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略谈汉语拼音教学的若干问题

2018-01-25王晖

语文建设 2018年7期
关键词:字母表读法韵母

王晖

自从1958年《汉语拼音方案》公布以来,拼音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并且取得很大的成绩。不过在教学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本文拟就以下几个问题进行讨论,以期对教学有所助益。

一、《汉语拼音方案》字母表名称音的教学

《汉语拼音方案》由五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是字母表。字母表有三个作用,概括而言就是“定形”“定音”“定序”。在规定汉语拼音字母形体和排列顺序方面,教学中的问题不大,但字母表名称音的教学至今存在很大分歧。

2017年3月,广东省佛山市一位老师教汉语拼音字母表的视频在网络上引起广泛讨论,“阿掰猜口得”的发音引发很多质疑和争议。应该说,尽管某些字母读音具体音值的规范性值得讨论,但其读法是符合字母表规定的。字母表在编排上把每个字母分为两行,上行是“字母”,即字母的大小书写体式,下行是“名称”,即用注音字母标示的字母读音,例如:

26个字母中,5个元音字母“a、o、e、i、u”的名称音和本音一致,教学中问题较少。问题多的是辅音字母,由于发音不够响亮,称读时需要配以元音以便称说,而配什么元音则比较混乱。按照字母表标示的字母读音,大多数应该配“e”(即注音字母的世),还有的配

这种规定在教学中没有得到普遍认可,原因是多方面的,受英文字母的影响是其中之一,但是最主要的原因在于拼音方案自身。

一是有些读音不符合“约定俗成”的原则。李荣先生曾指出字母表中有13个字母的名称未见于北京音系(即普通话音系):be、ce、de、ge、ke、ne、pe、te、ze、ef、el、em、es。这种不存在于自然语音系统的读音,虽然意欲保持“民族特色”,但又不符合汉语语言习惯,于是出现“约定”但难“俗成”的尴尬。

二是与声母表的读音不一致,造成呼读音和名称音读音的“内耗”。《汉语拼音方案》第二部分是声母表,声母表21个声母的编排方式是第一排为声母,第二排为注音字母和汉字标示的读音,如“b々玻、p坡、m摸、f佛”。同样是汉语拼音,声母表要求的“b、p、m、f是呼读音读法——“玻、坡、摸、佛”,字母表要求的则是名称音读法——“be、pe、em、ef”。虽然可以在教学中告诉学生两种读法各有用处,但这种差别在低龄学段的教学中是不易解释清楚的。

解决教学中字母表的读音方法的问题有三种方案:

一是坚持按照字母表名称音称读。这种方案最符合规定,但60年的应用实际证明难以推行。推行措施缺失固然是名称音没有得到普遍认可的原因之一,但最重要的原因恐怕是其脱离普通话的语音系统。声母表呼读音之所以更容易推行,就是因为呼读音都是普通话的音节。

二是采用呼读音的读法。呼读音有使用基础,也有历史依据(国语罗马字即采用呼读音读法)。教学中声母是一年级第一学期的学习内容,字母表是第二学期的学习内容(主要目的是教授字典音序查字法),在学习顺序上,呼读音有“先手”之利。呼读音既可满足字母定序之需,也可免除汉语拼音呼读音和名称音读音不同的“内耗”,同时可以满足“民族称说方法”的特殊心理需求,因此在当前拼音教学中运用广泛。

三是采用英文字母读法。英文字母读法影响甚广,在英语以及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中使用频度远高于汉语拼音读法,甚至汉语字母词(如x光、GDP、卡拉OK)中的读法也多采用英文字母读法。周有光先生早期反对这种读法,但后来在《拼音正词法和国际互联网》一文中表示,借用英文字母名称的读法“这个意见,我认为是切实可行的”。

以上三种方案,笔者认为,方案一太囿于“民族称说方法”的心理需求,语言现实理据不足,还造成拼音字母称说体系的繁化。方案二汉语拼音教学的实践基础广泛,与声母表的称说一致,“民族称说方法”的满足度高于方案三,是目前最稳妥的方案。其缺点是应用范围不如方案三,汉语字母词的称说与应用实际不符。方案三应用基础最为广泛,完全可以满足字母表“定形、定音、定序”的需求,最严重的短板是不能满足西文字母称说“民族化”的心理需求。不过,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认知也会逐渐变化,《汉语拼音方案》本身就是“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的产物。周有光先生说:“日语罗马字借用英语名称,是成功的先例。”从长远看,方案三是值得考虑的方案。

二、单韵母“o”读音的教学

汉语拼音单韵母“o”的读音在教学中也经常引起争议,笔者曾接到一封咨询信,疑惑“o”应该读“喔”,还是读“窝”或是“欧”。《汉语拼音方案》第三部分“韵母表”中“o”一栏的内容为“o喔”,“o”是韵母体式,是用注音字母注明的該韵母实际读法,“喔”是用汉字标明的该韵母读音(也即该读音的代表字)。《汉语拼音方案》第一部分“字母表”中“o”规定的名称音读法也是"5-”,与韵母表标明的实际读法是一致的。因此,“o”作为字母和韵母的读音“喔”是确定的。

