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互联网语境下汉语言文学的出路

2018-01-25延已玮

神州·上旬刊 2018年1期
关键词:出路汉语言文学互联网

摘要:汉语言文学一直以来是我国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化瑰宝,更是延续我国悠久历史的文化承载。不过近几年来,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汉语言文学的形式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本文针对新时期语言进行分析和探究,从而为汉语言文学的出路提供一个参考借鉴。

关键词:互联网;语境下;汉语言文学;出路

前言:

汉语是中华民族的母语,更是肩负着传承汉民族文化、启蒙民众思想的承载。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互联网信息技术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这既给我国汉语言文学迎来前所未有的挑战,同时也给汉语言带来新的发展出路。

一、汉语言文学的基本概述

语言,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基本传承和体现。一个民族的文化首先会应该体现在语言以及其文字之上。汉语,是一种包含着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精髓的承载体,更是一种传承和弘扬中华文明精神文化的传播体。汉语,作为世界上历史悠久且最难学的语言之一,其传播方式也只能通过课堂教学、老师教授、学生学习等方式进行传播,不仅传播的速度相对较低,传播的范围也相对有限。不过,在如今互联网的兴起之下,文化能够借助媒介的力量迅速传播开来,并为大众所熟知。不过在此过程中,多少会出现一些将文化娱乐化、消遣化的不良行为,从而为汉语言带来相对的挑战。汉语言,本是以研究中国语言的词语、语句,以及赏析古今诗歌、散文、小说等众多文学作品的一门学术性较强的学科。同时,还会涉及到一些语言方面的概论、现代汉语、古代汉语、中国汉字学、世界文学等多种文化性较强的学科。

任何学科都必须要与时代社会发展相接轨才可以拥有新的生命力。汉语言文学也不例外。而在当代汉语言文学发展中要求汉语言拥有发展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并且在谈判、公关、策划、教学等各种活动方面都发挥不可估量的作用。而如今社会对写作人才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这符合时代发展的主流,同样也是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的必然[1]。

二、互联网语境下传统汉语言文学发展的困境分析

汉语言过去的学习方式都是采用课堂化的教育方式,其本质还是从生活中来并到生活中去。但论如今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教授的是课堂的理论知识,并没有因此而形成生活。汉语言本就是对生活中词语的总结与分析,但在新一代互联网环境下只有将网络与汉语言文学之间相互融洽,才能引起学生对汉语言文学的兴趣。而现实情况中汉语言在网络流行语境下出现了无边界、超媒体、跨时空、数字化的特点,并使用这种方式创造更广阔的表达方式。但这种流行语的出现多少给我国汉语言文化的学习带来不好的影响。

三、互联网语境下汉语言文学的发展出路分析

跟报纸、广播、电视等各种传统媒介比起来,新时代下的互联网传播速度、传播范围其实更加广泛。在互联网语境下,开放、互联、便捷的高速传播运行方式让汉语言文献资源的深度和广度都向着更具有变革性的的方式发展。或许,正是基于这种变革的方式,从而给我国学生学习汉语言文学也带来一定的影响。以下是对汉语言文学在互联网语境下的具体发展出路分析。

1.应用多媒体教学方式

在传统的教学中,学生在学习汉语言课程时只能靠老师的单面传授。这种单面传授的教学方式由于教学时间有限,不仅给老师带来一定的教学压力,而且还会让学生产生一定的厌倦。而网络的出现可以说代替了这种黑板加粉笔的教育方式,用多媒体的方式来取代传统教学 。不仅比传统教学多了图、文、声等并茂的教学特点,更将计算机的图像、语音和试听等多种功能集为一体,从而对教学课件进行存储和编辑。另外,实施多媒体教学可以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将知识内容向更宽更广的领域进行传播。

2.网络空间、论坛、社区等各种平台的推广

网上的博客、腾讯、微信、QQ、微博、视频、分类信息平台等各种论台和社区等,都可以不受地域、时间、人群等各种因素的限制进行不断的传播。同时,網民更可以通过网络在学到知识的同时,促进汉语言文学的快速传播。如各高校还可以举行栏目不定的相关活动开展不同的文学相关话题进行学习和讨论,为学生学习汉语言文学提供一个很好的交流平台。

3.用具有大型的文学本源节目进行汉语言文学的传播

文学是一种来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的文化艺术。随着人们精神消费需求的不断升级,各种文娱节目也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不断增多。而这种需求,在互联网语境下传播的速度越来越快,甚至为全民学习、消化以及讨论文学话题等创造了极大的集聚效应。比如,现如今社会上兴起的一些有关汉语言的文化类节目《汉字英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华诗词》等各种汉语言文化类节目的相继推出,不仅让大众享受娱乐,还可以对我国的传统文化知识产生更为深刻的认识。尤其是在当今互联网发展中,人们用键盘敲字的概率越来越多,用笔写字的机会却越来越少,以致于“提笔忘字”的现象越发严重。而在这个时候,各种汉语言文学节目的兴起,无异于是在整体上检验全民汉字书写水平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更能推动汉语文化的交融,亦能振兴全民的书写水平。如《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可以检验全民书写汉字的能力,《中国诗词大会》则可以激发全民学习古汉语的兴趣,而《一站到底》类老幼皆宜的答题游戏,则可以在其趣味性、文字类、游戏类的基础上,弘扬汉语言文学[2]。

结束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将实用性和应用性集为一体的汉语言,已经到了新的发展瓶颈时期。互联网语境下,固然给汉语言文学的发展带来诸多挑战,但同时也给汉语言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以及新的发展机遇。网络环境资源庞大,更能体现人为主动性,也更能促进汉语言更进一步的推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梅.新媒体环境下汉语言文学发展困境探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07):141-142.

[2]娄小燕.全球化背景下汉语言文学发展的思考[J].改革与开放,2010(08):196.

作者简介:延已玮(1999.08.28—)男,汉族,陕西省榆林市人,高中学历,研究方向:语文方向。endprint

猜你喜欢

出路汉语言文学互联网
以外国文学教学为例谈如何提高师范学校课堂教学质量
试析汉语言文学教学如何提高实效性
大学生参与法治社区建设探微
基层民事检察监督工作的困境与出路
关于刑法中因果关系的认定出路分析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