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也说“木叶”

2018-01-24欧明涛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8年48期
关键词:木叶字义树叶

欧明涛

摘要:“木叶”突出地成为诗人们笔下钟爱的对象,在古代的诗歌中很少看见用“树叶”的原因,既有塑造艺术形象的需要,也有汉字在使用和发展过程中,“木”和“树”这两个意义关联密切的汉字字义延伸、转移。

关键词:木叶 树叶 艺术 字义

关于“木叶”在文学作品中的艺术形象已经有权威学者进行了全面阐述,他认为,“‘木叶突出地成为诗人们笔下钟爱的对象”,“我们在古代的诗歌中很少看见用‘树叶”的原因有两点:其一,“木”一般是在秋风叶落的情景中取得鲜明的形象,而“树”则要借助树叶的多来表达饱满的感情;其二,“木”暗示了它的颜色,可能是透着黄色,在触觉上它可能是干燥的而不是湿润的,“木叶”自然而然有了落叶的微黄与干燥之感,它带来了整个疏朗而清秋的气息。如果从文字学的角度去思考应该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古人在造字时“木”与“树”是两个意义完全不同的字,它们的意义和功用有明显的分工,后因词义的延伸、转移,使得这两个字在一定范围内成为义近词,但诗人们习惯上还是使用“木叶”,很少使用“树叶”。[1]

关于“木”字,《说文》云:“冒也,冒地而生。东方之行。从屮(音chè),下象其根。”如果按《说文解字》对汉字字形分析时使用术语的习惯推断,“木”乃会意字。然而,屮,《说文》云:“草木初生也。象│(音gǔn)出形,有枝茎也。”特别是从高明先生所编的《古文字类编》中收录的关于“木”字从甲骨文、铜器铭文、简书及其他刻辞到篆书的形体变化,无不说明“木”是一个象形字,象木直立之形,上有枝茎,下有其根。从词性的角度,它是名词。因此,《辞源》关于“木”字义项(一)“树,木本植物的通称”当为其本义。如《诗经[2]

“树”“从木,尌声”,它无疑是形声字。人们普遍认为形声字的形旁和声旁分工非常明确:形旁只表示字的意义,声旁只表示字的读音,“树”字的本义是“木类总名”。然而,“形声字的本义是由形符和声符分别从不同的功能来表达的:形符一般表示与本义有关的类属,声符则通过语音为媒介来表达词义。”“由于声音和意义在约定俗成的過程中有着一定的关联,因此,形声字的声旁往往又有示义的作用。”“宋人王圣美看到形声字的声旁有的兼示意义这一客观事实,曾经提出‘右文说。”由此推断,对“树”的本义光从形旁来推断有失偏颇。那么,“树”的本义究竟是什么呢?[3]

“树”的声旁是“尌”。《说文》云:“尌,立也,从壴(音zhù)从寸,持之也。”清代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云:“尌,立也。与人部‘侸(音shù)音义同。今字通用‘树为之。‘树行而‘尌废矣。”从段氏的解释不难看出,“树”和“尌”在古代意义相同,因而相通,并且前者代替了后者。因此,“树”的本义应是“尌”的意义“立也”。段氏在对“树”作注时说:“‘树,木生植之总名也。植,立也。假借为尌豎字。‘从木,尌声。形声包会意……籀文从豆不从豈者,豆柄直,亦有直立之义……寸则为手植之也。”因此《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动词义条下“栽种;种植、培植”之义,当为其本义。其余,特别是“名词,树木”之义当为其引伸之义。《诗经·小雅·巧言》“荏染柔木,君子树之”中的“树”,《淮南子·原道》“夫萍树根于水,木树根于土”中的“树”,《管子·权修》“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中的“树”,均当此义。[4]

综上所述,在“木”和“树”已经并存的情况下,“木”是名词,“树”是动词,人们当然会将“树类植物”称之为“木”,而不会将其称之为“树”,至于后来因为木字是构成树字的基础,意义关联密切,“树”的意义延伸为“木本植物的总称”,应该另当别论。因此,古人在运用“木叶”和“树叶”时,也许就不复杂了:在日常生活中是用“木”和“木叶”,还是用“树”和“树叶”,完全按照自己的习惯或喜好来决定;在进行文学作品创作时究竟是用“木”和“木叶”,还是“树”和“树叶”?必然会根据塑造艺术形象的需要来决定。[5]

参考文献

[1][汉]许慎.说文解字.[M]中华书局出版社,1963.

[2][汉]许慎撰.[清]段玉裁注.说文解字注.[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

[3]臧克和、王平订.说文解字新订.[M]中华书局出版社,2002.

[4]郭锡良等.古代汉语.[M]语文出版社,1992.

[5]周秉钧等.古汉语纲要.[M]湖南人民出版,1981.

猜你喜欢

木叶字义树叶
辣木叶水提取物减缓奥氮平诱导的小鼠糖脂代谢紊乱
树叶的不同称呼
立冬即事二首其一
“啸”的历史与字义变迁
查字典如何选择字义
一片树叶
谁曾见过风
一把破扇引发的“憾”与“撼”
超声波法提取长白楤木叶皂苷及其组分分析
小树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