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康复设备制造与维修人才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探索
2018-01-25李军利唐春华张彦东邹文彪
崔 宁 李军利 唐春华 张彦东 邹文彪
(1.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珠海 519090;2.珠海黑马医学仪器有限公司,广东 珠海 519090)
一、引言
近几年,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和老龄化进程日益加速,康复设备市场需求呈现逐年快速上升的趋势,康复设备行业越来越得到重视。康复设备泛指为改善功能障碍者功能状况而采用适配的或专门设计的任何器具、设备、仪器和技术。康复设备产品涉及生物医学、机械、电子、信息、新材料等技术领域,是典型的技术交叉型产品。康复设备行业既属于高端制造业,也属于高新技术产业。这些产业,企业起点高、技术新,需要大量安装、调试、维护、修理和销售各类康复设备的专业技术人才。
现代学徒制是教育部于2014年提出的一项旨在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进一步完善校企合作育人机制,创新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机电专业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出发,秉承学校“政校企、行校企”即“双三元”办学理念,依托广东省和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学校与珠海黑马医学仪器有限公司深度合作,设立康复设备制造与维修方向,开展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在机制建设、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管理模式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二、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建设
学校于2013年成立珠海市职教联合会及办学理事会,建设珠海市职教教育共享共建平台,融合政府、学校、行业、企业等各方面资源,推动珠海市职业教育合作与共赢。在校企联合申报现代学徒制试点前,学校出台《关于进一步推进“双三元”办学模式创新的指导意见》,标志着学校“双三元”办学体制架构已基本形成,从而为宏观层面开展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创造了有利政策支撑和必要条件。
2015年底,学校与珠海黑马医学仪器有限公司合作成立现代学徒制试点理事会,由理事会负责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中的规划、决策以及重大事项的指导。2016年,依托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校企联合申请现代学徒制试点获批。专业将合作企业总经理和副总经理分别聘为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和委员,以加强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对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具体指导。教学、科研、人事等部门对现行多项管理制度进行修订,改革现行学期制,以方便安排学生实习实训和专任教师下企业锻炼挂职等,并逐步建立起适应企业生产实际以及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教学组织与运行机制。学校出台校企协同育人管理办法,协同育人保障机制不断完善。校企共同制定了现代学徒制校企联合招生管理办法和方案,依此开展招生宣传、报名、考试、录取工作。借助广东省自主招生考试渠道,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校企联合招生招工机制。
三、校企联合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依托学校“双三元”办学理念,在理事会的领导下,在机电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具体指导下,校企双方共同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岗位标准、课程标准,开发核心课程,制定教学实施及考核方案,通过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组织方式,实现工学交替、实岗育人、双师育人,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校企联合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2016年,校企在联合申报现代学徒制试点前,已针对珠海乃至珠三角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康复设备制造与维修方面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情况进行了充分的调研和论证。依托原机电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重新定位就业岗位、调整培养目标和规格,重构课程体系、优化整合课程内容、设置面向合作企业更加有针对性的职业能力课程,完成现代学徒制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
通过对相关岗位工作任务分析,专业与企业及行业相关技术专家共同分析,确认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要求。按照康复设备制造、安装调试与维修等岗位工作过程,确定以康复设备安装调试、维修工作任务为主线,构建适应康复设备制造与维修技术工作岗位能力要求的课程体系。将培养方案中的课程体系划分为基本素质与能力课程、职业通用能力课程、职业核心能力课程、职业综合能力课程以及职业拓展能力课程5个模块。在课程体系设计上,将实践教学环节融入专业教学过程,围绕培养目标,参照相关职业资格标准,确定实践项目和实践方式等。
在人才培养方案实施过程中,根据教育部、省教育厅等上级主管部门相关要求,结合学校和专业实际情况,以及方案在运行中出现的一些问题,陆续对2017、2018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专业课程体系进行优化和调整,如增设创新创业实践、产品三维设计等课程,并分别在课程中融入企业相关素材和案例,以便课程能够更加适应企业用人需求。通过课程解构与重构,使课程设置与职业岗位对接,使学生的技能与岗位能力对接。
