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课堂分层提问教学策略研究

2018-01-25徐鹭

内蒙古教育·科研版 2018年10期
关键词:提问教学启发式分层

徐鹭

摘 要:分层教学是近年来教育领域推崇的创新型教学模式,它能够对学习目标、教学内容以及全体学生进行科学地层次划分和精准定位,促使学生得到符合自己情况的个性化发展。对于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笔者认为提问教学也可以采用分层的思想,以分层次提问的形式助力教学顺利开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分层;提问教学;发散式;启发式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216(2018)10B-0122-02

提问是课堂师生互动的主要形式之一,它不仅可以沟通师生间的情感,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之中,而且是推动教学的助力器,能够有效引导学生的思维,促使其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基于提问在教学中的重要性,教师可以运用分层的思想,在备课过程中将教学中所需要的问题按照难度、性质和目标划分层次,同时将全班学生也按照学习程度、积极性以及潜力空间划分层次,使得不同层次的问题与不同层次的学生相对应,对于各层次学生要对其进行有针对性地提问,以此完善课堂教学。

一、发散式提问,引入新课知识

在课堂之初,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发散性的问题,数学是一门重视思维发展的学科,发散思维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目的,同时发散性的问题还可以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完成新知识的导入,具有多重作用。

比如,在《认识时、分、秒》这一课,笔者先给学生出了一個谜语:小小骏马不停蹄,日日夜夜不休息,蹄声嘀嗒会说话,提醒人们争朝夕。笔者要求学生抢答谜底,谜语围绕着时钟展开描述,从而发散学生的思维,导入时钟这一新课主要对象。在学生猜出谜底后,笔者提问学生:“你们都见过什么样的钟表呢?”教师选择了一些日常课堂中不太活跃的同学回答这个新奇而又发散性强的问题,他们的热情也高涨起来,总结了闹钟、手表、时钟等许多种不同的钟表。然后笔者又拿出一个钟表,提问同学们:“时钟包含的内容有哪些?大家一起来总结好不好?”然后选择了一些日常课堂中学习数学不够积极的同学,提问这些同学不仅可以调动其积极性,还可以引起他们对数学课程的关注,同时问题又比较简单,通过直观地观察就可以回答出几点来。在学生将时钟的三个指针和表盘、外壳、电池等要素总结出来后,笔者顺其自然地引入了“时针、分针和秒针”以及“时、分、秒”这几个概念,由此完成了新课的导入。发散性强的问题答案多种多样,学生能够说出一两点则提问的目的即可达到,选择一些不活跃的同学回答问题,让他们感受数学的魅力,激发起他们学习的热情,发散其思维,同时导入新知识,一举多得。

二、启发式提问,引导主动思考

数学是一门灵活多变、知识内容逻辑性强的学科,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可能会从中产生一些思维障碍,而从教育家孔子开始,教育界就一直倡导要循循善诱、善于启发学生。因此,教师可以设置一些启发式的提问,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比如,在教学《负数的认识》这一课时,笔者在导入新课后,希望能够引导学生明确负数的概念,于是设置了几个问题,首先,笔者提问一个学生:“比正数小的数是多少?”学生回答:“是0。”笔者又提问一名同学:“那么比0小的数是多少呢?”学生不自信地回答:“应该是负数吧!”由此引发学生们负数含义和大小的思考。

其次,笔者展示了两则案例:其一,我们所在的城市,夏天最高气温可以达到39摄氏度,而冬天最低气温则可以达到“-5”摄氏度;其二,某地区最高地域海拔是+156米,最低的地域海拔则为“-5”米。之后提问了几名学生同样的问题:“请问这个“-5”摄氏度中的“-5”是什么意思呢?这个海拔“-5米”中的“-5”又是什么意思呢?”由此又进一步启发学生对“-5”这一负数进行思考和判断,学生通过对案例的思考以及对案例中正数和负数的比较和分析,大多领会到负数是比0还要小的数。

这一环节主要目的是启发学生,因此提问时笔者选取了在日常数学中学习成绩不太好的同学,他们数学基础较为薄弱,对知识的接受和理解能力较低,多提问他们这种启发性的问题,可以促进他们主动思考,摒弃被动学习的习惯,引导他们自觉思考、紧跟教师的讲课思路,这样做颇具针对性。

