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话题在英语精读课堂中的实践和意义
2018-01-25杨明蕊
摘 要:本文研究英语课上学生话题学习及其对提高英语课堂生活质量的意义,进而提出语言课堂应把教室还原为学生展示自己的舞台,实现英语承载信息的工具作用,为师生提供更广阔真实的交流学习空间,从而真正提高课堂生活质量。
关键词:话题学习 英语课堂 课堂生活质量
Allwright 阐述“探索性实践”(Exploratory Practice) 时提出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拥有的生活形态, 语言教学要首先关注课堂生活质量。包含三个重要理念:首要关注语言课堂的生活质量而非教学效果; 改进教学重在理解课堂生活质量而非教学技巧; 师生可在相互理解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共同发展。①英语课上给学生机会言说兴趣话题不仅可实现英语承载信息的工具作用,也为师生相互了解和学习提供广阔空间,从而提高课堂生活质量。
一、活动实施
学生话题在该研究中被定义为学生选择兴趣通过探索研究并以课件到课堂演说的学习活动。包括学生自选话题和报名;课外收集资料制作课件;课堂演说和师生问答及课后反思。主要目的在于开启学生的世界,为师生提供分享人生经历,促进相互学习和共同探索的平台。
二、案例分析
对某高校黄老师在大一英语精读课上的话题学习活动统计研究发现内容涉及当下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未成年人前科封存制度、叙利亚空袭、支教、图书馆、高考、周恩来、食品、校园大事件预告等。话题不仅拓展了学生的知识视域、也为教师发挥和发展教育智慧提供宝贵契机。下面以L的话题《时间隧道》具体说明。
L先给大家展示沉船TITANIC相关的黑白照,她說美国报纸报道最近发现酷似Smith的老人在一座冰山上抽烟,且证实就是老船长;当老人被问及沉船情况时,他认为仅发生在昨天。看过电影或了解历史的同学都知道老船长和船一起沉亡了。虽然L的英语发音不太连贯,她的话题却激起了同学们的兴趣。
接着L展示了一幅标题为《时间隧道》的洞穴状图片并介绍了国际上一些物理学家基于爱因斯坦相对论提出的黑洞和时空隧道的科学假说,并说明老船长是从1912年穿过时空隧道来到现在。最后L用科学家预言‘我们一旦被卷进了黑洞,谁也无法避开结束了演讲。
同学们提出了很多质疑:船为什么没有一起回来?有没有后续报道?……当大家都很兴奋又找不到合理的解释时,一直被“忽略”的黄老师首先肯定了L的分享并问她:“Do you believe the news published?”“Do you believe these theories?” 见L沉默不语。黄老师又问大家:“Do you believe everything from internet or published?” “No!”听到同学们异口同声的回答,黄老师很高兴地说,“很好!接触任何东西一定要有自己的思考,要仔细研究再做出判断啊!”课后,L写了如下反思:
Im interested in mysterious and uncertain things, ET, UFO, pyramid etc. Therefore I choose the topic. Maybe Im too innocent to suspect the authenticity of the report. I didnt doubt it before. I prefer that its true. If so, we can travel to the past or the future. We can witness heroes and history. We can enjoy beautiful scenes which have been destroyed. The time tunnel may bring us many troubles beyond our imagination. But I really want to go back to Tang Dynasty when fat people were popular. Then I dont need to spend much time in thinking about how to lose weight. Maybe the time tunnel doesnt really exist, but how much I hope it is true!
上述例子说明话题学习不仅使学生的认知世界融入课程空间增进师生共同交流和学习,促使学生因思考和意义表达而写作,从而师生在基于意义的交流和表达中不仅提升课堂生活质量,进而达成语言教学的各项能力目标。当然,学生话题学习减少了教师在课上的讲授时间并不意味着教师放弃课程主导作用。相反,学生话题的开放性要求教师必须主动了解和探索教材之外的活性知识,在课前、课中和课后给予学生实时指导和反馈式评价。因此,语言课堂应把教室还原为学生开口言说和展示自己生活世界的舞台,让教师能够走近学生的生活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真正做到引导和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结语
课堂既是师生的现实生活, 也为未来的生活做准备。提高课堂生活质量, 还课堂生活本来面目应成为推动课堂教学改革的新目标。因此,在语言课上,应该通过诸如话题学习此类活动向学生发出一份请帖,邀请他们探索和追随或集中讨论他们感兴趣或特别重要的话题,通过目的语为载体贡献个体知识和构建丰富多采的班级文化,在多元社会文化知识的交流和学习中实现师生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迪克.奥莱特.探索性实践:反思语言教学中的行动者研究[J]语言教学研究7,2(2003);pp.113–141.
作者简介
杨明蕊(1978.12—),女,白族,云南大理人,硕士,红河学院, 讲师。研究方向:外语教育与教师发展,文化话语和跨文化交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