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建筑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方式

2018-01-25孙佳孙祎

文教资料 2017年28期
关键词:建筑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培养策略

孙佳 孙祎

摘 要: 如何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是高等教育一直以来关注的焦点。新课程改革,对人才的教育与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深化教学改革的实践、创新顺应时代发展的教育模式是现阶段高校教育的发展方向。本文立足于建筑工程管理类专业的学生教育,论述了如何创新建筑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

关键词: 建筑专业 应用型人才培养 培养策略

随着全球化与城市化的深入发展,我国的建筑行业呈蓬勃发展的态势,建筑教育受到更多的重视,建筑学专业逐渐成为国内应用型专业中发展最迅速的专业之一。由于社会对建筑人才的要求日渐朝多样性发展,对建筑专业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现阶段建筑人才培养面临的困境

1.高校缺乏与社会企业及事业单位间的合作

目前,一些高校的人才培养计划制订都是各高校自行完成,很少涉及与校外专家组进行商讨研究,也没有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广泛地征求社会上企业和事业单位的意见,由此造成了高校建筑人才培养与社会脱节、不适应建筑市场的需求的现状,高校建筑专业毕业生缺乏建筑实践的基本技能,在面试各单位时,往往达不到各企业的期望值,高校毕业生面临着极大的就业压力。此外,在企业单位与高校合作过程中,也出现了不少问题。部分工程建筑企业只看重自己的利益,拒绝为高校中低年级的学生提供校外的实习场所,在选择实习学生的时候,并没有给所有学生提供公平竞争的机会,在考查学生的评估方式上存在偏差,这种功利性做法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高校学生的发展,减少了学生进入社会实践的机会,不利于高校对建筑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2.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

现阶段的高校建筑专业的人才培养中,教学培养的理念与社会需求不相符合。人才教育理念忽视了真正的教育内涵,缺乏时代特征,忽视了人才专业技能的培养,局限于表层教育方式,导致教育内容中的技术性和实践性特征不断减弱,培养的层次不鲜明,教学活动中的去工程化特点日益严重。建筑专业的教育工程理念滞后,必然导致人才培养计划与社会需求间出现偏差。此外,由于部分高校对于人才培养的执行计划执行不到位,缺乏灵活性,使得教学存在缺陷,教育过程存在漏洞,造成学生建筑专业知识不全面,降低学生对建筑专业的领悟能力,影响了之后在实践操作环节中的效率和质量。

3.教学实践环节与实际工程脱节

教学实践环节非常重要。实践教学环节的安排合理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提供基本的保证。目前在高校中,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大致包括课内和课外实践的内容。部分高校存在教学实践环节与实际工程脱节的现状,课堂教学内容与实际工程结合得不紧密,一些教师在学生实践前的指导说明和提示工作做得不到位,加上学生自身实践经验不足,导致在实践过程中往往头绪混乱,没有清晰的思路,操作手法缺乏规范性,实践环节趋于表面,流于形式。低效的实践环节对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几乎没有作用,导致教学资源浪费,影响学生的学习精力和学习兴趣。

二、建筑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策略

1.实施模块化教学方法

建筑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定位应该是围绕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展开。模块化建筑教学的教学方式能增强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模块化建筑教学应该分阶段、分层次,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实行。对于一二年级的学生群体,要建立设计模块的基础教学,通过原理课程使学生打牢建筑学的基础,增加学生对建筑学的认知,培养学生基本的空间、环境、结构等方面的感知能力。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教师应该主动转变教学思路,创新教学理念,改变思维方式与操作方式,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针对三四年级的学生,教师要注重实施技术模块的技术教学,开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联系建筑形态与环境控制,如何有效地将书中的新知识、新理论运用到实际问题当中。教师要着重提升学生对建筑材料与其形成不同构造的认知水平,在大跨度等结构设计中开展教学专题,训练学生综合解决较为复杂的建筑问题的能力。在技术模块教学中,教师要特别注重对技术特性进行讲解,使用案例分析等方式构建研究的课题,避免白板建筑教育。

