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点导写示例
2018-01-25湖北郑友华
湖北 郑友华
一、原创作文题
国庆期间,一部完全由萌娃出演的《小戏骨:红楼梦之刘姥姥进大观园》在湖南卫视播出,迅速在互联网世界“惊起一滩鸥鹭”。人们对小演员的表演津津乐道:林黛玉哭得梨花带雨、薛宝钗显得温润练达、王熙凤最是泼辣精明……
剧组称:萌娃演“红楼”,是向经典致敬,小演员们在传承中得到提升。
网民认为:接触名著很有必要,文化自信从娃娃抓起。
影评人士表示:要区分儿童影视剧创作和取悦大人的表演,孩子演孩子更合适。
对上述几种看法,你更倾向哪一种?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
要求:选好角度,自主立意,自定文体(除诗歌外),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二、命题分析
从近年来的全国新课标卷作文题看,直观反映或侧面折射社会热点已经成为命题人的共识。如2015年全国新课标卷Ⅰ,任务驱动型作文“小陈举报老爸”关注社会规则,表达对生命的敬畏;2016年全国新课标卷Ⅰ,漫画作文“奖罚之后”隐性切入社会评价机制,反映了当前社会对“进步”与“退步”的态度 ;2017年全国新课标卷Ⅰ,关键词关联作文“老外眼中的中国热词”引导考生认知客观进步,有效关注语言逻辑和国际比较两个层面,蕴含时代元素和显性表征。
通过近三年的作文命题类型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命题人有意拓展命题形式,倡导即兴式的考场写作。这当然是规避套作的最佳途径,但其共性也是不容忽视的,近年来的作文命题都关联社会生活、教育、时政、文化热点,体现出对“窗外事”的青睐。
对2018年的高考作文备考,也应摒弃单纯程式作文的思路,正如在2016年高考备考中,刻意遵循任务驱动型作文的作文模式;在2017年高考备考时,又转而强化议论文六段三论式训练。以致看到考卷,考生立即产生一种计划总在变化外的手足无措感。而那些尊重文本写作自然规律,熟读时评,进而掌握社会热点,并能开展多向探究的考生,他们从导引材料出发,高效运用时鲜素材,纵横捭阖,挥洒自如,最终惬意跨越一类文的标杆。
由此鉴之,适量进行各类文体的结构框架训练,大量进行素材立意的逻辑思维演练,轻“套”之模拟,重“意”之积累,应是目前作文备考的一条“捷径”。
本文篇首展示的新闻热点类新材料作文题,也是基于上述观点的作文拟题模式。意在通过热点素材,让2018届考生在作文备考中,探讨导引材料的多向立意与运用,辨析最适合自身观点的论题,从而得心应手地解题、选材、立论、行文。解题出发点是选准角度,对所谓的最佳立意不做要求。事实上,此原创作文题的三个表层论述,属于平行观点,没有最佳次要之别。换一个角度来说,笔者认为,考生个体有别,最适合考生写的立意,恰恰便是最佳立意。
三、写作指导
选择立意前,考生先要对导引材料进行仔细审读,全面把握命题意图,才能有的放矢,进行精准写作。这道作文题只是考生作文复习备考的训练题型,所以整体显得中规中矩:题目由导引材料和写作要求两部分构成,导引材料包含新闻热点事件和三方观点,写作要求是对写作任务的详细说明。在常规表述中,考生必须注意到“对上述看法,你更倾向哪一种”的任务指令。这是对新材料提供的三种观点加以抉择,三选一,不能另立新论,也不能综合立论。
立意不应当是简单的照本宣科,而应该有所挖掘,也就是透过泛泛而谈的现象,深入到本质观点的层面。立论要能印证原观点,不能做过度的解读。从演出方剧组的角度来思考,可关注“经典”“传承”“提升”三个关键词,谈继承与创新,经典与翻新,运用辩证思维,探讨两者的契合点;从广大网民评论的角度考虑,要看到话语中的“接触名著”“文化自信”等表述,谈名著代表的传统文化对加强民族文化自信的意义,切入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有关中华文明保护与传承的表述;从相对专业的影评人士的角度来说,应看到“创作和取悦”之悖论,先驳后立,倡导远离趋利因子,保持健康童心的主题。
如何写好这样的作文?首先,考生必须明确:导向型作文需要关注社会热点,对其要有充分理解;其次,要深入思考,从而立论有深度,观点更鲜明;最后,这类作文很大的特点是要求考生具有宏观视野,透过现象看本质,立论合乎事物的本质特征。文题引导考生小切口,大主题,通常运用以小见大手法,来逐层推进,渐次深化论证说理,也借此引导考生全面深入地认识社会,锻炼辩证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从而培养具有普遍学科价值的核心素养。
四、病文展示
难能可贵为童心
二(16)班 王紫韵
成长如影,在它滋长蔓延之时,必定有世俗至顶的趋利因子载着阵痛生根发芽;而光明携着的童心却也未曾失去。
(“必定有世俗至顶的趋利因子”的说法过于绝对)
近来,一部由六七岁的孩童出演的《红楼梦》在各大平台热映。在好评如潮的同时,对用孩童出演该剧的动机是否单纯,有人提出了质疑——趋利成分是否存在?
