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学生思维灵活性发展的现状和对策
2018-01-25广东
广东
一、引言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将思维品质明确列为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四大要素之一,这就意味着思维品质,特别是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将不再是特优学生的发展目标,而是对基础教育阶段所有学生的普适性要求。思维品质包括思维的准确性、深刻性、敏捷性、灵活性和批判性等,具体体现为一个人有能力以辨析、分类、概括、推断、分析等方式进行思维并解决问题。本文将着重探讨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
二、高中学生英语写作中的思维灵活性现状
思维灵活性是指思维活动的灵活程度,它反映了智力与能力的“迁移”,如我们平时说的“举一反三”“运用自如”。在评改作文中,笔者发现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存在以下问题。
1.思维角度单一,缺乏深度
思维角度单一主要是指遇到问题时不能多方面、多角度地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观点没有层层深入、环环相扣,逻辑不够清晰,思维缺乏深度。
以2017年全国卷Ⅲ的作文为例,这篇作文的主题是“邀请留学生朋友加入乒乓球队”,作文要求学生向留学生朋友说明邀请的原因,然而,很多学生的作文千篇一律,仅局限于练乒乓球可以强身健体这个观点,忽视了乒乓球是中国的“国球”,加入乒乓球队可以帮助外国人加深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并且有助于交中国朋友。思维角度单一的学生,在写作时经常会感到无话可说,其文章内容空洞、单薄,或者整篇文章仅围绕一个观点展开,语言表达重复。
2.思维过程僵化
思维过程僵化主要指学生综合分析信息的能力比较差,不能灵活地、综合性地分析,不能娴熟自如地交替使用不同的思辨技能,导致信息加工失败,解读题目时出现偏差。例如,描述“通过面试增进了对工作岗位的了解”,很多学生仅仅表达出“通过面试,了解到这份工作需要一个能力很强的人。”这样的说明缺乏张力,没有创造性,因为任何工作岗位都需要一个能力很强的员工。为了把这个论点表述清楚,学生要综合性地分析题目背景,可以增加一些有效的细节描述,比如“了解到这份工作需要应聘者有很强的沟通技能和团队合作精神”。
3.迁移能力欠缺
迁移能力欠缺是指学生不能重新组织记忆系统中已掌握的信息,与新环境进行有机的联系,并产出新颖的思想。例如,迁移能力差的学生在写感谢信时掌握了句型“I would appreciate it if you could give me a hand.”但是在遇到其他类型的信件时却不能灵活运用。迁移能力强的学生可将这个句型运用到多个语境中。如“询问旅行信息时”可以改写为“I would appreciate it if you could provide me with as much information as you can”。再比如,教师对“共享单车的好处与弊端”这篇文章的结构、观点和表达已进行了详细的讲解,但是多数学生依然无法自主地将已掌握的知识和观点应用到“倡议大家保护共享单车”这篇文章中,而是从零开始,重新构思。
很多学生表示作文难写,无话可说,学过的句型用不上,这些都是迁移能力欠缺所导致的。如果学生能够充分地将原有知识运用到新的语境中,举一反三,这些难题都会不攻自破。
三、在英语写作教学中提升学生思维灵活性的对策
在某种意义上,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比写作技巧更为重要,更有助于学生写出有思想、有见解的文章。在高三阶段,学生的语言基础知识比较扎实,教师在写作教学过程中,应重点激励学生去构思,鼓励学生写出内容饱满、主题突出、有理有据、逻辑性强的能够顺利完成交际任务的文章。
1.强化发散思维,拓展思维角度
发散思维即求异思维,即在解决一个问题的过程中寻找多种途径,求得多个答案。在现行的写作教学中,教师都比较注重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多数时间都在指导学生积累单词、短语和句型以及讲解语法知识,即使提出一些发散性的问题,如“What are you planning to do in the New Year?”“Can you predict what’s going to happen next?”“Do you agree with the author’s idea? Why?”因为受课堂时间限制,教师不能让学生进行深入、全面的思考和探讨,几分钟的课堂讨论如“蜻蜓点水”一般,学生仅能进行浅层思维,其思维灵活性得不到充足的训练和发展。在写作课堂中,教师应设计相应的发散性教学活动和练习活动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1)头脑风暴:个人思考→小组思考→全班分享
头脑风暴是一种激发集体智慧,产生和提出创新设想的思维方法。教师可利用头脑风暴这种发散性思维方式引导学生多角度地考虑问题,并寻找解决问题的多种途径,避免千篇一律的答案。以2017年高考英语北京卷的作文题为例,题目要求“建议英国朋友去长江或泰山旅游,并阐述理由”,教师可引导学生首先进行个人思考,鼓励学生多角度地观察、理解事物,也可以给出具体的要求,比如每个学生要提出2到3点理由,以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动力,避免有些学生的思维懒惰。接下来进行小组讨论,两两讨论或四人讨论都可,然后进行全班分享。采取小组讨论和向全班汇报的方式是为了让别的学生获得启发,起到同伴支架的作用。
(2)集中式阅读,以读促写
教师在选择阅读材料时,应尽量使文本主题与写作主题接近,以增强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文本的难度不可以过高,否则学生会将精力偏移到处理难词、难句上,而忽视了文本的内容,顾此失彼,很难产生创造性的输出。学生做过的阅读练习中的文章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这样的文本难度适中,为学生所熟悉,可有效降低阅读难度并缓解学生的阅读焦虑,学生会更专注于吸收文本所传达的内容和信息,以丰富自己的思维角度。
