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推进特色学校建设探索
2018-01-24钟斌鼎
钟斌鼎
摘要:每一所学校都有自身资源优势和文化底蕴,每一所学校都可以建设成为特色学校。把每一所学校建成独特、优质、稳定的特色学校是教育均衡发展的必然走向,也是推动教育内涵发展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文化 推荐 创新
我县是国家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县,又是世界客家首府、著名的革命老区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近年来,随着“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达标验收,区域义务教育实现了初步均衡。如何进一步提高整体办学水平,实现我县教育均衡优质发展?我们立足当地悠久的历史文化、独特的客家文化、厚重的红色文化 、丰富的生态文化“四位一体”的文化优势,积极探索县域推进特色学校建设、促进学校内涵发展的方法和路子。
一、整体联动,抱团推进
我县提出创建特色学校要教育行政、教研机构和学校等多部门整体联动推进,让每一所学校向特色建设目标坚实迈进,实现区域教育均衡下的差异化发展。
1.行政推动坚持“三个统筹”
一是统筹政策指导。2011年,我县组建了特色学校建设领导小组,正式启动小学特色学校建设工作。随后下发的《长汀县小学特色学校建设工作指导意见》,从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工作原则、步骤要求等方面提出了具体意见,使各小学的特色建设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二是统筹硬件投入。一个经济欠发达县如何整体推进特色学校建设?这考验着我县教育行政部门的能力和智慧。一方面,教育行政部门不等不靠,主动出击,积极向上级争取项目和资金;另一方面,教育行政部门制定“捐资办学”激励机制,引导社会各界爱心企业和爱心人士参与捐资办学行动。这种“政府补一点、社会捐一点、学校省一点”的资金筹措方式,加快了我县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步伐,为区域整体推进特色学校建设提供基础条件。三是统筹师资配置。教育行政部门充分考虑学校特色建设的需要,统筹协调,合理安排,通过实施教师择优招聘、定向选岗、轮岗支教和校长合理流动等制度,整合师资资源,优化队伍结构,以适应区域整体推进特色学校建设的师资要求。
2.教研支撑立足“四个平台”
县教师进修学校小学教研室全员全程参与建设特色学校的策划设计与实施指导。一是立足常规视导平台。教研员对全县各小学的特色建设进行分层调研、分类指导。刚起步的学校:重点指导策划项目和制定目标;有一定基础的学校:重点指导培育优势和打造亮点;初步形成办学特色的学校:重点指导弘扬个性和丰富内涵。二是立足片际教研平台。全县小学分为四个片区,每个片区有1-2所城区优质学校作“片头”,每个片区每学期围绕特色学校建设主题开展一次活动。活动期间,承办校通过环境、课堂、展板、汇报等方式展示学校特色建设情况,大家围绕创建主题交流、借鉴、学习和促进,营造建设特色学校“大手牵小手,携手向前走”的教育生态环境。三是立足特色展示平台。从区域内不同类型的学校中发现和培育市级、县级、乡(镇)级、村(社区)级特色建设的先进典型,每学期召开一次特色学校建设推进会,全方位、多角度展示了特色学校建设先进校的阶段研究成果,较好地发挥了他们的示范、引领、辐射和带动作用。四是立足师资培训平台。我们采用“走出去”和“请进来”的方式进行师资培训,“走出去”就是组织校长分期分批到重庆、山东、福州等地考察学习全国知名特色学校的办学经验与成果,丰富教育视野,博采众家之长;“请进来”就是引进外智资源,校长、主任、教师培训及特色学校推进会邀请了外地专家现场讲学、实地指导,使学校的特色建设更具理性色彩和战略思维。
3.学校实践强化“五项措施”
