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阅读能力对小学生语文教学的影响

2018-01-25李越

内蒙古教育·科研版 2018年10期
关键词:阅读现状小学语文教育阅读能力

李越

摘 要:阅读是学生学习知识的重要途径,但目前来看,小学阶段的阅读现状并不乐观,学生的阅读习惯、阅读水平参差不齐,学校对阅读书目的需要也各有不同。为适应新课改及素质教育的要求,需要教师和家长逐步帮助学生培养阅读习惯与兴趣,以促进学生自身素质的提高。

关键词:阅读现状;阅读能力;小学语文教育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216(2018)10B-0115-02

一、当前学生阅读现状分析

目前,大部分的学生在阅读课外书籍时,基本处于漫无目的、毫无章法的状态,这种现象是学生对阅读产生错误理解的表现。

长期以来,在语文教学中,缺乏对学生有关课外阅读规范的、系统的指导,只有个别的家长、老师注重。学生的阅读习惯差,不能做到有效阅读。阅读时只是阅读自己喜欢的书籍,重娱乐性,不求甚解,不做笔记。再有就是学生阅读趋于功利,学习成绩不理想就买教辅书刷题,作文写不好就买作文书、作文参考,带有很强的功利性。很多家长不关心学生阅读,不向孩子推荐书籍。还有一些家长只是一味地向孩子推荐名著。家庭对孩子关于阅读的教育简单、苍白、无力。很多老师也只是在课堂上讲授课文,并不进行课外阅读拓展,没有给予学生关于阅读的系统的知识。

总体而言,可以总结为三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就是自身原因。学习目标不明确,读书没有一贯性。对于现阶段自己适合读什么样的书没有明确的认识,对读书没有明确的时间规划,不能持之以恒地读书。

第二,是家长教育的原因。有些家长因为工作忙,忽视了对孩子的教育。关注不到孩子的学习,就更不用说对孩子阅读的指导了。当然,这一部分家长中还有一些因为自身文化水平较低,没有能力辅导。还有一部分家长只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从潜意识上就不重视阅读,认为阅读课外书是浪费时间,对于学生成绩的提高没有什么帮助。这些家长的教育观念影响着学生对课外阅读的态度,使他们对课外阅读的态度更加消极。

第三,是教师教育的原因。很多教师为了追求分数,教授给学生一些阅读题答题技巧,即使阅读能力不高,也能得高分。这种套用模板的方式让很多学生更加不重视阅读,阅读能力还有可能下降。语文教师忽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让学生自身对此更加迷茫,阅读能力的提高也遥遥无期。

二、阅读对小学生语文教学的影响

(一)阅读对语言表达能力的影响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提出,要想提高一个学生的智力,就必须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不难看出,阅读不仅影响学生的成长,更影响学生未来的生活与工作,所以要重视积累阅读。这里谈谈我的教学经验。

学校和班里一直很重视课外阅读。在升到二年级之后,尤其是我们开始每天的课前三分钟(同学们准备约三分钟的阅读材料,内容、形式不限,可以带书阅读,也可以背诵,每节语文课的开课前进行三分钟的阅读分享会)后,我们的孩子和家长都体会到了阅读带给孩子们的进步是非常迅速、非常巨大的。

课上,我们会学习一些有趣的故事或者一些名家作品,会激发孩子的兴趣,课后就需要孩子去延伸阅读。包括每个单元后面如果有推荐阅读的话,跟课内都有紧密的联系,可以让孩子去读一读。如果过了这个阶段,孩子们忘记了学习的内容,可能对课后阅读就没有过多的兴趣。比如,前一段时间课堂上讲了曹冲称象,课上就有很多孩子对曹操、曹冲进行介绍。这时候就可以让孩子去学习、阅读一些有关三国的故事,了解三国的人物。

这个学期,我们除了要关注孩子在讀书方面的情况,这是一种知识的输入,更要引导孩子们“能讲”!能把他们学到的知识输送出来,这是比输入更重要的过程。而且孩子如果能把自己读的东西讲出来,平时就可以和老师、同学有沟通和交流的内容,他就能获得阅读的喜悦感和成就感。我们可以引导孩子多去把自己读的故事讲给别人听,讲给家长听,就里面的人物或者事情与家长进行交流,鼓励孩子讲出自己的想法和看法。

除此之外,每节语文课中,我们都在用规范的语言用各种方法引导孩子多听多说,修正孩子们的语言,丰富孩子们的表达。经过一年多的学习,不少孩子的语文学习能力、表达能力越来越强。孩子们越来越喜欢语文。但是还是有个别的孩子,在之前的学习中没有形成良好的听课习惯。在之前的“老本”吃完之后,这学期成绩明显下滑,而且大有好成绩“一去不回头”之势。因此,督促孩子们认真完成每天的书本上和阅读上的作业,也成为我们日常语文教育教学的一项内容。

(二)阅读对写作能力的影响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阅读带给学生最直观的影响就是写作水平的提高。读一本书,其实就是与这本书的作者在进行交流。润物细无声,读者与作家交谈,遣词造句也会变得有文采,这样有助于丰富学生的语言,促进其积累素材。学生的作文水平自然而然就会有一个质的飞跃。阅读是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

通过课外阅读,可以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学生可以根据从书中读到的故事,结合现实情境进行再创作。这样就不会出现无话可说、无事可写的现象了。在写作中学生可以流畅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可以写成一篇较为完整的文章。要通过阅读课外书提高学生写作的深度,不仅仅停留于叙述事件这一表层。老师要指导学生阅读名家作品,读懂文章的表意后,研究其深意——领略作家所渗透的思想感情,从而提升自己所写作文的思想境界。大量的课外阅读能够使学生丰富词汇,增长见识,丰富想象力,增进理解力。

