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游戏化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2018-01-25宣美菊

内蒙古教育·科研版 2018年10期
关键词:游戏化应用策略原则

宣美菊

摘 要:小学生天性活泼、好玩,运用游戏化教学能够有效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同时促其形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进一步提升数学教学效果。本文从小学数学传统教学模式着手,深入分析游戏化教学的概念、理论依据以及应遵循的教学原则,并以此为基础探讨小学数学应用游戏化教学的意义和具体应用,以此希望能够为小学数学实现有效教学、高效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游戏化;教学;原则;应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216(2018)10B-0117-02

在小学数学基础教育阶段,能否有效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对其数学能力的培养和后续的学习与发展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不再仅局限于传统以教师讲述、学生听讲的“一言堂”模式,而应当紧跟时代变化和教育变革不断探索更新、更有效的教学模式。

在此背景下,以游戏化教学模式为主的创新型教学模式不断受到广泛关注并在学科教学中得到进一步地推广与普及。以下,作者将依据自身教学经验,探讨游戏化教学在小学数学学科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一、 传统小学数学教学模式的弊端分析

过去,人们对小学数学教学的认知多停留在浅层方面,认为小学生年龄较小、思维尚未形成,因而数学教学尤其是低年级数学教学只需要教授一些简单的数学运算法则即可。但近些年,随着科学理论研究愈加深入,人们发现人的智力与各项思维能力的形成并非由先天因素决定,而更多的在于后天的教育与培养。小学阶段作为人的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在此阶段加强对人的智力与思维能力的开发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从传统小学数学教学模式上看,部分教师并未关注对孩子的智力开发與思维能力的培养,而只是简单地进行数学基础知识的灌输,未考虑教学模式、方法、手段等是否具有创新性和吸引力,进而导致学生对数学学习缺乏兴趣,数学课堂整体效率低下。

二、 游戏化教学的相关概述

通过对小学数学传统模式的弊端分析可知,要想更有效地激发学生思维和促进学生掌握更多的数学知识,单凭教师单一化、片面化、机械化的教学难以达到,需要开发出一种新的且能够促进学生手脑并用的模式,让学生对数学充满兴趣。结合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小学数学教学实际情况发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导入游戏化教学模式能够收获意料之外的成效,因而教师应当加强对此方面的探索与实践。

(一)游戏化教学的概念

“游戏化教学”,简单地说,就是将游戏与教学结合起来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通过选择或设计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游戏,并将其导入课堂教学当中,寓教于乐,以游戏化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学习特别是对重难点知识的学习,以此达到数学知识教学与游戏体验的双重效果。

(二)游戏化教学的理论依据

游戏化教学模式的开发主要是基于杜威的“活动教学理论”发展而来。“活动教学理论”强调,在学科教学中应当注重和发挥活动教学的重要性,且该理论倡导教育教学应当在“做中学”。这为游戏化教学提供了充足的理论依据。

(三)游戏化教学遵循的原则

开展游戏化教学应当遵循以下几项原则:

1.“以生为本”的原则。

开展小学数学游戏化教学首先应当遵循“以生为本”的原则,依据小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及个性化特点,开展能够覆盖全体学生的游戏化教学。

2.坚持“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原则。

新课改强调,数学学科教学应当遵循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在教学实践中,引导学生不断进行自我发现、思考、探索等活动,以此促进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与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3.“自愿”的原则。

教师只有选择学生自愿参与且热衷参与的游戏活动,才能真正发挥出游戏化教学的优势,才能帮助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效果。

