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应物身世小考
2018-01-25
“杜陵韦曲未央前……时论同归尺五天”是唐代大诗人杜甫《赠韦七赞善》一诗之中提到的诗句,是对韦、杜两家显赫身世的称赞和自我标榜。杜家这里不赘述,侧重谈谈韦家。
韦氏祖先在西汉昭帝时,举家迁入平陵,汉宣帝时,韦玄成因为有拥立之功拜相,再徙杜陵,成为韦氏的祖居地。
韦应物,京兆长安人,是中唐时期著名的诗人,诗的风格清新淡雅,与王维、孟浩然、柳宗元等人的诗风近似,人们常常把他们并称为王孟韦柳。
他住在长安城南的韦曲,东面就是杜曲,都在杜陵的范围之内。古代的曲,有两层意思:一是指乡里聚居的地方,二是指河流弯曲的隐蔽之处。程大昌《雍录》曾经记载“樊川韦曲东有南杜、北杜,杜固谓之南杜,杜曲谓之北杜,皆名胜之地”。
杜陵是古杜伯国,后来改名为杜县。西汉时期,皇帝建陵,徙民以实之。杜陵是因为汉宣帝的陵墓建造于此,所以得名。杜陵东南10余里,又有一座陵墓是汉宣帝许皇后的葬地,世称少陵。唐代大诗人杜甫就居住在那里。所以杜甫就自称杜陵布衣和少陵野老。韦曲在皇子陂以西,东西两面都靠着龙首山,南面是神乐山,水绕其前,为樊川第一名胜。
韦应物的诗中经常提到沣上,即沣水以北。沣水源出今陕西省宁陕县东北秦岭,西北流经长安,纳水,又西北分流,并注渭河,与水同称为关中八川之一。水流经长安西南合水注于沣,韦曲就是沣水流经之地。欲知韦曲的景物如何,从韦应物的诗里就可以一一见到。
如《晚归沣水》云:“西岭横爽气,高林饶遥阡。”《授衣还田里》云:“山明始重叠,川浅更逶迤。烟火生闾里,禾黍积东。”《始夏南园思旧里》云:“池荷楚帖水,林花已绕园。萦丛蝶尚乱,依阁鸟犹喧。”从这些诗句之中,我们不难看出韦曲不但山明水秀,而且人烟稠密、物产丰饶,韦应物的宅邸更加富有庭园花鸟的情趣。
唐朝的时候,韦、杜两家,世代都是望族。辛氏的《三秦记》里曾引用俚谚俗语道:“城南韦杜,去天尺五。”这个天,不是天堂的天,而是天子的天。韦、杜两姓与天子的距离只有一尺五寸,可以想象他们与皇室的关系,是何等的亲近。
正因为如此,后代却出现了好几位杰出的艺术家,韦令仪的儿子韦銮,即韦应物的父亲,是唐朝著名的画家,长安慈恩寺塔院内有他和薛稷、王维所作的壁画,和他的哥哥韦鉴都以画驰名。唐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载:“韦鉴,工龙马,妙得精气。鉴弟銮,工山水松石,虽有其名,未免古拙。”宋朱景玄的《唐朝名画录》里,也把他们列为能品,说“韦銮官至少监,善画花鸟山水,俱得其深旨……韦銮次之,并居能品”。少监是少府监佐贰官,少府是古代供养天子的私府,执掌宫中衣服、御用、宝物、珍膳诸物。官吏有罪,往往输入少府劳役,管理这些罪犯的官吏起初叫少府,隋改为少监,唐因之,并且设少府监一人,少监二人,领中、左、右尚衣,织染,冶金,锻造等五署,朱景玄说韦銮官至少监,不知道他所据是什么。
然而,张彦远对他的评价却与众不同,在他的《历代名画记》里,盛赞韦的松石,说他“工山水,高僧奇士,老松异石,笔力劲健,风格高举。善小马、牛、羊、山原。俗人空知善马,不知松石更佳也。咫尺千寻,骈柯攒影,烟霞翳薄,风雨,轮围尽偃盖之形,宛转极盘龙之状”。这比对韦銮绘画的评价高得多了。
世界上各种艺术的形式虽然有所不同,但彼此之间的道理却是相通的,在中国诗与画的关系尤为密切,王维既工诗又善画,他的作品历来被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韦应物的诗作之中也富有画意,如《滁州西涧》的“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不就是一幅形象鲜明的风景画吗?
由此可见,从韦应物的父亲开始,虽然日渐式微,但世袭的爵位依然存在,所以韦应物的身份地位仍然是高贵的。而他们家族在艺术上的贡献,也是不言而喻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