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汉字与中华传统文化课设置的必要性
2018-01-25李海燕
【摘要】文章着重从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的培养方案、学生生源、市场需求等方面分析了在该专业设置汉字与中华传统文化课的重要意义,并结合教学实践进一步提出了该课程的教学目标和具体的教学内容框架,希望能为汉语国家教育硕士的课程设置和培养提供参考。
【关键词】汉硕 汉字与中华传统文化 课程设置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50-0022-02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影响力的提高,以及国家对汉语国际推广的鼓励和支持,汉语受到了世界各国人民的青睐,全球学习汉语的热潮逐渐升温,学习汉语的人数也在不断增加。因此,需要越来越多的汉语教师加入到汉语国际推广的队伍中来。为加快汉语和中华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完善對外汉语教学人才培养体系,培养适合汉语国际推广和传播中华文化的专门人才,国务院学位办批准了在现有学术型研究生和本科生的基础上,增设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简称MTCSOL。为此,全国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制定了详细的培养方案,方案中指出“汉语汉语国际教育硕士是与国际汉语教师职业相衔接的专业学位,主要培养具有熟练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技能和良好的文化传播技能、跨文化交际能力,适应汉语国际推广工作,胜任多种教学任务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国际化专门人才。”[1]
更为重要的是,此方案明确规定了该专业的课程设置方向和类型,但在具体操作过程中,需要我们结合本校的生源情况、师资情况和市场需求做更加细致的调查与分析。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英语的强势介入,汉字的表意性和汉字本体蕴含的文化信息渐渐为人们所忽视淡忘,汉字的使用和规范也出现了很多问题,汉字本体所承载的文化信息更是日趋隐没。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作为将来从事汉语国际推广和中华文化传播的使者,一是要从事对外汉语教学,二是要传播中华文化。而语言文字是一个民族文化的最重要的载体,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绵延不绝,汉字居功至伟。对于汉字与中华传统文化的关系,饶宗颐曾指出:“造成中华文化核心的是汉字,而且成为中国精神文明的旗帜”。[2]陈寅恪亦曾指出:“依照今日训诂学之标准,凡解释一字即是作一部文化史。”基于此,根据江浙沪高校该专业目前的课程设置情况,我们认为在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设置“汉字与中华传统文化课”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汉字与中华传统文化课课程设置的现状
1.从国家对汉硕的培养方案来看,该专业课程设置的拓展课程一般包含汉语作为外语教学类、中华文化传播与跨文化交际类、教育与教学管理类三大板块。其中,涉及汉字本体知识及汉字文化的内容主要包含于第一板块的语言要素教学这门课程中,并没有单独设置汉字文化这门课程,且内容相对有限。
2.从汉硕生自身的需求来看,汉硕生的本科教育背景千差万别,水平层次不齐。特别是,非汉语言专业的生源基本上从未受到过汉字本体知识与文化的专业训练,自身汉字知识匮乏,缺乏系统性训练。汉字是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系统,汉语的传播必然离不开汉字,传播者必须要具备汉字的本体及其文化特征的相关知识储备。
3.从汉硕生将来从事的工作来看,汉字是对外汉语教学中必须要讲授的内容。如果仅仅按照板书示范、学生模仿、反复书写的形式来讲授汉字,不仅教师会觉得课堂枯燥无味,留学生学习兴趣也不高,往往知难而退。更不用说,从汉字中体会汉字之美,明白汉字造字之理。这样的做法非常不利于文化的传播。 4.从目前各个高校的汉硕课程设置来看,“汉字与中国文化”课程或者被设置为一门选修课,或者不设,不设者占大多数。少数设置者一般命名为“汉字文化”、“文字学”、“汉字学专题”、名称不一,大同小异,内容自定,更没有统一标准规范。
总之,汉字是中华传统文化的载体,向汉字的使用者、传播者和学习者传授汉字的基本知识及其文化特征,对于激发学习汉字的兴趣,准确地理解、记忆和使用汉字,汉语的国际推广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传播是十分必要的。特别是,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汉字的识读和书写是外国人学习汉语的最大的难点。这也是汉硕生将来工作中必须要面对的困难,要解决这一问题,汉硕生必须首先掌握系统的汉字知识及其文化特征,才能在对外汉字教学过程中自觉地运用这些知识,使对外汉字教学形象生动,趣味性增强,同时能够准确地传播汉字本体所富含的中华传统文化信息。但是,在目前的高校里,汉字文化课属于中文系的课程,是按照中文系文字学专业研究生必修课或者本科生的选修课来设置的,相对成熟,讲授的侧重点各有不同。而对于汉硕生,则未设置或者仅仅设置为选修课,讲授内容不一。
二、汉字与中华传统文化课程设置的意义和价值
1.该课程可以进一步满足国家汉办对汉硕生的培养要求。特别是有关中国文化素质的培养。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发展和传播当代的中国文化,需要大量的人才,汉硕生的培养无疑就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只有在汉硕生的培养过程中加强文化课程的学习,才能让他们将来更好地传播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向世界传递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观、思想情感、理想信念。汉字是中华文化最重要的载体,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的风俗习惯、历史文化、礼仪道德、哲学思想、审美情趣几乎都隐藏在一个个汉字的构形中。因此,在文化课程中,除了语言文字基本功的训练以外,应该加强汉字本体所蕴含的文化的学习。本课程旨在响应国家“《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中华传统文化复兴计划”,主要通过对汉字构形的历时追溯和科学分析,对汉字字形进行文化阐释,发掘其中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极大地发挥汉字本体的文化功能。即通过“以汉字本体为经,中国传统文化为纬”这一全新的视角,构织一个纵横交错,纲目清晰,有案可循的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网络,让学生在科学地重新认识汉字作为记录中国传统文化“密码”功能的同时,更加清晰全面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使学生在掌握汉字的基本知识,扩大学生的人文视野,并内化吸收为自己的内涵知识体系,重拾自身文化自信的同时,为他们将来在汉语国际教育工作中积极传播中国传统文化提供知识与文化支撑。