特色学校建设的核心主体是学校。学校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进行探索和研究,找准特色建设的切入口和着力点,自主实践,稳妥推进。一是调查论证。从学校所处的文化背景和未来发展方向出发,对特色学校建设的资源、状况、特征和类型等进行调查论证,为学校制定科学、可行的特色建设方案提供依据。二是策划项目。特色項目的确定是特色学校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将决定特色学校建设今后能否获得持续健康的发展。我县各小学从学校的传统文化、项目优势、师资条件、物质基础及地理环境、地域文化等现实资源出发,充分挖掘、合理利用,科学策划特色项目。三是制定目标。建设特色学校是长久的系统的工程,需要制定切合实际的建设目标,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持续推进特色学校建设。我县提出围绕“三个阶段”和“三个层次”制定目标(三个阶段指学校申请、过程指导、评估验收;三个层次指特色项目学校、学校特色、特色学校)。各小学力争通过5年努力,形成鲜明的办学特色,一批小学要成为市、县的示范性特色学校。四是健全制度。我县各小学立足特色发展实际,创新管理机制,完善管理制度,进一步规范了学校创建特色的行为,激发了全体师生建设特色学校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五是营造氛围。学校加大资金投入、改善办学条件,不断完善学校形象识别内容,精心打造特色校园文化,并通过板报、标语、广播、网络等渠道立体宣传学校的特色建设工作,对内产生凝聚力,对外产生感召力,形成校内校外“人人关心、个个参与”的创建氛围。
二、多元整合,优化创新
经过五年多的实践探索,我们认为,特色学校建设要与学校各项资源优化整合,形成特色学校建设整体推进的优势,并贯穿于特色学校建设全过程。一是课程整合,丰富载体。学校特色与校本课程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学校特色为校本课程的开发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校本课程的开发为学校特色建设搭建载体,使学校特色更具系统性、规范性和发展性。二是课堂整合,夯实平台。学校最大的特色在课堂,特色建设只有落实在课堂才能真正带动师生参与到特色建设中。我县各小学从学生发展的实际出发,营造彰显个性的教育环境,开展特色鲜明的项目活动,打造以生为本的特色课堂,强调学生自主实践、个性成长。汀师附小以“艺术润童心,幸福满校园”为特色建设主题,把艺术教育融于课堂教学,打造“幸福课堂”;腾飞希望小学招收的生源大部分是农民工子女,他们通过构建“自信课堂”成就“自信教育”;城关东区小学创建“精品学校”引领下的“精致课堂”;红山中心学校开展“三自教育”背景下的“自主学习”……一大批特色课堂的生成与发展,为学校特色建设搭建了坚实的平台。三是评估整合,助推发展。教育评估是一种重要的导向和激励手段。我县创新评估管理机制,把特色学校评估与教育常规评估高度整合,依托教育督导评估、学校精细化管理督导评估、教学常规工作检查等方式,围绕建设特色学校的办学理念、管理模式、环境建设、队伍建设、课程文化等方面进行评估。
三、彰显文化,深化内涵
特色学校的“特”最终体现在学校文化层面,它是学校理念和精神由内而外的自然呈现与自然生成,是凝聚在学校每一位师生身上的一种良好气质和精神品质,并表现为师生的基本行为。
1.挖掘独特深厚的地域文化
我县有丰富的、多元的、独特的地域文化资源,学校要选择能够引领学校全体成员沿着符合主流价值方向发展的文化内容,找准特色学校建设的突破口和发力点。一方面是充分挖掘校内文化资源。我县实验小学弘扬和拓展1946年创立的“培德小学”的教育文风;城关中区小学传承和深化厦门大学八年内迁长汀的办学精神;新桥中心学校挖掘和发扬前身“福建省立乡村师范附属小学”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等等。另一方面是合理引进校外文化资源。学校充分发挥县域“四位一体”的文化资源优势。如,河田中心学校找到治理水土流失精神(进则全胜、不进则退;滴水穿石、人一我十)与学校办学的契合点,提炼“每天进步一点点”的学校办学理念;宣成中心学校发掘杨成武将军故里的独特资源优势,以“将军精神伴我成长”作为特色办学主题,引领学校可持续发展。
2.创建文风浓郁的特色学校
文化是特色的根和魂,是学校发展的土壤。学校浓郁的特色文化会像空气一样,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弥散在校园的各个角落,涤荡心灵,涵养性情。因此,学校在精神、制度、行为、物质等文化层面要有区别于其他学校的特征,形成鲜明的文化风格。如,我县首批推出的实小、附小、二实小、新桥中心学校、河田中心学校等特色创建先进典型学校,他们从校园建筑的规划建设、环境的设计布置、制度的建立完善、形象的包装打造等方面体现文化特色,形成师生健康成长和学校内涵发展的动力源泉。
行路致远,砥砺前行。我们将在创“特”路上顺势而为、乘势而上,促使区域更多特色鲜明、个性突出的学校拔节生长,建成一批有底蕴、有内涵、有品位的特色学校,让“特色”之花绽放在美丽的山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