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习近平社会治理思想

2018-01-26王靖涵

山西青年 2018年11期
关键词:源头民生法治

王靖涵

(青岛理工大学,山东 青岛 266520)

党的十八大召开以后,习近平根据党和国家的发展情况,对社会治理进行了加强与完善,对社会治理体制进行了创新与完善,并提出了一些新的思想以及新的要求,为社会治理的思想体系增添了新的内容。对习近平社会治理思想进行学习与研究,可以了解新时期我国社会治理的目标、原则以及治理途径,并在此基础上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对十八大精神进行贯彻落实,进而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

一、社会治理目标

在习近平社会治理思想当中,其社会治理目标在于建设平安中国。没有平安就谈不上幸福,所以在建设幸福中国过程中,需要将建设平安中国作为前提条件。习近平强调,平安不仅是重要的民生,同时也属于一个基本发展环境。习近平指出,应该对十八大精神进行贯彻落实,将源头治理、法治治理、系统治理以及综合治理进行有效结合,对各种深层次问题进行有效解决,对社会治理进行创新,对社会治理体系进行完善,提升平安中国建设水准,进而提升人民的安全感[1]。

二、社会治理原则

社会治理原则是以人为本。习近平强调,要想对社会治理进行完善,关键之处在于对体制进行创新,其核心之处在于人,社会安定有序的前提条件是人和人之间的和谐相处。同时他也强调,社会管理就是服务于人、管理于人。社会中各个管理部门的主要职责都是服务于群众,所有管理工作的目的都在于为群众谋利益。从这个层面上来看,群众工作属于社会管理基础。在习近平的社会治理思想当中,对社会治理本质、社会治理着力点等进行了阐述,对社会治理的创新方向进行了明确。以人为本实际上就是为人民提供优质的社会服务,坚持群众路线,对民生进行保障与改善。

以人为本属于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社会治理的重要原则。社会治理的主线在于坚持以人为本,为人民提供优质的服务,要想实现社会治理目标,就必须将人民群众利益作为出发点,在改善社会治理的基础上,对各种社会矛盾进行有效解决,对各种社会关系进行有效协调,进而为人民营造和谐、舒适的生活氛围。

习近平强调,党的群众路线是根本工作路线,需要对其进行全面贯彻落实。各级领导干部应该将工作重心下移,融入到群众当中,倾听他们的呼声,对他们的愿望进行反映,对群众的疾苦予以关心,同时也要对群众的意见、建议等进行充分考虑,从他们当中汲取营养,进而做好群众工作。对群众路线进行贯彻落实,需要明确时代的发展对群众工作的要求,对群众工作途径进行不断探索与改进,将群众工作和社会治理进行有效结合,从源头上对社会矛盾进行化解,进而增强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坚持以人为本,应该对民生进行保障与改善。民生关乎着民心,属于人民幸福之基。习近平指出,我们努力的目标就是让人民群众过上好日子。社会治理的成果在于老百姓是否获得了实惠,他们的生活质量是否获得了改善,他们的权益是否获得了保障。现阶段,社会稳定的重要影响因素就在于民生问题。所以,改善社会治理就是对民生进行改善,对民生问题进行有效解决,保障群众生活的权益,维护群众生活的秩序,化解群众生活的矛盾,进而让人民群众过上好日子。习近平强调,改善民生应该抓住老百姓最关心的问题,处理好与群众有关的每一件事情,锲而不舍、勇往直前地向前走。在改善民生时,应该重点关注困难群众,体会他们的疾苦,尽最大努力为他们排忧解难。应该多做雪中送炭之事,少做锦上添花虚功。在谋民生之利、解民生之忧的基础上,实现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以及住有所居的社会主义新局面[2]。

三、社会治理途径

社会治理与传统社会管理存在本质的区别,前者属于一种超越,是后者的升级与转型。习近平曾强调,治理与管理虽是一字之差,但是体现的却是依法治理、综合治理、系统治理以及源头治理。在他的论述当中,强调了治理的优越性,为社会治理的改善指明了方向。