2.校企联合制定岗位标准和课程标准
专业与企业共同完成测试岗位、车间管理岗位、质控岗位、物料仓管岗位、成品仓管岗位等多项岗位标准的制定。对照岗位标准,校企共同开发课程,制定课程标准。校企联合完成康复技术、机电一体化系统控制、康复设备应用与维护、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体系、机电一体化设备维修5门职业能力核心课程,以及社区康复、康复设备制造与维护2门职业能力拓展课程课程标准的制定。
3.校企联合制定学徒考核制度
学生在校内学习阶段的考核按照《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课程考核管理与成绩管理办法》实施,进入企业阶段学习后按照专业制定的现代学徒制考核专门办法实施。由于企业课程的学习地点、学习内容、学习组织者及组织形式与学校课程有很大差别,其考核应更加侧重对职业技能、职业素质的评价。为此,专业与企业联合制定了符合企业实际情况的学徒考核办法,根据课程特点,对接岗位标准,采用多元考核评价方式。学生在企业学习中,不但要检查学生对技能掌握、对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能力情况,还考查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态度,既有定量评价又有定性评价,同时也结合各类课程考核的重点分别采取不同的考核方式和考核指标。
四、建立校企互聘共用的“双导师”队伍
校企双方从洽谈联合申报现代学徒制试点开始,就着力研究“双导师”团队的建设问题。学校先后出台外聘教师聘任办法、现代学徒制“双导师”管理办法、现代学徒制校企师资标准及实施方案,专业相应制定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校企师资标准实施细则,从而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双导师”选拔、培养、激励与考核制度。
专业以合作企业师资资源为主体,整合行业其他优质资源,建立了兼职教师资源库。将合作企业总经理和副总经理分别聘为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和委员,指导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与审核、实训室建设方案论证、课程体系建设论证等工作。同时企业聘请6名专业骨干教师分别挂职企业开发部、工程部、生产部和质控部等主要业务部门副经理,与企业工程师开展产学研用合作,为企业生产管理、新产品研发提供支持。双方通过研究制定师傅选拔和管理办法,遴选出合适的带岗师傅。专业通过定期对企业导师进行教学专项培训,组织双方导师外出参加现代学徒制专题培训、开展校企交流研讨等方式,加强“双导师”之间的合作交流,及教学业务水平的共同提升。目前,校企“双导师”队伍共有校内专任教师6人,合作企业兼职教师8人,企业带岗师傅5人,师资队伍学历、年龄、职称结构合理。
在教学分工方面,学校导师主要负责职业通用能力课程和部分职业核心能力课程、职业拓展能力课程的理实一体教学,重点指导学生专业知识的理解与把握、专业知识在实践中的运用;企业导师主要负责部分职业核心能力课程及职业拓展能力课程的理实一体教学,重点指导学生对岗位相关知识的理解、把握及实际运用;企业带岗师傅侧重指导学生实训操作、职业规范养成,以弥补学生理论学习的不足。在不同的学习阶段,结合实际岗位特点,灵活配置带徒师傅,形成“一师多徒、一徒多师、一徒一师”的多种师带徒模式,保证学生既能够进行全面学习训练又可以得到专项指导。
五、探索适合现代学徒制特点的管理模式
1.探索现代学徒制弹性学分制管理
为进行现代学徒制弹性学分管理的初步探索,学校2018年初购买新的教务管理系统,于2018年7月投入实用,该系统对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实施弹性学分制管理提供了更有效的技术支持和更加灵活的管理保障。
2.探索“角色、管理、制度、文化”四个对接管理
职业教育中企业文化的融入与职业精神、职业素质的养成是重中之重,校企双方自合作之始便就此达成了一致共识,通过采取一系列具体举措,积极探索基于“双身份、双主体”和“角色、管理、制度、文化”的“四衔接式”企业化管理模式,共同塑造学生的职业精神、职业素养和专业认可度。
学生入学之际,校企生三方签订协议,使学生及早明确自己“学生与学徒”的双重身份。通过举办学徒拜师仪式,进一步帮助学生强化自我“学生与员工”的双重角色,同时帮助学生明确要接受和遵守“学校和企业”的双重管理。由于第一学年学生以在校集中学习为主,校企双方通过安排“一月一活动”,组织学生开展拜师仪式、校内座谈、企业参观、新老生交流、参加企业年会、外出参观行业展会等多种形式,为学生和企业搭建沟通和交流的平台,将学生与企业紧密联系起来,以加强学生和企业之间的相互了解,帮助学生了解企业文化和制度,为后续更快更好地适应角色转变、融入企业文化及接受企业管理提供保障。
通过联合制定岗位标准和课程标准,将企业的技术标准、学校的教学标准、校企双方的管理制度融入学校教学阶段和企业教学阶段。同时,将企业的制度内化到教学实践中,实现学校管理与企业管理的内涵统一和过程衔接。
根据现代学徒制特点,制定现代学徒制试点班企业化学生管理方案,加强学生对“学生与员工”双重角色的认同,帮助学生适应“学校与企业”的双重管理要求,积极探索适应教育教学改革的学生管理模式,将企业管理理念和模式移植到班级管理中,逐步探索出企业化学生管理模式。
将企业文化和企业制度管理融入课堂教育,树立入校即入职的理念。除了在专业课堂上有机融入企业文化介绍,及实施企业制度管理外,还通过开设企业文化专题讲座,由企业导师主讲,将企业文化转化为符号文化,使企业文化润物细无声地融入学生心中。企业还出台奖学金评选制度,为学生专门设立企业学年奖学金,激励学生在校企两地努力学习和工作。
六、结语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在国内尚属新事物,由于国内外的体制和环境不同,因此具体实现方式又有所差别,很多工作都是在摸索中开展,对于现代学徒制条件下的学生和教师管理、课程设置、考核评价、资源统筹等方面都欠缺成功经验,研究还不够深入,导致学徒制实施效果距预期目标还有一定差距。例如,由于学校教育更加注重教学文档和教学过程的规范化和标准化,而企业则更加注重按照企业对技术人才的需求去安排和管理学生的工作和学习,双方在统一有关标准和规范方面需要不断摸索。由于学校和企业双方的教学条件、师资情况差别较大,企业师资缺乏教学工作经验,而校内专任教师又缺乏实际岗位工作经验,对于校内专任教师和企业教师合作开展的课程建设以及教学实施,达到比较理想的效果,也有一定的难度。只有通过不断健全相应的建设机制,完善顶层设计,加强各层面的政策支撑、资金和条件支持力度,加强“双导师”的培养和提升等,才会将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更加有效落地并开花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