2.三位一体的跨学科教学方法

建筑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在强调人文素养的基础上结合了艺术和技术的专业知识,对学生的职业技术进行培养,三位一体跨学科建筑教学模式结合了园林设计、建筑学、城市规划三个专业的知识,使得三个专业的知识更好地发挥专长,互相补充,形成三位一体的资源互通共享的局面。学校还可以联合各专业建立开放式工作室,通过这个合作交流的平台,促进不同专业的学生相互学习与交流,擦出思维的火花。为了更好地发挥专业合作的优势,学校应该重视如何有效地规划开放式工作实的构建。学校可以通过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的方式,填补学生的知识空缺;不断更新和补充图书馆资源,满足学生不同的需求;学校还可以组织建立相近专业群,更好地整合学习资源,实现“跨专业”的对接与合作。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为了保障教学质量,培养顺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应用型和综合型人才,学校必须注重师资队伍建设,打造一批高水平、高层次的师资队伍,增加教学力量,从而保证高校教学质量。“双师型”梯队联动发展模式是现阶段的新型教育模式,“双师型”是指建筑专业课的教师同时拥有高等院校教师资格和国家注册建筑师执业资格,对教师的素质要求大大提高。这就要求青年教师不断学习建筑专业知识,实现更深层次的突破与发展。在教学实践的同时,多参加实地建筑工程的实践考察与学习,从而将工程实践经验带入专业课堂,使学生加深对实际建筑法规、建筑结构安全、建筑环境控制等方面的了解。相比以往仅局限于课堂的书面、口头教学,有利于切实提高学生的应用实践能力。

4.增加教学过程中的实践环节

实践活动是整个教学活动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尤其在建筑学这类偏实践操作的课程中,实践环节显得尤為重要。在高校的建筑专业课堂上,教师要有意识地将实践活动贯穿于教学的整个过程,从最初的认知实践入手,之后引导学生进行工程实践、建筑测绘实践过程,最后到毕业设计。有效贯彻这个实践过程有利于将建筑教育与职业实践做到无缝对接。在实践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实践的质量和效果,强调掌握建筑学的基础,运用建筑设计的本质性元素,制订操作性强的实践计划,依照实践计划落实实践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增设“实践研究型教学”环节,让学生体会制作建筑物的模型、夯土墙、木作工等具体实践活动,体会实践活动中的思维变化和思路拓展,从而提升学生对空间、结构形态的认知。教师还可以拓展教学思路,将教学实践的方案落实到具体模型上,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加强对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通过实践环节将各部分教学内容的设置从感性到理性,从理论到实践,步步推进,逐渐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三、结语

当今的建筑专业教学实践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以往的教学模式暴露了弊端,越来越不适应新时代发展的需要。因此,当今建筑专业教学要结合日益呈现多元化的时代特征,加强应用实践型的人才培养。教师要总结教学实践经验,转变教学思路,明确新时期教学的总体目标。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增强整体性和可操作性,使学生更加全面系统地掌握知识要点,提高应用方面的能力,从而培养符合建筑教育发展主旨、更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潘艺林.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目标与路径思索[J].中国高等教育,2017(23).

[2]郭树荣.工程建筑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分析与对策[J].高等建筑教育,2017(05).

[3]李杰,刘元芳.工程造价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标准的研究[J].福建工程学院学报,2017(05).

[4]刘元芳,蔡彬清.工程建筑人才能力标准与课程体系配置研究[J].福建建筑,2017(08).

教研课题:与技术应用型相适应的建筑学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课题批准号:GH170942。endprint

猜你喜欢

建筑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培养策略
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中职建筑教学改革的探索
中职建筑专业实训课教学的开展
应用型人才培养下作物栽培学教学方法改革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中职建筑专业开展实训教学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