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018-01-25莫雨婕
莫雨婕
【摘 要】“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那么,在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有效开展自主探索学习呢?
【关键词】小学数学;自主学习;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2-0246-01
“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这句话表明自主学习将成为21世纪人才的必备素质,而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最佳时期正是小学阶段。从小学阶段开始培养不仅有利于这种意识的积累,而且能让学生从最开始就了解自主学习的方法,对后续的学习有较大的帮助。数学作为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其教学意义不仅在于提高学生数学方面的素养,更是对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学习兴趣等有较大的影响。另外,不能忽视的是对数学知识的实践,改变传统纯粹知识性传授的观念和方法,这样的自主学习才是最科学的。
一、注重过程,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
学习的最终目的在于应用,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对知识的应用总是由弱到强,由盲目到有依据。例如:学生在学习“分数的性质”,“比的性质”时,首先通过提问勾起学生对“商不变性质”的回忆,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课本,学生由于有了先前的知识基础作铺垫,很容易就能找到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自学起来就不困难了,觉得这些推理是有依据的,因而他们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也能依照这种方法进行自学。这样一来,学生在学习中通过对学习材料的加工、处理、分析、概括,可以逐步形成了自己的一种学习能力。由此看来,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就必须从学习方法入手,为学生提供可靠的学习材料,让他们通过自己能力去研究知识的发生、发展,达到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获取新知,从而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二、引导学生参与探索环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数学教学实际上是由教和学两部分构成的。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师应该教给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思考。正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就是交给学生学习的能力,而学就是帮助学生利用现有条件不断思考,在思考过程中重温旧知并发现新知。所以教学从来就不只是教师一个人的事情,教学需要使学生这一课堂主体能够参与这一过程,积极地探究、自主地思考。而教师也需要给予学生思考的机会和空间,让学生能够获得更多的展示自身的机遇,在课堂过程中,努力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实际上是对学生自主意识的认可与尊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为学生营造一个属于他们的平台,让他们能够感受到自主学习和探究的乐趣,对自己更加充满信心。而这一目标的达成,需要教师对学生的正确引导,容忍学生的一些错误观点,让其能够真正地参与到课堂之中,然后在潜移默化里帮助他们改变自己的错误理解。比如,我在讲解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周长这一章节时,为学生创造了大量的实践机会,包括在测量、拼接和摆放的时候,要求学生亲自动手测量,最后选择其中最精准的结果。这种方式,能够充分调动小学生的积极性,增强他们对于数学的认知,也明确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形成了学习主体意识。
三、重视小学数学教学实践内容
动手操作有利于认识知识、理解知识和发挥能力,更是培养学生学习自主性的主要方式。学生只有在动手过程中,才能够发现学习问题,进而才能有效解决,才能激发进一步学习的欲望和潜力。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已经掌握的知识来解决问题,体会其中的奥妙。如学习分数时,需要认识几分之几的确切含义,与其用定义来阐述,不如让学生自己动手发现。让学生自备正方形纸,然后折出它的四分之一,通过小组讨论,学生得到了很多种方案。包括正方形、三角形等,他们对四分之一的印象也就更加深刻。之后再操作长方形纸、等边三角形等等,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提高,对分数的理解也更加透彻。再遇到此类问题时,会自主学习探究,学习能力有所提高。重视小学数学的教学实践内容,可以将生活元素加入数学实践当中,甚至以生活情境作为教学依托,以解决生活问题为目的。这样一来,学生能够发现数学的实际学习意义,更有利于他们的兴趣维持,将学习和生活统一,能够做到在生活中学习和提高。从自主学习层面来讲,解决生活问题能帮助他们加强数学思维,改變学习片面性的观念,将学习视野拓宽,拥有更强烈的学习动力。从简单生活数字的计算到生活图形的观察、理解图形设计的技巧等,让数学变得无处不在。教师也可以以此为契机,多让学生畅谈生活中的数学应用实例,交流心得,讨论成长,能够发现更多的学习乐趣和情感。
四、强化训练,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练习是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形成技能的基本途径,也是培养学生能力、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练习内容不应只是课本例题的简单重复,应该有层次、有坡度、难易适度。通过精心的练习设计,学生不但可以巩固所学知识,还能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促进思维的深入发展。①强化基本练习,突出测试反馈的主导意向。基本练习主要是调查学生理解新知的程度。通过分散练习,集中练习,可以暴露学生理解、应用新知的矛盾和差异,以便及时矫正、调整。故而基本练习要强调练习的独立性、全员性、全方位性和反馈的及时性。②加大综合练习力度,突出练习的训练性。综合练习是在学生基本理解掌握所学知识的基础上,以巩固、深化新知为主要目标,通过变式题、对比题、综合题等形式进行强化训练,并在训练中熟中生巧。③提倡“一题多解”,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当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运用不同的知识角度观察思考问题时,常会出现一道题目有多种解法现象。适当并适度地进行“一题多解”有助于开阔学生的思路,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综合能力。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要从学生的兴趣开始,创新教学方法,提倡自主学习,让数学学习过程不再单调,而是快乐充实。
参考文献
[1]袁德红.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J].2011(22).
[2]黄雪.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探究[J].20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