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民俗意识与英语文化结合研究

2018-01-26

山西青年 2018年11期
关键词:民俗文化民俗跨文化

郑 丽

(陕西省铜川矿务局第一中学,陕西 铜川 727000)

一、新时期的民俗意识与文化交流

民俗学现在已经成为一门现代社会科学,故名思议,它的产生源于现实生活;民俗气息充斥着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在生活的各个区域都可以感受到民俗和文化相交融的魅力。民俗意识的恢复,使得民俗意象在不断的恢复,民众的生活景象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态势。

文化孕育于生活之中,渗透在我们生活中的方方方面,人类的生存环境好比广博的海洋,五颜六色、五彩缤纷。英语文化主要是指英语国家的风俗习惯,人们的各种思考的方式,价值取向等等;我们在学习英语文化时,如果忽视了英语文化背景就会对这个知识产生误解,不会学到语言的精华所在,民俗意识在英语文化中是其重要依托。在进行跨文化的交流时,中国人从小接受中国式教育往往习惯于以中国文化的思维来看待问题,但是如果单纯以中国的思维习惯看英语文化必然会导致对文化的误解。语言承载着文化,文化创造出语言,两者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事实上,我们如果想要掌握一个民族的语言,首先要掌握这个民族的文化,而民俗意识作为文化底蕴的载体,是英语文化的学习中不可缺少的。随着改革开放,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英语文化的引入让我们也开创了全新的视角,以英语语言这种最简单的方式来表达中国民俗文化,文化之间吸收融合,可以实现中西文化的进一步交流。那么语言和文化更加密不可分。

语言和文化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语言承载文化,文化渗透语言。反过来可知,如果把英语语言作为一种工具,让民俗意识与英语文化相结合,才会真正了解这个民族的文化。

二、跨文化交流民俗意识与英语的重要性

文化具有多样性的特点,因此中西文化之间存在差异。语言的教育和学习依托于文化之间的发扬和传承。可以说,语言是和文化依托而立,不是孤立存在,不同文化背景当然民俗意识不同对语言的影响程度也就不一样了。民俗意识作为文化的典型象征,在了解学习英语语言甚至英语文化的同时民俗意识不可缺失,不同区域有不同民俗习惯,这些在我们学习英语文化中所必须具备的。另一方面,由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伐的不断推进及改革开放以来经济飞速发展的实现,我国整体竞争水平不断提升,同时与世界关系更加密切,跨文化交流也越来越重要,所谓入乡随俗,民俗意识在跨文化交流中也是我们必须学习和具备的。当然,英语文化的学习不仅仅是对英语语言这方面知识的学习与掌握,最重要的在于培养跨文化意识,在文化交流中了解世界最新的时尚动态,同时在以英语语言的基础上提高我们的沟通技巧,真正做到在跨文化交流意识的发展中实现新的飞跃,进而推动文化更好的融合,取其精华,弃其糟帕,促进中西文化的发展与繁荣。

具有民俗意识可以视通万里,让丰富的文化浸染语言的载体。文化存在于社会各个角落,学生民俗意识的培养不应只限于课内,应该走出教室体验课堂外的文化,对于学生文化的渗透是一个完美蜕变的过程,它是一个探求知识到不断积累的过程。那么民俗作为生活习惯,具有民俗意识也就相当于了解生活,深入生活,融入生活,以民俗意识学习更有助于英语的学习,在快乐中学习,在生活中学习,才是最佳英语文化的交流与学习的办法。

三、民俗意识与英语文化融合的渠道

(一)现代化

这里的现代化主要指的是运用现代化的科技手段传播民俗意识。它的传播以英语语言为载体。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化积累了极为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那么民俗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典型代表,是我们最珍贵的遗产,需要我们保护与发扬。另一方面,我们知道,文化遗产作为民俗文化的象征,我们要去加以利用,要加强规划,组织大型中外文化物质遗产参观与交流,利用科技手段加以宣传共同保护。

(二)教育化

尽量将民俗意识的培养和英语教学的内容联系起来,使学生在体验学习的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既学会语言、又懂得生活习惯的常识,既拓展视野、又提高对中外文化融合碰撞所产生的浓厚兴趣,这是教学所要达到的较高境界。教育是将民俗意识与英语交流相结合的重要渠道,密切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实实际际让学生体会知识源于生活,因此多创造一些生活情境,增强学生实践的途径,以民俗意识的渗透来加强对英语文化的理解,使学生对文化的理解更接近真实,更加生动;还要多引导学生多渠道了解民俗意识来学习英语文化,这才会真正实现教学相通。教师要改变那种古板的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努力探索一种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模式。

(三)平台化

使民俗文化走入世界,为民俗文化走入世界舞台提供一个平台,通过英语语言翻译改造和发展中国的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民间习俗礼教,开展丰富多样以英语为载体的、健康有益的民俗文化活动,培养民俗意识,保持中华民族民俗文化和优秀精神的发扬和传承。通过沟通与交流使民俗意识渗透到英语文化中,实现跨文化的融合与发展。

[1]高俊成.民俗文化.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6(3).

[2]张巨成.浅谈中国民俗文化的特色与整合[J].云南学术探索,1994(04).

[3]常俊.民俗文化与英语教学[J].上海大学学报,2002(01).

猜你喜欢

民俗文化民俗跨文化
地方民俗文化的传承
民俗中的“牛”
建筑立向民俗文化泛谈
民俗节
漫画民俗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两岸民俗文化荟萃福州
论跨文化交流中的冲突与调解
跨文化情景下商务英语翻译的应对
《诗经》宴饮诗中的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