2017年全国卷Ⅱ的作文主题为“邀请外教参加中国剪纸艺术展”,需要考生描述“艺术展的展览内容”。在写作之前,笔者让学生重新阅读了2015年全国卷Ⅰ阅读理解A中的文章Monthly Talks at London Canal Museum和2017年全国卷Ⅰ阅读理解A中的文章Pacific Science Center Guide,这两篇文章分别介绍了伦敦某博物馆的报告安排和太平洋科学中心的一些情况,文章主题与本次写作主题很接近。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笔者没有要求学生做四选一的练习,而是设置了一些展示型和评估型的问题以引导学生关注这两篇文章的描述角度,如“What can you see in London Canal Museum/Pacific Science Center?”“What are the similarities/differences between these two centers?”“Which introduction is clearer? Why?”在这些问题的启发下,学生会深入地思考从哪些方面进行描述才能让读者更清晰地了解艺术展的展览内容。与此同时,学生的思维能力呈现出一个多元、开放的状态。
2.强化思辨思维,细化思维过程
思辨思维强调用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多种思辨技能或者交替使用多种思辨技能解决问题。比如在写作中,分析主题的表象后,不断挖掘主题的深层含义,再修正原来对主题的认识,经过反复的思考,细化思维过程,最后得出一个清晰完整的结论。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设计此类练习,以强化学生的能力,培养多元的思维方式。
(1)概要写作练习
概要写作是以语篇为载体,要求学生在理解和表达的过程中,具备英语基本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阅读能力、分析查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理解判断及推理能力和概括能力等。进行概要写作时,学生需要使用分析、判断、归纳和概括等思维能力,精准地把握文章结构和中心思想,这有助于培养学生运用多元思维表达思想的能力。练习概要写作时,教师可以选用新课标人教版教材中Using Language板块的文本,要求学生根据文本进行概要写作,不可使用原文原句,词数60到80。Using Language中的文本与单元话题高度一致,话题种类丰富,且涵盖了说明文、记叙文、议论文等各种文体,很适合做概要写作练习的素材。比如新课标人教版教材 Book 3 Unit 4A Visit to the Moon是一篇太空旅行日志,词数600左右,作者按照时间顺序描述了整个太空旅行的过程和感受,有很强的逻辑性,文章内容生动又有趣,学生只要调动自己的思维能力,发现文章发展的主线就可以掌握文章大意并进行概要写作。
(2)读后续写练习
要求学生阅读一段350词左右的材料,根据材料内容,完成一篇与给定材料逻辑衔接紧密,结构完整的短文。在阅读文本、梳理文本脉络、构思续写结尾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有效地训练分析、综合、推理、预测等思维能力并充分调动其想象和创新思维。选择读后续写的文本时,可首选记叙文,记叙文内容生动,上下文连贯度高,可读性强,且具有丰富的想象空间。比如,新课标人教版教材Book 3 Unit 1Festivals around the world中A Sad Love Story这 篇 文章讲的是李方和胡瑾的约会故事以及牛郎和织女的爱情故事,别有趣味,学生也很喜欢。让学生读完前四段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预测故事的结局,充分发挥其想象力和思辨力,续写结尾。最后再让学生阅读原文的结尾,使思维的火花再次碰撞,学生在此过程中可以深刻地体会到思维过程越细化,思维的张力越大,思维宽度可以不断扩展。
3.激活语言图式,提升迁移能力
图式是每个人过去获得的知识在大脑中储存的方式,是大脑对已有知识的呈现,是被学习者储存在记忆中用来对新信息进行积极组织、及时反映的原有信息,是借助原有知识丰富和完善学习者的知识库的过程。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一些与学生生活相关的情境,激活学生原有的语言图式,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熟练应用所掌握的知识。
比如教师可以设置诸如“向学生会主席询问申请加入学生会的相关要求”这一类学生熟悉的话题,激发学生进行积极的思维活动,回顾一些有提问作用的陈述句,如“I would like to inquire...”“What I would also like to know is...”“I would greatly appreciate it if you could introduce...to me.”学生大脑中储存的知识被唤醒后,教师可以继续创设一个合理的情境,如“向旅行社咨询旅游行程的相关信息”,让学生将刚刚回顾的句式灵活地应用到新的语境中并在熟悉的语境中内化知识,提升迁移能力。
教师也可以在激活学生的语言图式后,让学生自己创设一个合适的情境,用所掌握的语言描述所创设的情境。如在讨论“如何更好地使用共享单车”时,教师可以发问“Do you have any suggestions concerning how to make good use of the shared-bikes?”通过此问题,激活学生已掌握的表达建议的句型。然后让学生自己创设一个向别人寻求建议的语境,并运用不同的句式提3到4条建议。通过创设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学习环境,学生的语言图式被成功激活,学生的探究欲望大大增强,更主动地投入到有意义的思维活动中,随着语言的不断内化,迁移能力也在不断地提升。
四、总结
思维灵活的重要表现之一是对思维材料详尽地占有和灵活地运用。教师要竭力寻求思维目标与课文内容、课后作业、文中插图、原有知识、生活积累等方面的联系,从而灵活地选择思维材料,通过思维加工达成思维目标。学生使用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是以包括个人情况、周围环境、日常生活等24个话题为基础而编排的,在接触每一个新的话题时,教师如能明确思维目标,广泛收集各种材料,包括阅读材料,音、视频材料,甚至可以带学生实地参观感受,长此以往,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定会发生质的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