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认识厘米》教学设计

2018-01-25沈丽娇

小学教学设计(数学) 2018年10期
关键词:多长刻度小棒

沈丽娇

【教学内容】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第61~63页例 2、3、4 和“想想做做”第 1~7 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在上一节课我们已经认识了线段,那么,线段有哪些特征呢?

生:直的,有两个端点,有长有短。

师:回顾了线段的特征,接下来我们学习新的内容。

课件出示例2主题图。

师:同学们,我们每天上课都要用到课桌。课桌面到底有多长?想办法量一量。

(引导学生可以用拃、铅笔盒、书本等身边的物体进行测量,适当介绍“拃”是什么意思,演示如何量)

师:你身边也有很多物品,你们准备用什么来量?下面,请同学们利用身边的物品像图中三个小朋友这样量一量、说一说,可以用图中出现过的物品量,也可以找其他的物品量,同桌交流。

(让学生上台展示是如何量的,有错的改正)

交流测量的结果:你是用什么量的,大约有多长?

(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写上不同的测量结果)

师:同学们用的方法非常多,但是为什么相同长度的课桌,(指着黑板上不同的数)量出的数据却不一样呢?

小结:因为他们选择的测量工具不一样,工具的长短不一样,所以量出的结果、数据也就不一样。要想使量出的课桌的长度有一个相对统一的数据,必须选择一种统一的测量工具。(尺子是测量长度常用的工具)

二、观察操作,内化新知

1.认识学生尺。

师:同学们手里也有尺子,这种尺子我们叫学生尺,举起来给老师看看。

师:观察学生尺的一部分,拿出自己的学生尺看一看,再和同桌的尺放在桌子上,仔细看一看、比一比、找一找尺上相同的地方,并把你的发现跟同桌说一说。

组织交流:

(1)尺上都有数。让学生集体按顺序读一读。

师:老师这里的尺是直尺的一部分,你尺上的数是从几到几?

师:大家尺上的数有多有少(数大,这把尺就长一些;数小,尺就短一些),但不管多少都是从几开始?0在这表示起点,我们在测量物体时一般从0这个起点开始测量。

(2)认识刻度线。

师:尺上除了数还有什么?

师:这些短线我们把它叫做刻度线,它们有的短有的长。看看长的刻度线,下面都对应着数字,0对应的刻度线叫刻度0,那么,2对应的刻度叫什么?3呢?8呢?

师:观察一下,刻度0到刻度1之间的长度是几大格?(1大格)到刻度3呢?(3大格)数一数,到刻度10是几大格?(10大格)

(3)认识cm。

师:尺上还有字母cm(板书cm),cm表示厘米,今天这节课就和同学们一起来认识厘米,厘米是常用的一种长度单位。

2.认识厘米。

(1)指一指。

师:从刻度0到刻度1之间1大格的长度就是1厘米。请你像老师这样在尺上指一指、看一看。(实物投影把刻度0到刻度1之间用笔画上1厘米)

(让学生也指一指、说一说:从刻度0到刻度1之间1大格的长度就是1厘米)

(2)找一找。

师:尺上除了刻度0到刻度1之间的长度是1厘米外,还有很多的1厘米,你能找到吗?找到后跟同桌说一说。

(根据回答课件出示)

师:你们找到了这么多的1厘米,你发现只要怎样找就是1厘米?

生:相邻两个数之间的长度就是1大格,就是1厘米。

(3)感受1厘米有多长。

师:同学们,1厘米到底有多长呢?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看,老师这里有1根小棒,我们来看看它有多长。(实物投影,用尺子比一比,得出长度是1厘米)同学们的盒子里也有跟老师一样长的小棒,请你把它拿在手上。

(引导学生跟老师一起做:轻轻捏住小棒,手指不动,再用右手慢慢地抽出小棒,这时拇指和食指之间的长大约就是1厘米。看看两指之间的距离,把它记在脑子里,想一想1厘米有多长)

