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小观大,见微知著
2018-01-25王鹏伟
王鹏伟
顾名思义,这是一本观察语文课堂的书。
先说书的来历。我多年应专业期刊约稿,点评教学设计和教学实录;又连续多年担任“中语杯”“圣陶杯”等课堂教学观摩课评委会主任,既然担任了这个角色,就要作综述。这本书就是这么来的。
再说为什么要出这样一本书。“敝帚自珍”之类的谦辞还真用不得,因为这里面含有青年教师的教学案例。这些青年教师或许不是名师,却有成为名师的潜质。有的当初不是名师,如今已有名气;有的正在“成名”的路上。这些案例价值何在?它留下了当时青年教师成长的足迹,可资借鉴,这是小而言之。大而言之,将来真要研究当今的教学现状,与一般的著述相比,教学案例有其独特价值,因为它保留了直观的“真实”。
下面说说怎么起了这样一个名字一“一花一世界”。
在整理书稿时,我的一个直觉就是:一花一世界。
每一朵花都是大自然孕育的菁华。它享受阳光,吸吮雨露,呼吸空气,栉风沐雨,绽放芳华。清晨时分,当你驻足一朵鲜花之前,心中会泛起一丝涟漪,感受到昨夜的微风、晨曦中的朝露。观摩青年教师的课常常给人这样的感受。那些有幸在大庭广众面前讲观摩课的青年教师,把自己的成长过程、学识修养、创造才华,凝结为一节课,努力把最好的姿态呈现在讲台上。我们从中可以窥见他们内在的世界,进而窥见语文的世界。
每一朵花都是不同的,有独特的色彩、光泽、形态;有独特的风韵,或绰约或飘逸;有独特的气质,或朴素或华丽;有自己的花期,或含苞或吐蕊或绽放。从一朵花中,你可以嗅出那块地域泥土的气息,感受到那个季节的物候,甚至会想象到风中飘落的那颗种子,原本就和别的种子不一样。从一堂课中,你会欣赏到独辟蹊径的教学设计、耳目一新的课程资源、气场迥异的教学氛围、神采各异的话语方式。总之,你会感受到教师的个性风格,甚至会察觉到他所来自的那个地区的文化印记。你会欣赏那个与众不同的教师。其实,这也正是那些青年教师的追求。
一个是有花的世界,—个是无花的世界,世界因花而不同——这是花的价值;一个是有我的世界,一个是无我的世界,世界因我而不同——这是“我”的价值。土豪客厅,挂幅牡丹,大红大绿,浓墨重彩,寄寓荣华富贵;文人案头,供株兰花,引为知己,以之自况,标榜超脱尘世。其实,都是世俗见识。对于大自然来说,花无贵无贱,每一种花都是不可替代的。在东北的林海雪原中,每当冰雪消融的季节,就有一种草本的金黄色小花,顶破冰凌,傲雪绽放。待冰雪融化后,它的花期就结束了。它的名字叫“冰凌花”。稍晚的花期属于木本的金达莱(朝鲜语,高山杜鹃),分布在雪山阳坡,一簇簇粉红,迎风招展。寒霜降临,百花凋零,硕大瑰丽的大丽菊担当起花期的守望者。而生命力最强、花期最长的,当属扫帚梅。扫帚梅有个好听的学名——“波斯菊”,它的种子具有自播能力,常常被播撒在公路边上,五六月开花,直到霜降,色彩缤纷,随风摇曳,紧傍公路,像一条彩色飘带延伸到天边。它像蒿草一样保护了路基,又消解了司机的视觉疲劳。从花的世界中,可以得到课堂教学的一些启示:你应该借鉴别人,却无须模仿,不必设立偶像,尤其不要模仿偶像的举手投足。你不是为了模仿别人才来到这个世界,没有必要长成别人的样子,即使那个人头顶名师或名家的光环。教育是一种职业,也是一种艺术,需要创造。不必羡慕别人的花期,你有自己成长的土壤和季节。你的学养,你的阅历,你的付出,使你成为自己。弱小的冰凌花成为春天的信使,是因为它的脚下是冰雪。
从一朵花窥见整个世界,从一片叶子感知一株菩提:以小观大,见微知著。其实“花”和“叶”的启示远不止这些。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源于佛典。据《梵网经》记载:卢舍那佛坐千叶大莲花中,化出千尊释迦佛,各居千叶世界中,其中每一叶世界的释迦佛,又化出百亿释迦佛,坐菩提树。又《华严经》载:“佛土生五色茎,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一叶一菩提”与“一叶一如来”语义相通。何谓“菩提”,何谓“如来”?“菩提”为梵语,意为觉悟、智慧,指如梦初醒,大彻大悟。“如来”是佛的德号之一,“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说的是一真法界,万法自如,时时得道,处处成佛。
以佛学智慧观照教学和教师成长会别有一种见识。方法固然重要,但方法是探究真理的门径而不是真理本身。不要把某种教学法奉为圭臬,最终还是要在学识和思考上下功夫。急功近利使不得,否则,上轿现扎耳朵眼儿,临阵磨枪,手忙脚乱,捉襟见肘。“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读书、实践都要思考,探究真谛,否则何以修炼悟性?读书,实践,思考,融会贯通,得心应手;諸法无相,万法自如。如此,逐渐接近教学的“真如”境界。正所谓“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