(一)系统治理

要想对社会治理进行改善,就需要坚持系统治理,通过协同共治的方式,增强社会治理的合力。对于社会治理而言,具有极强的系统性、复杂性与综合性,属于一项包含很多方面的系统工程。所以在进行治理时,应该具备系统治理理念,将政府部门作为导向,引导社会各层进行积极参与,将政府治理、社会自主调节以及居民自治等进行有效结合,进而增强社会治理效果。习近平强调,党的领导属于社会主义的一项最基本特征,可以作为社会治理的动力来源与组织保障。在改善社会治理过程当中,需要坚持党的领导,进而明确社会治理方向。在坚持党的领导过程中,应该全面发挥各级党委的核心作用,对各层党组织以及广大党员等进行正确引导,进而壮大社会治理力量。同时也要转变政府职能,对社会与市场之间的

关系进行正确处理,对行政管理方式进行创新,对宏观调控体系进行完善,对公共服务与市场活动监管等进行优化,通过各种手段与力量全面实现社会治理职能。对于政府而言,应该明确自己的管辖范围与内容,在此基础上管好、管到位,适当交给市场以及社会等一些权利,进而对社会进行高效治理。注重社会的自我调节作用,充分调动社会力量的创造性与积极性,对社会组织以及企事业单位等的优势及特点进行充分利用,以确保社会能够自我调整与规范。另外,也应该注重居民自治作用,引导他们对社会治理进行积极参与,增加他们的治理范围与途径,让他们可以依法对自己的事情进行有效处理。

(二)法治治理

对社会治理进行改善与加强,需要坚持依法治理。习近平强调,要想实现国家治理能力以及治理体系的现代化,就必须增强对法治问题的重视,采取有效手段推进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同时他也指出,要增强法律的权威地位,对群众合法权益进行有效维护。将法治实践和法制教育进行有效结合,对依法治理活动进行广泛开展,提升国家的法治化水平。在改善社会治理过程中,应该具备依法治理理念,通过法治精神对社会治理进行正确引导,通过法治思维对社会治理进行科学谋划,通过法治方式对社会难题进行有效破解,进而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

(三)源头治理

对社会治理进行加强与改善,应该未雨绸缪,坚持源头治理,进而对社会矛盾进行有效预防与解决,对社会风险进行有效化解。现阶段,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很多深层次矛盾,进而引发了很多社会问题。所以在社会治理过程中,应该坚持源头治理,将社会化服务和网络化管理作为导向,对服务管理平台进行完善,对群众需求进行有效反映与协调,从源头上对社会矛盾进行预防。习近平曾强调,各部门都应注重风险研判,重视源头治理,争取在萌芽状态就对各种矛盾纠纷进行化解,避免由小生大,酿成大祸。在源头治理过程中,应将治本与治标进行有效结合,重在治本,对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以及民生改善等进行统筹规划,从源头上对社会矛盾进行预防与化解,将源头治理、应急处置以及动态管理进行有效结合,进而对社会治理体制进行完善。

(四)综合治理

对社会治理进行加强与改善,应该坚持综合治理,实行多管齐下,对重点问题、难点问题等进行破解。社会治理涉及到了众多领域,包含各种各样的利益与社会关系。现阶段,在社会治理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要想对这些问题进行重点解决,就必须将问题作为导向,对政治手段、法律手段、经济手段、道德手段、行政手段、教育手段以及文化手段等进行综合运用,进而对社会中的各个问题进行攻克、破解[3]。

四、结论

总而言之,社会治理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对于每一位中华儿女来说,都应该对习近平社会治理思想进行分析与学习,对党的十八大精神进行贯彻落实。在明确社会治理的目标和原则的基础上,灵活运用多种社会治理途径,用系统性与综合性的思维进行治理,从源头上进行治理,通过法律手段进行治理,进而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以及社会的安定有序。

[1]刘爱军,段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改善民生与创新社会治理——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思想[J].理论探讨,2018(01):16-21.

[2]刘峰.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的社会治理思想[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7(29):71-72.

[3]杨炯毅.问题意识导向下习近平社会治理思想研究[J].理论观察,2017(02):58-60.

猜你喜欢

源头民生法治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聚焦“三保障” 唱好“民生曲”
人大战“疫” 法治为要
向源头学诗艺
常回源头看看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抓源头 技术改造关键环节
民生之问饱含为民之情
“钱随人走”饱含民生期盼
民生锐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