师:现在不用小棒,你能比划出1厘米吗?再把小棒放进去,看看准不准。

(4)找一找身边的1厘米。

师:我们来找一找自己的身边、身上,还有你的宝贝盒里有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

(交流:可能有小正方体的边长、方格一条边的长、订书钉、手指的宽……)

(带着学生再次用手感受这些约1厘米长的物体)

(教师用手指比划出不同的长度,让学生快速判断是否大约是1厘米)

师:同学们,你觉得1厘米这个长度怎么样?(很短)所以我们在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时,用厘米作单位。

(板书: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用厘米作单位)

(5)找几厘米。

师:我们找到了那么多的大约1厘米的物体,知道刻度0到刻度1之间1大格的长度是1厘米,那你知道2厘米是从刻度几到刻度几吗?你是怎么知道的?(2大格的长度就是2厘米)

师:你还能在尺上找到5厘米、10厘米吗?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我们可以数一数大格数,有几大格长度就是几厘米。

师:2厘米、5厘米、10厘米这三个长度怎样?

小结:不是所有的厘米都像1厘米那么短。

3.量物体长度,画指定长度线。

教学例3:量蜡笔的长。

师:同学们,我们知道,刻度0到刻度几之间有几大格,就是几厘米。那么现在老师有一支蜡笔,想请你量一量它的长度是几厘米,你会吗?

(请一个学生上去实物展示,并说说是怎样量的)

注意点:(1)被测物体左端与刻度“0”对齐。

(2)右端对着刻度几就是几厘米。

“想想做做1”:判断哪种量法正确。

出示三种测量的方法,让学生判断哪种量法正确,错误的错在哪里?

师:通过刚才的测量,你发现在测量时有什么要注意的?

小结:用尺量物体长度的时候,应该把尺的边沿着物体的边平放,直尺的刻度0要和被测量物体的左端对齐,物体的右端对着几,它的长度就是几厘米。

直接判断线段的长度。

师:你们知道了怎样去量物体的长度了,那你能直接说出这条线段的长度吗?

教学例4:画线段。

师:同学们,你们都会测量了,那你会画一条4厘米长的线段吗?

(先让学生尝试自己画,再通过交流,明确画线段的方法。提醒学生:及时标出所画线段的两个端点,为了让别人看得更清楚些,还可以在上面标上所画线段的长度)

三、巩固练习

“想想做做2”:比一比。

师:同学们学得真不错,老师这里还有两条线段,请你比一比,哪条线段长,长多少厘米?

(有的学生会将两条线段量好长度后再比较,有的学会可能会直接量多出的部分。如果没有,教师适当地介绍一下后一种方法)

“想想做做3”:认识大约几厘米。

师:同学们,我们刚才量的物体都是几厘米这样的整厘米数,现在请你量一量下面两条线段的长度是几厘米。

(交流:一条比8厘米长一些,一条比8厘米短一些。指出:这两条线段的长都接近8厘米,我们可以说大约8厘米)(板书:大约)

小结:看来并不是所有的测量结果都是整厘米数,我们看接近几厘米就可以用“大约几厘米”来表示。

师:看,这是手掌,这是一拃(示范拇指和中指张开),手掌的宽和一拃的长就不是整理米数,请你量一量大约几厘米?

“想想做做4”:身体上的尺。

食指的宽大约?手掌的宽大约?一拃的长大约?这些都是身体上的尺,在你没有尺的时候,我们可以用它们来测量,估算出物体大约有多长。课桌的高有几拃?椅子的高呢?

“想想做做5”:量一量,填一填。

师:老师这里还有两个这样的图形,你会量出它们每条边的长度吗?

(指导学生会灵活用尺)

小结:标注图形的边长,文字和所标注的边的方向要一致。

四、总结提升

师:用直尺来量一量教室的宽度,可以吗?请一个学生上去量一量,让其他学生感受一下是否方便。

师:看他的量法,你有什么想说的?

师:看来得用更大的长度单位,留着同学们下节课再学习。

师: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猜你喜欢

多长刻度小棒
一秒有多长
需要多长的彩带
寻找规律巧算根数
剪彩带
一起数小棒
巧移小棒
谁大谁小
谁大谁小
测量三字歌
你的血管有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