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生朗读课文后当慎提“哪里有问题

2018-01-25张建国

小学教学(语文版) 2018年3期
关键词:虚心听者朗读课文

◇张建国

这些年,我经常应邀担任各类小学语文优质课的评委。绝大多数参加展示课的老师亲切的教态、饱满的精神、敏捷的思维、精彩的表达、娴熟的技艺等,都给评委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评委们普遍认为,参加评比、评选的老师,大多比较重视对学生朗读课文的评价。很多老师不仅重视从语音、语调和语气等方面进行综合考查,而且注重“以内容的理解与把握为基础,鼓励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更为可喜的是,老师们能够“注意将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及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相结合”。

美中不足的是,部分老师似乎忽略了一个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在引领学生评价同学的朗读时,往往习惯于“找问题”,其标志性语言为:“哪里有问题?”于是,每当有学生读完课文,在老师“哪里有问题”“哪里读错了”“有意见吗”等“启发”下,常常可以听到学生这样一些评价:

他的声音太低了。

他有一个字读得不准。

他有好几处的停顿不对。

他朗读的时候重复了几个字。

他读得太快了。

他读得没有感情。

……

我以为,以“哪里有问题”引领学生评价同学的朗读,有悖于坚持正面评价的原则,与课标倡导的“尤其应注意发挥其诊断、反馈和激励的功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精神背道而驰,应该尽量避免。

首先,如此引导评价不利于“听者”养成虚心倾听的习惯。

当有同学作为“读者”站起来朗读课文的时候,其他学生和听课老师,无一例外地成为了“听者”。“听者”应该静下心来,虚心地倾听同学的朗读。不仅如此,还应该同时“朗读”——不出声、走心地读。在这个过程中,“听者”与“读者”都是整个学习共同体中的一员,不存在谁是“演员”、谁是“观众”的区别,更不应该出现“作壁上观”的行为,应该一起朗读,相互促进,共同提高。“读者”要珍视向全班同学展示朗读成果的机会,使出浑身解数,拿出自己的最高水平朗读,与大家分享感受。“听者”呢?自然应该以欣赏、分享、吸纳的姿态融入其中,当然也要善于发现并真诚指出问题所在。如果“听者”不能够虚心倾听,淡化甚至忘却了听“读者”朗读的主要目的,一味地去“找问题”,就会白白地浪费很多宝贵的时间、机会和精力,自己的所得就会极为有限,甚至是“颗粒无收”。正如面对一朵鲜花,我们应该品味其形、色、香,愉悦身心,陶冶性情,享受美好,而不是对它的形态、姿色都视而不见,对它的香味故意不闻不问,却专门去找哪一片花瓣干瘪了,哪一片叶子被虫子啃食过。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以“哪里有问题”提示学生评价同学朗读的做法,有违常理,也不合常情,更不利于培养学生虚心倾听、善于学习的好习惯。

其次,“找问题”式评价不利于“读者”形成倾心表达的品格。

“读者”要发挥出朗读的最高水平,唯有全神贯注,全力以赴。这样,“读者”才容易入境入情地朗读课文,与作者的感情产生强烈的共鸣,让“听者”也能够身临其境,受到熏陶和感染,获得影响与启迪。“听者”没有养成虚心倾听的好习惯,似乎以“找问题”为目的和己任,就容易以最先找到“读者”出现的“问题”为快乐和自豪。他们一旦发现了“问题”,就可能会迫不及待地举起手来,争先恐后地指出“问题”。可以想见,“读者”朗读的情绪、精力等,都会受到影响和干扰,也就难以保持朗读最投入的状态。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如果你想做到使儿童愿意好好学习,使他竭力以此给母亲和父亲带来快乐,那你就要爱护、培植和发展他身上的劳动自豪感。这就是说,要让儿童看见和体验到他在学习上的成就。”“找问题”式的评价,明显违背了“要让儿童看见和体验到他在学习上的成就”这一精神,非常不利于“爱护、培植和发展他身上的劳动自豪感”。长此以往,还有谁愿意成为“读者”呢?即使勉强成为“读者”,也会有所顾忌,生怕朗读过程中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某些课堂上,为什么学生们在课始朗读课文的积极性比较高,而越往后举手要求朗读的越来越少呢?老师们不妨反思一下,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再者,“找问题”式评价不利于“教者”达成精心预设的目标。

阅读教学中,朗读在引领学生理解内容、发展语言、培养语感、丰富积累、陶冶情操、促进表达等诸多方面的作用,是其他任何形式的活动都无可替代的,所以,“朗读是提高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必由之路”早已成为大家的共识,也是阅读教学的铁律。课标明确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小学低、中、高学段在朗读的“目标与内容”中,无一例外地提出了要让学生“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而这,也是“朗读评价的总要求”。为此,每一位语文老师都必须自觉、积极、善于将朗读训练,不折不扣地贯穿于阅读教学的始终,实实在在地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如何调动、激发学生朗读课文的积极性、主动性呢?课标提出了明确、具体的要求:“对学生语文学习的日常表现,应以表扬、鼓励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语,从正面加以引导。”很显然,“哪里有问题”之类的引领学生评价同学朗读的做法,与此是背道而驰的,必须予以纠正。否则,“教者”就难以顺利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就难以得到保证,提高教学效益就成了一句空话。

当然,学生在朗读课文中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有的可能还比较多、比较大,但不管怎样,老师们都应该着眼于“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增强全体学生学习语文的自信心,坚持雷打不动地“从正面加以引导”——可以先引领学生寻找、发现同学朗读课文的闪光点、值得自己学习的方面,然后真诚、善意地指出最明显的不足之处即可。而对一些胆子比较小、朗读基础比较差的学生,在引领学生评价时,则可以着重通过更多的鼓励培养其自信心。只有这样,才能突出评价的“发展功能”。

综上所述,以“哪里有问题”来引领学生评价同学朗读的做法,不利于“听者”养成虚心倾听的习惯,不利于“读者”形成倾心表达的品格,不利于“教者”达成精心预设的目标,可谓弊端不少。因此,在指导学生评价同学朗读情况的过程中,还是少用、慎用为好。

猜你喜欢

虚心听者朗读课文
《青铜葵花》选段
虚心乃成功之要
劳工(外二首)
求知若渴 虚心若愚
口译语体的顺应性研究
《水滴的旅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及简析
调节课堂气氛策略探讨
岭南园林声景美研究
巧布阵拜师
三人成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