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借贷风险的法律防范
2018-01-25王雪
王 雪
(沈阳师范大学,辽宁 沈阳 110000)
虽然银行的信贷规模不断扩大,但针对中小微企业来说,其融资门槛仍然较高,因此,为了满足自身融资需求,这些企业纷纷将目光转向民间借贷,跨区域民间借贷形式由此发展起来。目前,我国民间借贷的主体范围和借贷规模都在不断扩大,其风险性也在不断增加。
一、民间借贷的定义
民间借贷是民间信用的一种体现,从定义的角度来看,西方经济学者是以民间借贷与正规金融机构的相对性来界定其内涵,将民间借贷视作非正规金融,是指不受中央银行和金融监管部门约束的,不经过正规金融体系的资金融通,主要包括货币借贷会和民间互助会。在国内,我国经济学者又将民间借贷称作“地下金融”或“体制外金融”,是根据资金融通是否得到法律认可来界定民间借贷的内涵,认为民间借贷是未经融机构批准的借贷行为。
二、民间借贷面临的风险
(一)信用风险
民间借贷从民间信用发展而来,在发展初期,借贷行为的产生多依赖于亲缘或地缘关系,“熟人借贷”较为普遍,借贷双方之间基本不存在信息不对称问题,贷款人能够对借款人的借款用途产生监督,风险相对可控。但目前,民间借贷的规模不断扩大,出现跨区域发展的局面,不同行业、不同领域之间相互交叉,借贷双方信息不对称,道德风险上升。民间借贷依靠中介平台进行,贷款人对借款人的资信能力不清楚,借贷行为信用风险增加。
(二)法律风险
借贷行为应该受到法律的监管,民间借贷是一种涉及到法律的活动,但目前我国多数居民法律意识淡薄,尤其是涉及到资金问题的金融法规,比如,在进行借款时,借贷双方仅口头约定利率及还款期限,这就给一些不法分子创造了可乘之机,逃避还款责任。即使贷款人将借款者诉诸法庭,也会因为缺乏有效的借款协议而败下阵来,债权无法得到法律保护。因此,民间借贷行为的法律风险明显高于正规金融借贷。
(三)价格风险
正规金融机构在办理贷款业务时,会进行严格的贷前审查,对借款人的限制条件较为严格,因此,很多不能满足条件的借款人将目光转向民间资本。民间借贷缺乏对借款人资信条件的审查,仅仅将贷款利润作为挑选借款人的条件,与借款人约定较高的借款利率。在这种情况下,一旦借款人资金周转不灵,陷入还款困境,贷款人就会面临数倍的价格风险,其损失难以估量。
(四)经营风险
民间借贷没有完整审查体系,整个借贷流程仅仅包括借款与还款两大部分,贷款人对于借款人的资金流向不实施监察。事实上,很多借款人在利益的驱使下,将所借资金投入房地产、金融等高风险行业,甚至可能出现资金的违法运用,仅有极少部分投入实体经济运营,资金能否按期回收成为一个极大的问号。
三、民间借贷风险的法律防范
(一)严格界定民间借贷
目前,我国法律尚未对民间借贷进行严格的界定,法律、法规的修改已经刻不容缓。我国相关部门应该借鉴发达国家对民间借贷的法律规范,结合我国市场经济制度和基本国情,准确定位民间借贷的范围。另外,明确刑法中关于非法吸收公共存款罪的构成要件,避免不法分子以民间借贷的借口进行非法集资。
(二)严格审核借款人资信状况
虽然民间借贷不能像正规金融机构一样建立严格的贷前、贷中、贷后审查机制,但放款人在进行放款之前,要对借款人的资信状况进行严格审查,要求借款人提供资信状况及还款能力证明,主动从源头降低借贷风险,而非被动承受贷后损失。此外,放款人还应主动监控借款人资金流向,避免其利用所借资金进行违法活动。
(三)规范借贷合同
规范的借贷合同可以大大降低了民间借贷所面临的法律风险,当借款人逃避还款责任时,贷款人可以借助法律手段保障自身债权的实现。因此,在进行借贷时,双方当事人应该制定规范的借贷合同,将贷款数额、利率、期限等要素明确记载在书面合同上,这样一来,一旦双方发生纠纷,法院有据可查,合同的法律效力可以对双方的利益进行一定程度的保障。
(四)完善法律监管体系
随着经济的发展,民间借贷对中小微企业的推动作用不可忽视,但目前我国法律尚未对民间借贷建立起完善的监管体系,民间借贷游走于法律法规的边缘,增加了我国金融市场风险,建立完善的审计监督机制。
四、结语
民间借贷从民间信用发展而来,主要用于应对临时性资金需求,广受中小微企业的欢迎。随着民间借贷资金规模的扩大,其应用渠道呈多元化发展,信用风险不断加剧,另外,民间借贷的价格风险、经营风险、法律风险远高于传统银行借贷业务。因此,必须尽快建立完善的监管体系,严格界定民间借贷的范围,审查借贷双方的资质,避免非法集资行为。
[1]李智,程娟娟.民间借贷风险的法律防范[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9(1):32-37.
[2]祖彤.论我国民间借贷的法律风险及其防控对策[J].学术交流,2013(5):94-98.
[3]刘志伟.民间借贷风险的法律规制——以风险的类型化为视角[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45-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