效机制。

二、研究方法和步骤

(一)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社会调查法、定性定量相结合分析法、经验总结法和案例研究法开展研究,研究过程中各类方法交叉使用。特别是案例研究法是本研究的主要方法。在前期构建理论模型的探索中,主要采用社会调查法和实验法进行。对42所高校、12个地方政府、21个厅局和行业协会、44家企业展开了实地调研,提出了就业质量反馈机制和长效机制进行理论架构,并从实际工作角度出发,调研具体的举措和办法。

在理论架构基础上,采用了实验法和案例研究法,以辽宁省高校就业创业工作为对象,对反馈机制和长效机制进行了实验,在试验过程中总结和改进理论架构,最终形成了多个文件,把研究成果的一部分内容作为政府的政策和要求应用到实际工作当中,对辽宁的工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二)研究步骤

本研究分为三个步骤:第一,查阅文献,分析反馈机制和长效机制的基本内涵,二者之间的逻辑关系,明确概念界定。第二,开展调研、进行定性分析和经验总结,提出反馈机制和长效机制的理论建构,根据研究原则,调整理论模型的内在逻辑顺序,形成初步框架结构。第三,结合辽宁工作实际进行实践探索,把研究成果在辽宁部分高校进行实践和应用,最后形成政府工作文件,推广到全省就业创业工作之中进行检验。

三、大学生就业反馈机制模型建构

(一)大学生就业反馈机制的主体和对象

从政府、高校、产业(企业)、学生四个维度进行反馈,具体反馈内容依据高质量就业评价指标进行确定。反馈机制的主体和对象是反馈机制的核心内容,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反馈机制的主体是:各级高校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反馈机制的对象是:各级人民政府、各有关行业主管部门;高等学校;企业;学生。形成层层反馈、互通互融的工作机制。

(二)大学生就业反馈机制的实施步骤

反馈机制的运行办法包含四个步骤:一是通过反馈信息的梳理、分析、评价,对大学生就业质量进行评估;二是得出结论后,向政府提出制定促进大学生高质量就业的决策咨询意见;三是向高等学校提出促进大学生高质量就业的教育教学改革意见;四是向社会(用人单位)提出薪资待遇、个人发展、用工规范等合理有效使用人才的建议;五是向高校毕业生提出符合国家发展战略、符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符合用人单位要求的职业发展建议。

(三)大学生就业反馈机制操作模型

通过反馈机制的研究,形成了高校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为中心和主体,以政府、行业主管部门、高等学校、学生和社会为客体的反馈模型。

一是在国家层面上,以全国就业指导中心大数据为依托、建立面向国务院、各行业主管部门、全国高等院校、全社会的宏观反馈机制;

二是在省级层面,以各省级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大数据为依托,建立面向省级政府、地方区域经济发展和行业主管部门、省属高等院校、省域内的公众的中观反馈机制;

三是在高校层面以学校就业部门的大数据为依托,建立面向学校招生、专业设置、人才培养、就业创业的微观反馈机制。

(四)大学生就业长效机制分析

构建工作长效机制有三方面重要意义:一是有效推动和实现高等教育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有机协调,实现高等教育健康可持续发展。二是有利于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实现无缝隙对接,避免社会资源浪费。三是有利于高等学校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

1.建立问责机制。在国家层面,建立国务院问责机制,形成国务院负责对教育部门人才培养、行业部门人才发展和规划、人社部门就业创业政策制定等各职能部门进行问责的体系。对履职不到位的,依纪依规进行问责。在省级层面,建立省政府问责机制,省政府对教育部门人才培养,对发展改革、行业主管部门制定人才规划、人社部门促进就业创业政策、各市政府吸纳毕业生就业创业举措等方面进行问责;三是高等学校党政班子,对高校人才培养、专业设置、教育教学环节、就业指导服务等环节进行问责。

2.考核机制。国家和省政府对教育部门、人社部门和各行业部门进行就业指标考核;教育部门、行业主管部门、各市政府实行系统内部逐级考核;高等学校对校内招生、就业、教育教学、二级学院等进行校内考核。

3.通报机制。每年毕业进入毕业季开始进行月报告制度,在微观层面,各高校要内部通报就业状况:包括学生总体就业情况、分专业就业状况、企业需求情况、学生就业意愿调查;在中观层面,各省就业部门要通报总体就业率、毕业生就业方式、毕业生行业和企业分布、地域分布、毕业生薪酬待遇等;在宏观层面,国家教育部要通报全国毕业生总体情况、总体地域流向分布、总体行业分布等。

4.督查机制。建立国务院、省政府、主管厅局、高校层层督查的工作机制。落实落细工作职责,层层传导压力。

5.约谈机制。建立国务院约谈各部委机制;省政府主管领导约谈省教育厅、人社厅、省属高校主要负责人机制,省教育厅主要领导约谈高校就业部门负责人机制;高校领导约谈院系负责人、学校业务部门负责人的约谈工作机制。

[1]秦玉.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双向反馈内涵与机制构建.教育与职业,2017.1.

[2]许涛.论高校毕业生就业反馈机制的构建.重庆工商大学学报,2004.6.

[3]王丽辉.河北省大学生就业反馈机制研究[M].河北大学,2008(02).

[4]吴蓉芳.高校就业市场与就业指导双向反馈机制初探——以武汉大学为例[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6(08).

[5]陆勇.供给侧改革视角下的高校毕业生就业跟踪反馈机制研究[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6(09).

[6]王丛漫,王丽辉.以信息为导向建立大学生就业反馈机制[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02).

猜你喜欢

长效机制毕业生机制
关于构建审计整改长效机制的思考与探索
加快建立农村公路管理养护长效机制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建立三大长效机制 保障矿井长治久安
自制力是一种很好的筛选机制
为资源下沉建长效机制
破除旧机制要分步推进
最“叛逆”的毕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