2.该课程在培养人才方面,可以进一步提高汉硕生自身的文化素质。汉字跟表音文字不同,属于表意文字。汉字作为世界上唯一流传至今从未中断使用的“万岁文字”,在中华文明发展的历史长河中,逐渐演变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形状。经历过中华文明五千年岁月洗礼的汉字形体与中华文化一脉相承,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几乎全都隐藏在一个个汉字的形体构形中。汉字作为中华文化的载体,在发展演变中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并显示出独特的文化魅力。现在的我们通过汉字形体的历时追溯: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草书、楷书、行书,可以真实地再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从文化的角度对汉字进行阐释,有助于汉硕生吸收传统文化智慧,继承传统文化的精髓,培养他们高雅的文化知识和审美情趣。从历史的角度再现汉字文化之美,是中华传统文化传承之需要,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之必然。
3.该课程可以满足对外汉语教学和中华文化的传播过程中的实际教学需求。该课程的教学对象为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他们将来都是中华文化的海外传播者。汉硕生作为中华文化传播的中间力量,将来首先要面对的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汉字教学和各种文化类活动的设计与组织。学习本课程,可以使他们迅速掌握汉字的基本知识和中华传统文化的经典,一方面,在以后的对外汉字教学中,他们能灵活地运用汉字基本知识帮助外国人学习记忆汉字,能够结合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来讲授汉语语言和汉字,这样不仅增加了外国人汉字学习过程中的趣味性,有利于加深记忆,而且使他们对语言文字和中华文化的理解会更加深刻,更有助于突破外国人“汉字难学”这一瓶颈。另一方面,在以后组织各类文化类活动中,汉硕生也可以有意识地将汉字本体及其历史发展中所蕴含的文化内容设计到活动中,让看似凝固的汉字活动起来,从而使学生兴趣盎然,在理解一个个汉字结构的同时,也更宽泛而深入地接触中国的历史和文化。此外,本课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为孔子学院培训师资提供参考和帮助,为全球孔子学院提供服务与文化支撑,有助于汉语的国际推广。
基于此,在汉硕教育中,开设汉字文化课势在必行。课程名称可以定为:汉字与中华传统文化,并应该独立设课。课程讲授的内容需要在充分调查的基础上进行严格的筛选,量身定做适合汉硕生的特有课程标准。
三、有关汉字与中华传统文化课课程目标和内容框架的建议
“汉字与中华传统文化”课兼具跨学科的性质,任课教师需要具备语言学、文献学、中国传统文化的相关知识储备以及多年对外汉语教学的实践经验。根据我们的教学实践经验和实际调查,以及参考兄弟院校与本课程相关的“文字学”、“汉字学专题”、“语言文化”等课程设置,我们认为该课程的教学目标是:首先,阐释汉字作为一个记录汉语的符号系统,它本身所蕴含的文化意义。其次,探讨汉字与中华传统文化的关系,即从汉字形体入手研究中华传统文化,从文化的角度研究汉字。该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学生熟悉汉字的基本知识及其文化特征,在全面了解汉字,理解汉字构形意图,规范使用汉字的同时,领会其中蕴含的优秀中华传统文化,全面提升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生的汉字使用规范和汉字文化素质,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基于同济大学汉硕生的调查,我们认为该课程的教学内容可以主要涵盖8个主题:汉字起源与上古社会、说文解字与女性文化、汉字与传统宗教信仰、汉字与传统科技文化、汉字与传统家庭教育、漢字与传统酒水文化、汉字与传统饮食文化、汉字与传统中医文化。每个选题可以按照以下思路进行讲授,先理清涉及该选题的系列汉字的形体发展演变过程及规律,然后再根据汉字的构形意义和基本规律,运用音韵学、训诂学、文字学的基本原理以及推源、考证等具体方法,去探讨汉字构造意图中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将传统文化与汉字的构形相互印证,全面恢复和再现中国传统文化的本来面貌,梳理中华文化的精华。整个过程中注重将涉及汉字构形、汉字起源、汉字发展、汉字规范等多个方面的文字学专业知识穿插其中。在学生在接触文字学专业基本常识的基础上,系统地掌握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其涵盖的8大主题均为汉语的国际传播过程中会涉及的有关中华文化的主要内容,能够满足汉硕生的实际需求,难易适中,形式多样,相对于其他文化类课程更具有科学性和实用性。本课程内容的学习为他们以后在汉语的国际传播中,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释好中国特色,展示好中国形象,全力助推汉语国际推广事业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全国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全日制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S].2017,(07).
[2]饶宗颐.符号——初文与字母——汉字树[M].商务印书馆,1998:174.
作者简介:
李海燕(1980-),女,山东寿光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文字学及其应用,对外汉字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