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小学科学教学中动手能力的培养

2018-01-25高佳丽

山西青年 2018年17期
关键词:动手现象科学

高佳丽

(杭州采荷第一小学教育集团,浙江 杭州 310016)

科学教育是小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要内容之一,其承担着启发学生思维、协调动手能力、提高创新能力的重要作用,并且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也能够让学生对科学活动产生兴趣,尽而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学习能力。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扩展,小学的科学课程已成为基础性学科,如何能够在科学学习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是现阶段小学科学教学中的核心问题,因此我们要对小学科学的教学培养进行分析,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已帮助学生完成后续的学习任务,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定基础。本文试图从小学科学教学动手能力培养的意义出发,着重的论述了小学科学教学学生动手能力的现状,并系统的分析了小学科学教学动手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小学科学教学动手能力培养的意义

小学科学是以实验和实践为基础的学科,强调学生对事物和现象的认知,并且要求学生自已动手去掌握和学习知识,同时要把所学知识和实际生活进行联系,强化学习内容的适用性。小学科学对学生早期的智力开发、科学想象、兴趣培养、动手能力都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加以重视,并通过启发、引导、讲解、实验操作来帮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同时要强化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这是学生对科学实践主观思想的表达,要通过动手能力来提高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兴趣,并且在动手实践过程中让学生能够感知、分析、理解各种科学问题,达到发展学生科学观念、科学思维、科学兴趣的目地。

二、小学科学教学学生动手能力的现状

(一)缺乏动手操作兴趣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对知识结构的理解还不全面,课上学习还是以理论为基础,这让学生认为理论知识才是学习的重点,而忽视了实验学习,同时学生在实验课上学习兴趣不足,不愿意主动参与到实验中,造成学习效率不高,长此以往学生失去了学习兴趣,甚至产生的厌学现象。

(二)动手能力差

现阶段,我国的小学生普遍存在动手能力差的现象,这主要是学生自己没有养成动手习惯,并且在家庭和社会的溺爱下,学生的动手能力得不到扩展,造成科学实验课动手能力较差。实验课上多以教师自己进行实验操作为主,学生只是观看现象和过程,这也造成学生没有亲身参与到动手实验中去,引发了小学生动手能力差的现象。

(三)动手实验认识不足

多数的家长在知识结构上认为科学教学属于副课,学不学不太重要,并且认为科学实验只是观察现象,并不能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因此在学习过程中不加关注,加之孩子校外补课较多,根本没有把科学课程和动手实验放到首位,这种情况下动手实验的课上效果大打折扣,学生的学习过程也较为松散。

三、小学科学教学动手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课上课下活动相结合

教师要在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就需要把课上内容与课下内容进行结合,只有这样才能够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课下教师要把学习内容与实验内容布置给学生,让学生在家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通过观察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达到自我探究的目地。上课时,学生会主动提出实验产生的问题,而老师在这个过程中要讲解实验现象,并让学生独立的完成实验,达到巩固知识、主动参与、兴趣培养等实验目地,在实现学生动手能力提高的同时,完成对科学知识的发现和理解。

(二)开展课外实验活动

科学教学与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上,要结合课外实验活动来实现,如:小实验、小制作、小现象等,同时考虑学生的年龄差异、性格特点、个人爱好等因素,教师要组织一些典型的实验项目和制作项目,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课外实验时要求学生能够独立完成,如果不能独立完成,最好也在家长的帮助下完成,并要求学生自己制作实验报告,格式可以自拟,要求不少于三项内容,如:观察现象、实验时间、实验结果等,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来总结实验,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总结能力、动手能力。

(三)科学课程的准备

科学课程是一项基础性课程,要求教师在课前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够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课上的教学效率,同时有助于学生实验过程中动手能力的培养。例如:在教学前做好实验重点、难点、基础知识的结构划分,在讲解前做好内容的穿插,同时把学生感兴趣的内容进行分化,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当然,这些只是理论知识的讲解,因此还要在实验过程中对动手内容进行研究和分析,多让学生动手实验,动手实验步骤也不能过于程序化,要让学生体验到动手实验后的成绩与荣誉,潜移默化帮助学生养成动手实验习惯,长此以往,学生的动手能力将得到极大的提升。

猜你喜欢

动手现象科学
我也来动手
动手吧,把水“洗”干净!
点击科学
动手画一画
科学大爆炸
它们离“现象级”有多远
你能解释下面的现象吗
科学拔牙
猜谜语
奇异现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