三、发展式提问,开掘学生潜能

现阶段的教育提倡发展性原则,即不仅为学生的当下考虑,还要为学生今后做长远打算,教育要有益于学生长久的发展过程。提问教学也不例外,教师可以设置一些发展式的问题,不断开掘学生的潜能,助力学生今后的数学学习。

比如《扇形统计图》这一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是认识扇形统计图,感受它在数据描述方面的特点,有联系地分析扇形统计图的数据。因此,在完成新课的讲解后,笔者设置了一个发展式的问题:“请大家总结一下,你们认为扇形统计图可以用来总结哪些方面的数据呢?它的用途有哪些?”这个问题不仅可以考查学生对扇形统计图概念和数据统计特点的理解,还具有发展性和前瞻性,促进学生将扇形统计图的知识联系生活实践,充分展开自己的联想能力。笔者选取了一些日常数学学习程度较好的同学来回答问题,他们学习数学积极认真,同时数学能力很强。于是他们努力思考,回答了如消费支出项目统计、班级男女生所占比重统计以及电视台节目内容所占比重统计等多种扇形统计图的用处,同时大家也从这些总结出的用处发现了扇形统计图偏重于对一个整体中各项内容比重的统计和细化,由此形成了对扇形统计图的新认识。而这样的发展性问题则可以鼓励学生认真观察生活中的事物,将理论知识联系实践,积极联想和想象,使得学生们的潜能被有力开掘。由此可见,发展式的提问,效果多重而又显著。

四、总结式提问,鼓励完善收尾

完整的课堂需要适当的总结来进行收尾,同时也对课堂进行反馈和评价,这一环节也可以设置成总结式的提问活动,促使学生自己总结教学,对教学进行评价。由此,教师可以设置总结式提问来完善课堂教学,同时对学生起到鼓励的作用。

比如在《认识圆柱和圆锥》这一课结束了对新课的讲解之后,笔者留出了课堂的最后五分钟,提问学生本课都讲了什么、自己获得了哪些收获。这一问题是对本课的总结和整理,也是对学生接受新知识程度的反馈,更是对自我和课堂的评价。笔者分别提问了不同层次的学生各一名,这样的问题没有对错可言,无论学生回答什么笔者都会给出鼓励的眼神,促使他们想到更多知识、说出更多内容。笔者先从学习程度薄弱的同学开始提问,然后学习程度较好的同学进行补充,以此来概括课堂的所有知识点,完成对新知识的梳理。同时各个层次学生说出的收获也可以形成对比,如成绩不理想的同学认为收获是认识了圆柱和圆锥,而成绩优秀的同学则收获了二者的特点,对圆柱和圆锥形成了新的认识,对立体有了深入感知,由此可以让学生形成对自我课堂收获的审视并产生深入挖掘课程内容的意识。这样发展式的问题鼓励学生们再接再厉、努力听讲,同时做好了课堂的收尾工作,完善了课堂环节,值得教师尝试使用。

总而言之,在分层教学的视域下,课堂提问的策略也可以采用分层的思想。首先,教师可以在课堂之初采用发散式提问的策略,将课堂的新知识自然导出;其次,教师可以运用启发式提问的策略,调动学生的思维,组织学生主动学习;再次,教师可以尝试发展式提问的策略,将问题层次上升,致力于开掘学生的数学潜能;最后,教师可以使用总结式提问的策略,鼓励学生对课堂进行总结,同时收尾课堂教学,完善整个教学流程。以上是笔者关于小学数学课堂分层提问教学策略的一点思考,希望今后能够有效运用于教学之中,为学生组织更加成功的数学课堂。

参考文献:

[1]吕清方.异步实施 分层教学——分层异步教学法的实施策略[J].教育现代化,2017,(51).

[2]舒小芳.问题导入,深化理解——论小学数学提问式教学对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J].数码设计,2017,(11).

猜你喜欢

提问教学启发式分层
一种沉降环可准确就位的分层沉降仪
雨林的分层
有趣的分层
“提问教学”艺术在初中数学课堂的运用
高中英语课堂教学案例陈美琴
启发式教学在《数据库技术应用》课程中的应用
提问教学在财务管理课中的运用研究
跨越式跳高递进与分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