三、游戏化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精心设计游戏化教学教案

在开展游戏化教学之前,教师首先应当认真进行教案设计与编写。教案编写的主要内容包括教学目标、教学用具、导入环节设计等。在不同的教学环节中进行游戏穿插时,应当充分考虑小学生的认知水平与思维习惯,尽可能达到游戏内容、学习内容及学生兴趣三者同步统一。同时,教师在设计教案时,还要注重游戏的趣味性、创新性与多样化,以此才能确保学生充分参与。例如,在学习“平均数”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在课堂导入环节插入游戏活动——“拍球”,本着“自愿参与”的原则,从主动申请参与游戏活动的学生中挑选出9名学生,并分成甲、乙两组,其中甲组4人,乙组5人。接着让两组学生同时进行拍球比赛,并分别记录两组成员拍球的总数。最终乙组拍球的总数高于甲组。这时就有的学生提出异议,认为这个游戏不公平。面对学生的疑问,教师可以乘势追问“为什么会觉得游戏不公平”。在学生提出“乙组人数更多所以拍球个数更多,应当多安排1个人到甲组中去才算公平”的想法后,教师可以顺势导入“平均数”的概念,用“平均数”来解释“为什么大家会觉得这个游戏不公平”的疑问。通过游戏化的导入,极大程度地吸引了学生参与新课学习的兴趣,进而使该课教学获得了良好的成效。

(二)教学控制方式方法游戏化

小学阶段的孩子普遍具有好动、好奇心强、自控能力差、分辨力不强等特点。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游戏化教学过程中,除了需注意游戏课堂内容的趣味性以外,还要注意对课堂的有效把控,使课堂既具有一定的自由度和活跃性,又不陷于混乱的局面之中。对此,教师在开展小学数学游戏化教学时,要重视对课堂的控制。一方面,教师可以依据小学生群体的心理状态,采取科学合理的手段控制他们在游戏中的行为,以此确保游戏化教学课堂能够依照教案设计有条不紊地进行;另一方面,在控制方式、方法的选择上,应当以“柔性”为主,避免采取粗暴、强硬的方式进行控制,要坚持游戏与学习有机统一,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

(三)师生全员参与游戏化教学

在小学数学游戏化教学课堂中,师生全员参与是实现游戏化教学目标的重要基础和前提。当前,由于多数小学班级中学生人数较多,使一些教师在进行实际教学过程中容易忽视一些性格内向、较不活跃的学生。针对此现象,教师应当更加重视全员参与,想方设法地调动全体学生的游戏参与热情,使其更加自觉、主动地参与到数学课堂游戏活动中去。

例如,在小学数学《位置与方向》一课教学中,教师可以自己扮演一个静止的物体,并将班级学生平均分组,使其有序地列队在不同的方位,以这样一个简单的课堂小游戏来调动班级全员的参与热情,进而使其更加明晰“位置与方向”在数学领域上的概念和含义。

(四)及时地进行反思与总结

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游戏化教学更具有生动性、趣味性和新颖性,是一种创新的教学模式。应用该模式进行教学,则必定会有不同的心得与体会。为此,教师在应用游戏化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教学反思与总结,及时在课后对课堂教学内容、形式、方法等进行反思和总结,同时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总结。通过及时地反思与有效地总结,既能增强学生对该课教学内容的记忆,又能使教师获得丰富的经验与感受。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学科教学中应用游戏化教学模式与方法,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头脑,解放他们的双手,放飞他们的心灵,达到手、脑、口、心并用,这既符合新课改的要求,又符合时代的潮流,使学生在动手中思考,在游戏中学习。今后,随着教学理论研究的深入与教学实践的不断丰富,游戏化教学必将在小学数学学科乃至小学基础教育整体中得到愈加广泛地应用,并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冯宇.游戏化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文化,2015,(6).

[2]曹丽萍.小学数学游戏教学的探讨[J].西藏科技,2011,(12).

[3]涂诗万,扈中平.超越知识与活动的二元对立[J].高等教育研究,2011,(7).

猜你喜欢

游戏化应用策略原则
坚守原则,逐浪前行
为幼儿园教学注入新的活力
游戏化语言:幼儿园活动游戏化的支柱
小组活动在初中音乐课堂中的应用
试分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策略
技校制冷专业课程一体化教学探析
无罪推定原则的理解与完善
惹人喜爱的原则(二)
惹人喜爱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