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德育生活化的对策研究

2018-01-24张苏伟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8年48期
关键词:幼儿教育生活化德育

张苏伟

摘要:人之初,性本善。人性本善,而从小培育幼儿正确的道德观念,则会使其从小便形成正确的世界观,相应的,幼儿的德育主要来源于生活的教育,因此对于幼儿的德育,应当回归幼儿的主体位置,从生活出发,使其生活化。

关键词:幼儿教育 生活化 德育

从目前世界范围内的数据研究来看,幼儿教育水平近年来迅速提高,尤其是在中国的幼儿教育,发展更为迅速,以至于发展出现胎教模式,但是研究表明,幼教仍旧停留在智育阶段,而对德育的涉及则是少之又少。从国内外研究表明来看,幼儿德育大多数还处于理论阶段,实践阶段少,并且呈现封闭化、碎片化等特点,而且幼儿德育脱离生活,与实际生活不接轨。

德育是教育的主题,智育是教育的主体,幼儿教育缺少德育就像人缺少了灵魂,而智育就好比人的身体,目前来看,幼儿教育只停留在智育领域,幼儿的智力得到空前开发,然而并未对其道德进行教育。对幼儿进行德育,仅仅依靠说教传授的方式是不可行的,幼儿理解能力偏低,对道德的含义无法拥有正确的认知,因此,对于幼儿的德育,还应回归生活,回归现实。[1]

一、幼儿德育问题的提出

德育是教育事业中永恒的精髓,是教育事业的灵魂,一个没有太高知识文化的人或许生活不是很好,但是一个没有道德的人是无法立足的。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能使得人快乐幸福地生活。德育作为教育的核心和精髓,在幼教中应当以情感教育为主,注重情感教育作用的潜移默化的特性,以深远持久的影响来改变幼儿的心智模式。[2]

道德并非来源于课本知识讲解,而是来自于实际生活中长辈的一言一行,因此,生活化教导是德育的根本途径。[3]

二、幼儿德育的特点

孩子处于幼儿期,可以说是懵懂无知,并不能完全理解成年人的一举一动,而幼儿德育又是一个先于幼儿本体存在,继而对幼儿实行教育的活动,它以社会普遍承认的道德准则为基础,要求幼儿遵守而非从幼儿本身内在出发。因此,在对幼儿进行德育时,不管时家长还是幼师,均容易忽视幼儿的主体地位,忽略对幼儿的榜样作用,将道德作为一种外在修养,对幼儿进行刻意的说教,此时,幼儿处于被动的服从地位,并未感受到内在需要的满足感。

对于幼儿的德育,成年人往往容易先入为主,左右幼儿的情感,忽视受教者的主体特性,而主体性是人类不论是成年人或者是未成年人乃至婴幼儿在面对客观存在是所能表现的所处态势的主动功能性特征,它包括自主选择性和能动创造性,对于幼儿教育来说,幼儿所表现出来的主体性主要是自主选择性。

幼儿德育的过程中,幼儿始终处于德育的主体地位,这在大部分教育领域都是成立的,但是当前对于幼儿教育,幼师往往先入为主,类似于中国大多数教育行业,取代幼儿的主体地位,幼儿处于被动地接受道德知识,而非主动模仿道德榜样来学习道德规范,但是大多数幼师把德育当成了简单的道德知识的灌输和道德行为的训练,并没有从幼儿的角度出发,没有引导幼儿主动学习道德榜样,德育始终处于他律阶段。

人们可以把马儿引到河边,却并不能强迫马儿喝水,也不能强迫马儿过桥,因此,要想达到德育的根本目的,还得回归幼儿的主体地位,幼师起到引路人的作用。

三、当前幼儿德育迷失方向的原因

1.教育活动具有功利性

不管是小学教育、中学教育甚至是大学教育,都具有相当强的功利性,而幼教也不可避免地沾染上了功利性。孩子做得好,就会受到大人表扬,大人出去也倍有面子,反而如果孩子做得不好,家长就会批评责骂,因此,许多孩子表现得乖巧懂事,并非出自于内心,而仅仅是为了得到家人得认可。

需要注意得是,目前在国内,关于幼儿德育主要有以下两种基本认识,一种认为幼儿德育主要是在道德层面的教育,需要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另一种认为幼儿德育是向幼儿灌输品德教育,培养其良好的品德素质,使其能顺应社会总体道德取向。不难看出,两张认识都是基于社会总体道德取向和核心价值观来界定的,而非基于幼儿自身的需求和学习动力来界定。这两种界定均强调德育功利化的价值取向,强调幼儿德育必须为社会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忽视了德育的最终目的是促进人的发展。

2.德育的灌输性和单向性

德育的过程实际上是幼儿主动向成年人学习的过程,但是目前大多数德育幼师以强调灌输为主,单方面地对幼儿灌输社会价值取向,以至于部分幼儿出现错误的价值取向,比如有些幼师通过“孔融让梨”这一案例分析的时候,就分析出以下言论:即使自己不吃,也要把好吃的先让给别人,而不是分享。这种错误的教育极容易导致幼儿形成偏激的心理。

3.德育方法的失误

部分幼师奖惩机制的不合理,往往导致德育活动给的功败垂成。对于幼儿来说,任何物质的或者是精神奖励都会给幼儿带来一定影响,如果幼师奖励不合时宜,幼儿的心智模式且未成熟,便会起到相反的作用,因此,幼师的奖励需要符 合幼儿的需求特征。

四、幼儿德育工作的途径

1.提高幼师的道德素质和技能水平

幼儿处于人生的空白期,如同一张白纸,好的幼师可以绘出丰富多彩的画面,因此幼儿园在招聘幼师的同时,需要对幼师的素质以及知识进行双重考核。对优秀的幼师进行嘉奖或者升职,对成绩差的幼师进行批评或者是解聘,以此进行激励措施,提高幼师的水平。同时,摆出优厚的条件招聘幼师,优化师资,提升整体幼师教学水平。

2.家园结合,促进德育的生活化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促进德育的生活化,不仅仅是幼儿园幼师的职责,更是家长不可推卸的责任,父母需要以身作则,在日常生活中为孩子树立道德榜样,使孩子从内而外地主动学习。与此同时,家庭和幼儿园密切联系,增加对孩子的关注度,关切孩子健康茁壮成长。

3.兼顾孩子和社会的需要

以孩子为出发点,毕竟孩子是德育的主体部分,照顾孩子的情感需要和心理需要,回归幼儿的主體地位,同时兼顾德育的社会价值,必须将幼儿发展与社会取向有机结合起来,既要考虑个体需要,也要使得个体顺应社会的发展趋势。以人的发展促进社会前进,以社会进步带动人的更高层次发展。

结语

德育的生活化终究是需要回归社会和家庭生活,同时需要注意幼师的教育水平,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家长要在日常生活中孩子树立榜样,对孩子进行榜样教育,避免德育的功利性和单向性,以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作为德育的根本目的。

参考文献:

[1]蔡琼.幼儿园品德教育的思考与实践[J].作文成功之路(中旬),2015,(3):10-10.

[2]卞艳明.幼儿园生活化德育的实践研究[J].考试周刊,2016,(64):180-180.

[3]王丹.浅谈幼儿园一日生活中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J].未来英才,2017,(1):207.

猜你喜欢

幼儿教育生活化德育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如何有效利用游戏实施班级管理
音乐与科学有效整合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