不过问题并不这么简单,“o”读音的代表字“喔”是—个多音字一用作拟声词的“喔(uo)”(音同“窝”)和用作叹词的“喔(o)”,这是造成“o”读音分歧的原因之一。用来给拼音“o”标音的是叹词“喔(o)”而非拟声词“喔(uo)”。事实上,韵母表里还有一个双元音“110”,它的读音代表字才是“窝(uo)”。

既然“o”不应该读“窝”,那么为什么读“窝”很多人并没有觉得拼读受到影响呢?这是因为韵母“o”在普通话音节结构中是极为罕用的,音节拼写中仅有与唇音声母相拼的bo、po、mo、fn等少数几种情况。而“uo”是很常用的韵母,音节拼写中可与14个声母相拼:duo、其实“o”直接与声母h、p、m、f相拼,虽拼写形式是bo、po、mo、fn,实际发音却是“uo”,只是在写音节的时候省略了“u”,在发音时是绝不可省略的。也就是说,“o”除了单用,与声母相拼时,都是以“110"的实际读音出现的,因此把读“o”读为“110”形成很大的应用场。但是作为单韵母,“o”在叹词“喔”“哦”“噎”中,以及字母称说时还是应该有其语音地位和读音规范的,不宜读为复合韵母“110”。

把“o”读为“欧”也是不正确的。《汉语拼音方案》韵母表"OH”一栏的内容为“OH又欧”,由此可以看出,把“o”读为“欧”,实际上是混淆了单元音“o”与复合元音"OH”的读音,同时使汉语拼音“o”听感上与英语字母“o”读音混同,因此教学中应当纠正。“ou”是复合元音,它可以简单理解为舌位由“o”(实际发音比“o”舌位略高、略偏前)向“u”的方向滑动所发出的音,舌位有动程、唇形有变化是“OH”和“o”发音的显著区别。

三、轻声的教学

轻声教学是拼音教学的难点之一,原因有二:一是因为轻声是一种正在处于动态变化中的读音,这在词典和教科书轻声注音的变化上有所反映,例如“西瓜”“棉花”以前认为是轻声词,现在《现代汉语词典》和教育部审定2017年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都不处理成必读的轻声词了;二是因为轻声是一种特殊的变调,除了少数属于可以由规律预知的语法变调外,大多属于不可由规律预知的词汇变调,也就是需要逐个学习、记忆、储备在头脑中。

轻声教学中的一个问题是由注音失误造成的,以教育部审定2017年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下册)》为例:刺猬(wN)、月饼(bing)、蘑菇(gu)、商量(li(mg)、屁股(gu)、窟窿(1ong)、街坊(fang)、窗户(hu、咳嗽(sou)、工夫(fu)、吆喝(he)、师傅(fu)的注音都是本调。这种失误可能是因为编者只注重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字音,而忽略轻声词语读音造成的。笔者认为,二年级学生对轻声词尚处于学习积累期,只注字本音,不利于其对轻声词语的掌握。笔者建议,在文末附录的生字表中,可以标注字本音;在课文的轻声词语中,不宜只标注轻声音节,更不能把轻声音节标为字本调的读音,而是要标注整个轻声词语。

在学生积累掌握了一定数量的轻声词后,可以总结一些规律教给学生,笔者归纳以下几点轻声教学内容供教师参考。

1.几种语法轻声(可由规律预知)

(1)三类语法虚词:结构助词“的、地、得”,动态助词“着、了、过”,语气助词“啊、吗、吧、呢、啦”。

(2)某些名词性或代词性词缀:子、头、们、么(如“多么、那么、什么、怎么、这么”)。

(3)某些叠音词或重叠式合成词(尤以亲属称谓为常,如爸爸、妈妈、弟弟、哥哥、姐姐、妹妹等)。

2.并非完全没有规律的词汇轻声(类聚帮助记忆,但不可盲目类推)

(1)略有规律的轻声语素:

巴:尾巴、下巴、哑巴、眨巴、嘴巴

当:行当、妥当、稳当

夫:大夫、工夫、功夫、姐夫、丈夫

家:东家、娘家、婆家、亲家、人家

匠:木匠、石匠、铁匠

快:凉快、勤快、爽快

量:打量、商量、思量

气:福气、客气、阔气、力气、脾气、小氣、秀气、运气

人:爱人、媒人、丈人

实:结实、老实、扎实、壮实

爷:大爷、老爷、少爷

以“打”开头的词语:打扮、打发、打量、打算、打听、打点

(2)亲属称谓:大爷、弟兄、闺女、姐夫、老婆、女婿、媳妇、兄弟、丈夫、丈人、亲家

(3)动物:苍蝇、刺猬、骆驼、狐狸、蛤蟆、跳蚤

(4)植物:甘蔗、核桃、萝卜、胡萝卜、石榴、芝麻、高梁

(5)器官:脑袋、头发、眉毛、眼睛、嘴巴、舌头、下巴、耳朵、胳膊、巴掌、指头、指甲、屁股、尾巴、骨头、脊梁

(6)疾病:咳嗽、痢疾、疟疾、疙瘩、迷糊、模糊、糊涂

以上列举的规律不追求义类严密,也有一些类别重合,主要目的是为了帮助记忆和掌握轻声词语,还有其他规律,教师可以在教学实践中总结。

猜你喜欢

字母表读法韵母
龙闯迷阵
单韵母扛声调
英语曾有第27个字母
答案大放送
浅谈韵母的内部结构分析
《湘水韵》及其编撰原理要点
怎样读零
单韵母读读读
注音要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