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办高校转型发展背景下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的培养途径研究

2018-01-25王丽佳

神州·中旬刊 2018年1期
关键词:培养途径民办高校

摘要:大学生就业困难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重大问题,毕业生就业质量也成为人们评价高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定义为一种能力,是使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别人难以模仿和替代的、有价值的、独特的并且能够帮助大学生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核心能力。本文采用文献分析、访谈和问卷调查的研究方法,在以上三个方面对从大学生就业核心力提升的意义和途径做了深入探讨。

关键词:民办高校;就业核心竞争力;培养途径

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的培养实质是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人的全面发展包括:素质、能力、需要、社会关系和个性的全面发展。高等教育的根本目标就是实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大学生的就业核心竞争力,是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是社会进步和国家发展的必然要求,培养大学生的就业核心竞争力有着非常重要的理论、现实意义。

1 培养民办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的意义

1.1培养民办高校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是国家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民族最伟大的梦想。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要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1]大学生作为国家发展的生力军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要肩负起民族和时代赋予的伟大历史使命,就必须全面提升自己的就业核心竞争力,不断充实完善自己,使自己得到全面发展,为国家、为社会多做贡献,创造更多的物质和精神财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努力。

1.2培养民办高校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是实现教育目标的需要

高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是学生学习理论知识、增强实践能力、塑造完美人格的关键场所,高校教育对大学生成长成才有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第一,从高校肩负任务方面来看,大学是进行专业教育的重要阶段。作为小型社会的高校校园,是大学生了解社会,磨砺自我,发展自我,迈向社会的重要一环。第二,从人的智力发展规律来看,大学时段是一个人精力旺盛、反应速度敏捷、记忆力强的最佳时段。总之,高校教育对于学生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2 培养和提升民办高校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就业是民生之本。对于民办高校来讲,应立足人才培养的主体功能,在提高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方面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找准办学定位,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更多、更优秀的技术型、应用型人才,不断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有效促进大学生的全面、高质量就业。

2.1 从学校层面培养大学生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2.1.1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实现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对接

高校要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必须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可从课程体系、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入手,优化课程结构,将就业力提升嵌入高校课程体系改革中。在教学内容的设置方面,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高校应该加强实习实践教学,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社会实践等课外活动,并将实习实践环节纳入课程评价体系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科学研究,重视毕业论文设计,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在教学方法方面,应该重视课堂讨论、问题教学、案例教学和读书指导等教学方法的运用,改变灌输的教学模式。

2.1.2 加强高校实验室建设,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实验课把课堂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用模拟实战方式把学生带入社会角色,帮助学生加深和巩固课堂所学的专业知识,掌握技能,是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最有效的手段。因此,高等院校应该加强本校实验室的建设,为学生创造更好的动手操作机会,并且把专业实验室建设纳入教学体系中去。

2.1.3 加强生涯规划教育,提高高校的就业指导和服务水平

高校依托就业指导与服务提升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提供全程化全员式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职业生涯规划是个体在基于自身性格、心理、能力和素养的基础上,综合内在和外在发展环境,确定发展路径、成长目标和职业偏好,最终实现职业理想和价值的安排和策略。”[2](2)、建立分工明确的就业指导与服务部门。(3)、建设职业化专业化的就业师资队伍。

2.2 从用人单位层面培养大学生核心竞争力的途径

用人单位期望能招聘到满意的人才,主动与高校合作,创造了“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所谓校企合作,一般指的是学校和企业合作培养学生的教育模式,即让学生在大学所学与企業实践有机结合,让学校和企业的设备、技术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以切实提高育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人才的培养质量,实现与市场接轨。”[3]采用校企合作,推动产学研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提升民办高校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

2.2.1充分发挥用人单位和高校各自育人平台的优势

由于用人单位和高校各自优势不同,在产学研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中发挥不同的作用。高校在理论方面占优势,用人单位在实践上占优势。产学研合作实现优势互补。二者发挥强项是前提,关键在于两者的结合。即用人单位不但要为高校毕业生提供动手实践的机会,还要在实践中培养大学生的动手能力、吃苦耐劳的精神、人际交往能力、工作中的团队精神等等,从而通过实践教育弥补其在校无法学习到的能力高校要结合大学生在用人单位的实践中遇到的专业理论问题,改进教学内容与方法,提高理论水平。两者的结合的结果,定会提高大学生的核心竞争力。

2.2.2高校人才培养目标与用人单位人才需求的对接

大学生在学校里培养的能力,并不一定就是用人单位所需要的能力。产学研合作中,可以实现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与高校人才培养要求的对接,引导大学生在学习锻炼中自觉提升相应的素质与能力。endprint

2.3 从自身发展层面培养大学生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事物是处于不断变化中,内部原因是其产生变化的根源,外部原因则提供其发展的动力,起到促进的作用。”[4]因此,提升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取得成效,不仅学校方面要加强就业方面的教学和指导,更重要的大学生本人要努力提升自己的实力。

2.3.1树立正确就業观念,准确了解就业市场需求

民办高校毕业的大学生立足现实,认清形势,合理确定就业期望值。首先充分认知到自身的能力水平,切忌过分抬高或贬低自己,先就业,再择业。再次,毕业生应平时应多关注就业信息,意识到就业市场内激烈的竞争环境。最后,大学生一定要转变就业观念,树立创业意识,适应社会发展。

2.3.2树立正确就业观念,准确了解就业市场需求

民办高校大学生就业心理是很复杂的,有的存在依赖心理、缺乏主见,有的存在失望心理、期望过高,有的低估自己、存在自卑心理等。这要求学校及时对毕业班大学生进行心理指导。首先,引导高职生正确评价自我,充分认识自己的个性特点,挖掘自身潜力,增强自信心,克服自卑心理。其次,化解学生在就业上的心理负重感,正确分析形势,正确认识社会,正确对待失败与成功,增强心理承受能力,以积极、健康的心理参与就业竞争。第三,引导学生积极进行调适,消除就业中的不良思想和行为,保持乐观的情绪和良好的心态。

大学生竞争加剧,就业形势日益严峻,民办高校毕业生想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实现自我的价值,必须具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因此,讨论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主要研究培养和提升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希望通过本文能为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研究作出贡献,并希望在当今竞争激烈的社会中,民办高校可以清晰定位、加强自身建设,对学生的培养力度、完善对学生培养的方案,与用人单位共同培养出合格的新时代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的报告[R].新华网2017.10.18.

[2]谢伟.基于生涯规划理论的大学生就业力提升模式研究[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2010(4):88-91.

[3]刘义存.校企合作对构建大学生核心竞争力培养的研究[J].当代教育论坛(综合研究),2010,(5):71.

[4]马克思主义教材编写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M].高教出版社.2015-01.

作者简介:王丽佳(1985.4.24),女,工作单位:上海建桥学院,学历:硕士研究生,职称:助教。endprint

猜你喜欢

培养途径民办高校
浅析初中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高等数学教学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探讨
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关于民办高校人才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研究
民办高校生存风险管理探析——从民办高校资金链断裂出现的生存危机说起
浅谈民办高校中的人才培养模式
民办高校“脱困”要多从自身找原因
民办高校大学生人际关系与自我概念的研究
加强民办高校中青年教师队伍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