(表述有不当之处,如“六七岁的孩童出演”“各大平台热映”与事实不符,要确保新闻材料的真实性。文题为“难能可贵为童心”,但由此以下多有“趋利”相关的论述,导致跑题,建议换标题)
的确,这值得我们沉思。让尚不谙世事的孩子扮演经典人物,以电视剧的形式呈现出来,是否为了取悦大人?是否进行胡乱创意?又是否仅为追求名利?确实容易引发大众猜疑。
但若将此事置于今天这个大众传媒和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时代,以这样的方式致敬影视经典、传播中国文化,实在称得上兼备创意与潮流了。
(缺少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句,现象没有呈现本质,与上段显得风马牛不相及)
人像一叶扁舟,在人生的江河中航行。它一路顺流而下,沿岸会有千百种花儿向它搔首弄姿,蜂蝶陆续在它身边停驻——留下吧,这里多好啊,一路颠沛流离终究不过汇入大海,杳无踪迹,多可惜!有的人就此沉沦在群莺乱舞的功名利益里,殊不知身处于散发恶臭的沼泽里。而有的人敢于拒绝诱惑,肩负着生活予他的重任。一路前行,不忘初心,回归灵魂的栖宿地,不为追求名利而丧失自我。
(此段与上文衔接不够紧密,应该有观点作引导,并适当充实论证)
如无尽沙砾中的一粒珍珠,如百年古树上的一枚新芽,如晨光熹微时天际边的一缕霞光,童心总是那么珍稀,因此才格外难得与可贵。它的力量震撼人心,它的光芒足以照亮整个成人世界。曾有这样一首儿童诗在网上走红:我想变成一棵树——开心时,开花;不开心时,落叶。究其走红的原因,无非是稚嫩而天真的话语道出了大人无法做到的事,单纯表达,不掩喜恶。世人大都戴着面具,在追名逐利的世俗浪潮中迷失自我,而忘记了最初简单而纯粹的欢喜。
能否有一天,我们可以不惧得失,停下追逐的脚步,用心——自己尚未被完全侵蚀腐烂的童心,去看看美丽的世界,那儿再没有虚伪丑陋,再没有功名利禄,再没有诱惑的禁果 ;那儿生长着的,是温暖与光明,是单纯与天真,是一树一树花开的灿烂与美好!
“爸爸,为什么大人能喝酒,而小孩子不能?”
“因为小孩子不喝酒也可以很开心啊!”
(此处对话谈酒,于话题有偏离)
因你涉世未深,所以与众不同。愿在这熙熙攘攘的世界上,你我皆能远离趋利因子,保持健康童心。在维持生存的同时,别忘了为自己留一方净土,以经营生活,以享受人生,以无邪的心留住自己纯粹无瑕的灵魂。
五、升格佳作
趋利可.童心可贵
二(16)班 王紫韵
成长如影,在它滋长蔓延之时,或许会有世俗至顶的趋利因子载着阵痛生根发芽;而光明携着的童心却也未曾失去。
(开门见山,点明论点。优点是一目了然,能够及时入题,缺憾是观点显得生硬,文本缺少摇曳生姿的妙意。所以常有考生在首段采用起兴法,先言它物,以引出所要确立的论点。本文开头略施技法,运用演绎式比喻论证,就化静态说理为动态论证,给文本增添了灵性)
近来,由一群萌娃出演的《小戏骨:红楼梦之刘姥姥进大观园》在湖南卫视热映。孩子们充满童心的表演获得众多好评,但也有人表示怀疑:这样的表演是否有取悦大人的成分,是否有人利用纯洁的童心牟利?
