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新课标下高中历史教学中人文素养的培养
2018-01-25马莉
马莉
摘要:人文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通过学习知识而由内而外体现出的自身修养及高尚的思想品德、良好的心理素质及其和谐的人际交往、正确的三观取向等等。历史是高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人文教育,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宝贵资源,本文主要分析了如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开展人文教育,提升学生人文素养、人文精神。
关键词:高中历史;人文素养;培养
人文素养是高中历史教学教育的本质和核心,是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价值观和公民意识,培养和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及爱国情怀的有效途径。当下,受应试教育机制的影响,部分老师过于重视学生应试技巧、理论知识的教学,往往凭借一张试卷来判断学生的好坏,“重成绩、轻人文”已经成为历史教学中普遍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学生人文素养不高、人文精神缺失,笔者结合实际经验,从注重对学生内心世界的变化的情感沟通,认真钻研教材并充分发掘教材中蕴涵的人文精神,运用多种教学方式、评价方式,使学生深切感受人文情怀,进行合作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等方面,对高中历史教学中人文素养的培养提出了几点思考。
1注重对学生内心世界的变化的情感沟通
善良、公正与责任感是其师德的核心构成要素。要坚持“民主平等”“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人格养成。及时与学生进行心灵的情感沟通。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如:当学生快乐幸福时,教师要能和他们一起分享、体会;当学生自信心受挫时,教师要唤起学生的信心和力量;当学生骄傲自满时,教师要能及时平息学生的盲目自大。在课堂上,我经常提问、鼓励那些学习一般、不善言谈、爱搞动作的同学,课后还找他们谈心,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关注和关爱,使他们的内心充满阳光和快乐。就算学习成绩可能不算好,但是他们学会了怎样做人,怎样做事,这是生活最基本的原则。也是人文素养提升的基础。
2认真钻研教材并充分发掘教材中蕴涵的人文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钻研教材,深人挖掘历史蕴涵的人文内涵。我们在教学中往往过于强调历史发展的“规律”,历史知识的体系,而忽视体现超越时代、民族和阶级的精神,忽视了人性的闪光点,这样就很难培养学生形成民主、平等、宽容、责任感等为核心的人文素养,所以我们必须认真钻研教材内容,或进行知识拓展,充分发掘历史教材本身的人文内涵,对学生进行激励、感染和影响,滋润和震撼学生的心灵。如讲孔子时可择选出《论语》中有关孔子君子人格品德修养的方法,并进行了粗略的梳理及思想内涵的解读,目的是为了把君子人格的修炼方法传达给学生们,使他们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文明,遗留保存下来的历史文化中蕴涵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如爱国主义,儒家思想十分强调“舍生取义”,“尽忠报国”,“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都是爱国主义的集中写照。同时,中国传统文化也非常重视人的思想品德和人格完善。孔子说:“富与贵,世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论语·里仁》)“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中的“修身”是第一位的,`旧三省吾身”是每一个君子的自觉追求。当下,在传统主流文化受到冲击之时,我们通过历史课让学生感悟传统文化很是必要。
3运用多种教学方式、评价方式,使学生深切感受人文情怀
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应积极转变教学理念,跟上时代的步伐,指导学生积极自主的学习。教师要为学生创设多种多样接近实际的情景,激发学生独立提出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问题,启发学生根据不同的条件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和不同的思路去解决同一个问题,引导学生提高自己的创造思维能力。教师不要将现成的结论告诉学生,而是指导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要引导学生在主动积极地“体验”中了解历史,在“体验”中内化升华自身的人文素养。教师所讲的每一节课都要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如在上历史课前,要求学生必须先自主独立的完成导学案,课堂上能主动参与老师的教學活动,积极思考问题,小组内要合作讨论,将自己不同的想法和疑惑提出来,小组评价时也显示出了较高的水准。有利于学生形成合作团队意识,真正体会自我价值与集体利益的关系,真正享受通过自我努力,集体利益的实现,享受自我的满足和快乐。将高效课堂中对中学生进行人文素养培养的最大教学功能体现出来。
新课标下,要注意对学生的过程性评价,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及时捕捉信息,适时调控活动,恰当评价活动,既重过程,又重结果,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悟真、善、美。
4进行合作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小组合作式学习,是近年来所一直推崇的学习方式,旨在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在历史教学中,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来选择学习的内容,在经过小组集体的讨论和交流进行学习。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有很强的自主性,对学习过程能自我进行调控和设计,有利用培养学生自主性的探究。在学习完唐宋的历史之后,就可以给学生进行分组,探究以下的内容,“唐宋在历史进程的相同点有哪些,不同点又有哪些,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你觉得有哪些?”给学生这种开放性的题目,让学生自己查阅资料与同学们共同合作探究,并告诉同学们没有正确答案,只要回答的合理就行。同学们热火朝天的讨论,各种奇思妙想和独特的见解都被渐渐放大,对于一些分歧共同进行探究,是对这些内容很好的巩固作用。
5结语
人文素养的形成是一个精神内化的过程。人文思维的形成有自己的特点,精神的创生只能通过精神来实践,人文教育需要特殊的心灵体认,对人文素养的培养需要在挖掘人文资源的基础上,依据精神变化的机理和人文思维的模式来对接。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开展人文教育符合新课改的发展要求。教师应该以人文教育为导向,合理整合教材资源,优化课堂教学方式,培养和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高中历史教学初探[J].少伟.科教导刊(下旬).2017(02)
[2]高中历史教学不能成为环境教育中“寂静的春天”[J].周晓芬.环境教育.2017(07)
[3]高中历史教学中的环境教育分析[J].徐鑫鑫.科教导刊(下旬).2017(06)
[4]微课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作用[J].丁彩云.西部素质教育.2017(06)
[5]“自主导学”模式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J].李琴.西部素质教育.2017(1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