阅读可以让学生学会理解,让他们的思维灵动起来。每本书的故事情节的展开都需要一些事件去推动,而学生阅读时随着情节的发展变化,自然而然地就跟随着作者的思路去思考。当他们习惯了这种思考方式,思维也就活跃起来了,视野也就变得开阔,理解力也可以得到提升。

三、改善阅读现状的举措

我们现在的语文教学中,还是以教师的讲授为主,学生自己学为辅。所以,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差,思维的宽度不够。在这种情况下,教师改变其教学方式是非常必要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向学生强调阅读需要有其自主性、独立性,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不管学生的观点是否正确,首先要对学生独特的看法予以鼓励。而且,对于不同年级的学生要制订不同的方案。因材施教一定会收到很好的效果。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是第一步,接下来还要指导阅读的方法。把课本中的课文当作典型例子进行讲解说明,比如说最基本的课文的中心思想,重点句、段。哪些部分要快读,哪些部分又要略读,进而让学生在课外阅读时进行迁移学习。而且阅读本身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在学生习惯独立思考,掌握了一定的阅读方法之后,最重要的是,指导学生制订长期的阅读计划,每天读,每天做读书笔记。不能想起什么就读什么,什么时候不想读就放弃。阅读贵在坚持。每个学年,教师都要为学生列书单,指导学生阅读。当然阅读的书籍应该由易到难,循序渐进。

老师要对文章进行解析,同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如可以与时下的一些流行音乐相结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或者也可以用一些学生喜欢的电影、电视剧作为导入,引起学生的兴趣。在讲到一些适合表演的课文时,鼓励学生分成几个小组,以课文为蓝本排练舞台剧,让书中的文字鲜活起来,从而达到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目的。

家庭對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至关重要。以下是一位家长分享的阅读习惯和兴趣培养的方法,值得借鉴。

最初的阅读是从简单的绘本,到后来文字较多、章节较多、题材丰富的小说传记类的。可以与孩子讨论封面上的图或者画,猜测书里会写些什么内容。在阅读过程中,如果需要,可以问问他,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实际也就是增强孩子的参与感,不单纯看个热闹。

到后来的长故事或者小说类的,一次读不完,尽量中间不间隔太久,最好接连一段时间把它读完,觉得时间久了,就很难指望孩子还能维持对这个故事或者这本书的兴趣和热情了。如果一本书的一个章节也很长,最好在最精彩或者悬疑的地方打住,让孩子意犹未尽,眼巴巴期待下次分解。如果实在想知道下文,他就会自己去读了。那么,离我们期待的自主阅读的目标也就更近了。

再有,偶尔读一些内容相对艰深的书,挑战下孩子的头脑,不要等到孩子完全能读懂一本书的时候才拿给他看,孩子的领悟能力实际远超出我们的想象。记得听过一句话,读书是孩子认识世界的一扇窗,我不仅认同,而且还深深地觉得,不仅要通过读各类各科的书让孩子了解世界,还要通过读书让孩子看到远处有个模糊的未来世界,以期常怀好奇心。

另外,文学、科普、历史、建筑、音乐等各类题材的书都可以涉猎。同时,孩子对每月的订阅期刊也会有所期待,收到后会迫不及待地看起来。或者从图书馆或者同学那里借阅一些书,借回来通常是比较感兴趣的,也有借书时间的限制,通常阅读的效率会很高。借同学的书也很好,一方面加深了和同学的友谊,也促进孩子们之间阅读想法的交流。再有,就是结合时事让孩子读一些书。比如,年初大家都在聊霍金,这个人到底是谁,为什么大家都讨论他。于是,自然就可以给孩子看《霍金传》和《时间简史》。

要加强与老师的沟通与合作。孩子的教育不单是老师和学校的责任,也是家长的责任。家长要多与老师沟通,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这样有利于帮助孩子制订阅读计划和书目。

四、结束语

阅读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了很关键的作用。作为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爱书的习惯和藏书的习惯。阅读不仅仅是为学习做准备,更是为以后的工作和生活做准备。阅读会使我们精神变得很富有,思想变得很深邃。

参考文献:

[1]马群仁.对当前小学语文教育的反思[J].课程·教材·教法,2002,(1).

[2]胡锦智.浅谈阅读能力的培养对学生的影响[J].中国校外教育,2015,(12).

[3]袁曦临,王骏,刘禄.纸质阅读与数字阅读理解效果实验研究[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5,(9).

[4]曹明海.语文课程内容的语用性建构[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05).

[5]蔡斌.语用型课前谈话设计的着眼点[J].基础教育研究,2015,(17).

[6]张雪梅.小学生语文阅读教学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J].赤子(上中旬),2015,(16).

[7]潘涌,杨培培.积极语用:为真语文教学注入科学内涵[J].语文建设,2015,(22).

[8]周强.从“教过”到“学会” 生本视阈下语用教学的审视与重构[J].小学教学设计,2015,(13).

[9]朱亚萍.浅谈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科技视界,2015,(8).

[10]张维新.如何处理初中语文课堂中的生成性资源[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5,(2).

[11]刘艳霞.建构语文“语用”课堂,优化生本教学[J].教育实践与研究(A),2016,(8).

[12]宋俊桥.先学后教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16,(5).

[13]姚彩霞.融通阅读教学的“界内”与“界外”[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5,(11).

猜你喜欢

阅读现状小学语文教育阅读能力
浅析农村中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
电子书来袭大学生纸质阅读现状的研究
小学语文多媒体教学科学化的思考
童心写童言,童真映童趣
浅析童话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及意义
轻松教学,快乐识字
初中学生读书类课程开发思路
理工科研究生阅读现状的调查研究
试析提高二外日语阅读能力之对策
分层导学有效提高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