(概述导引材料,考生重在撷取能佐证自身所持观点的内容。从本文的立意角度来看,认同影评人士的说法,主张“远离趋利因子”“保持健康童心”的论点。材料中与此论点无关的“林黛玉哭得梨花带雨、薛宝钗显得温润练达、王熙凤最是泼辣精明”的内容得到有效剔除,本文没有照搬能印证论点的材料原文,而是用自己的话进行转述,这都是颇为可取的。对素材进一步延伸发掘,将肯定和质疑一一列出,体现了行文逻辑的严密性)
趋利何必如此大费周折?放眼荧屏比比皆是的抗日神剧,就知道“小戏骨”制作团队正进行着可贵的儿童影视剧创作探索,以这样的方式致敬影视经典、传播中国文化,实在称得上兼备创意与潮流了。
(为下文的议论张本,再回扣论点,完成了从现象到本质的合理过渡)
时俗之中,确有打着童心旗号的趋利因子存在。王安石笔下的方仲永,其童真最终被急功近利的父亲所扼杀。人像一叶扁舟,在人生的江河中航行。它一路顺流而下,沿岸会有千百种花儿向它搔首弄姿,蜂蝶陆续在它身边停驻——留下吧,这里多好啊!有的人就此沉沦在群莺乱舞的功名利益里,殊不知身处于散发恶臭的沼泽里,而有的人敢于拒绝诱惑,肩负着生活予他的重任,一路前行,不忘初心,回归灵魂的栖宿地,不为追求名利而丧失童心。
(运用比喻论证,暗扣“远离趋利因子”“保持健康童心”的论点。化用“人生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等警言,实现了语言的不落言筌)
童心总是那么珍稀,因此才格外难得与可贵。它如无尽沙砾中的一粒珍珠,如百年古树上的一枚新芽,如晨光熹微时天际边的一缕霞光。它的力量震撼人心,它的光芒足以照亮整个成人世界。曾有这样一首儿童诗在网上走红:我想变成一棵树——开心时,开花;不开心时,落叶。究其走红的原因,无非是稚嫩而天真的话语道出了大人无法做到的事,单纯表达,不掩喜恶。世人大都戴着面具,在追名逐利的世俗浪潮中迷失自我,忘记了最初简单而纯粹的欢喜。
(先运用博喻手法,生动表现童心的珍贵,再援引例证对比说理,论说童心的单纯)
能否有一天,我们可以不惧得失,停下追逐的脚步,用心——自己尚未被完全侵蚀腐烂的童心,去看看美丽的世界,那儿再没有虚伪丑陋,再没有功名利禄,再没有诱惑的禁果;那儿生长着的,是温暖与光明,是单纯与天真,是一树一树花开的美好与灿烂!
“爸爸,为什么大人们可以挣钱,而小孩子不能?”
“因为小孩子没有很多钱也可以很开心啊!”
(深化议论的部分,用展望式语言,很唯美地摹写了对童心世界的期许。两句让人感慨的对话,又委婉地揭示了童心在于开心的观点)
因你涉世未深,所以与众不同。愿在这熙熙攘攘的世界上,你我皆能远离趋利因子,保持健康童心。在维持着生存的同时,别忘了为自己留一方净土,以经营生活,以享受人生,以无邪的心留住自己纯粹无瑕的灵魂。
(结尾重申论点,精辟地道出写作此文的目的。“熙熙攘攘”再次化用司马迁“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的名言,体现了作者良好的语言素养)
总评:
本文以“远离趋利因子,保持珍贵童心”立论,从趋利扼杀童心、成长需拒绝诱惑、童心可贵等方面分别展开论述,整体逻辑性强,语言不落俗套,结构严谨,自然行文,实现了议论文从“入格”到“升格”的训练目标,论证法的运用也自然得体,成功跻身“一类文”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