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普通高校工科专业实践类课程教学问题探析

2018-01-24陈晨程婷田园申玉香师一粟

绿色科技 2018年1期
关键词:工科专业理论教学实践教学

陈晨 程婷 田园 申玉香 师一粟

摘要:指出了我国普通高校工科类专业在高校人才培养层次的定位、自身优势与强势学科的辐射、人才培养方案的设置、实践类课程的设置方面均存在一定的问题,削弱了这类院校人才培养的竞争力。在分析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后,提出了加强该类院校学生在知识应用能力方面的培养,制定相应的学科辐射目标与人才培养计划,提高专业设置中实践类课程所占比例,以及将市场和企业因素融入到实践类课程内容设置中的措施,以切实促进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关键词:工科专业;实践教学;理论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8)01-0224-02

1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我国的高等教育无论从规模还是从质量上都有了大步的飞跃。高等院校对于人才质量的培养越来越重视,而相应的对于人才培养方案中课程体系的设置也在有意识地逐步优化[1]。对于高校理工科类专业人才的培养,特别是工科类学生的课程设置,其大多数都是采用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相互结合,相互补充的形式,这样有助于切实提升我国工科类专业学生的工程实践与应用能力,为毕业后从事复杂的工程项目设计或者运营工作提供良好的基础。

然而,纵观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以及对比各个高等院校在工科类专业人才培养方面的课程设置,笔者发现一些高等院校,特别是普通高校工科类专业的课程设置与课程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其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①课程设置中理论课程的比例占整个人才培养方案中所修课程的绝大多数,而实践类课程所占比例相对较少。②单门专业课程的设置中理论学时偏高,实践课时偏少。③实践类课程的内容在设置方面与市场、企业与行业严重脱节。这就导致我国普通高校培养出来的工科类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不足[2],毕业后严重不适应外面的市场和企业。这就造成了两个方面的不良影响。一方面大量的工科专业毕业的学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岗位;而另一方面对于企业而言,大量的科技应用类企业招收不到高级的工程技术人才,严重缺少有力的工程技术支撑从而限制了企业本身的发展。研究就以上3个问题展开深入的讨论。

2 问题探析

2.1 高校人才培养层次的定位问题

就目前而言,我国高等院校可以划分为几个层次:第一类为“985工程”院校(“双一流”建设高校);第二类为“211工程”院校(“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3,4];第三类为普通高校中的实力较强的高校;第四类为普通的高等院校。其中,尤以第四层次的普通高校在我国高校数量,以及招生人数方面为最多。以环境工程专业为例,目前这四类高等院校的本科在专业定位、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方面大体相似。这就造成了不同层次的高等院校在人才培养方式上同质化,没有体现出其该有的差异性与明确的目的性。而高校由于本身在国家拨款、省市级拨款、师资力量、科研项目方面存在的巨大差异,使其按照类似人才培养方案培养出来的学生在各项能力方面均差异较大。

2.2 高校自身优势与强势学科的辐射问题

目前大多数普通高校工科类专业对于人才的培养并没有充分发挥各自学校本身的优势和优势学科的辐射作用。我国各个高等院校本科教育阶段的工科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大体雷同,没有充分发挥自身的办学特色与专业特色,进而造成培养出来的工科类学生缺乏就业的竞争力。事实上,我国数量庞大的普通高等院校无论在办学特色,还是在优势专业上,均形成了自身或者结合地方特点的办学风格,这样的优势学科在每个高校的名称与数量上是不同的。而大多数设置的其它非优势的学科与专业并没有与优势学科的特色进行结合与靠近,因而在人才培养方面毫无优势。

2.3 人才培养方案的设置问题

大多数普通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的设置有待改进与优化[5]。目前我国四年制本科教育多以培养学生的知识能力为目标,因而大量的学时被用于学习公共基础课程和学科基础课程,这就导致普通高等院校工科类专业的学生严重缺乏相关的工程设计能力、实验技能和操作技能的培养。这一方面造成我国高校工科类专业与理科类专业培养出来的毕业生同质化,另一方面也造成了工科类的毕业生在找工作时的文科化。

2.4 实践类课程内容的设置问题

我国大多数普通高校工科类专业实践教学的项目的设置都是基于理论教学,其学习的内容多以实践和延伸理论教学中的知识为目的。这就造成了在有限的实践教学课程与有限的学时中,学生的实践技能没有得到真正的培养。学生在实践课程的学习中,仅仅是验证一些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或者是一些传统实践项目的简单熟悉与重复。实践课程内容的设置与市场、企业与行业脱节,投有引入最新的实践内容要求,或者创新性的实践能力培养方式。因此,在名义上的实践内容与实践学时的增加,并没有在真正意义上增强学生的应用与动手能力,未能从质量上达到有效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目的。

3 建议与措施

(1)普通高校加强其学生在知识应用能力方面的培养。我国高等院校中第一层次和第二层次高校以培养硕士研究生与博士研究生为主要目的,而第三层次与第四层次高校多以培养学生的知识接受与运用能力为目的,这与其高校本身的定位是相适应的。第三层次高校的强势专业也可以这样定位,但是第四层次中的大部分学校和大部分专业在以培养学生理论知识能力为主要目的就会显得不妥。由于各个高校招收学生生源的不同,学生本身的素质和能力存在较大的差异性。

第三层次与第四层次高等院校招收的学生在综合素养方面很难达到第一层次与第二层次高校学生所达到的知识和能力水平。同时,如果这类高校又没有培养出学生的高人一筹的知识运用与实践能力,一方面导致这类工科专业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不高,另一方面也阻碍了我国部分高校对于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的源头。因此,每一种层次的高校都应该找准相应的定位,根据学校自身发展特点与规划、生源特点的不同而及时调整和改良自身的人才培养方案,突出其培养特色,提升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2)各个高等院校应该从自身特色和优势学科出发,深入分析自身的特点与优势,以及其它相关专业的特点,制定相应的学科辐射目标与人才培养计划。通过各个高校自身的优势学科对相关临近专业的辐射作用,提高其它专业的优势和特点,进而形成具有自身高校特色的人才培养学科群。

(3)提高专业设置中实践类课程所占比例,增加学生动手能力与实践应用能力。在普通高校工科类专业人才的培养方案与专业设置中,调整理论课程的比例,降低其在专业总学分中的比例;提高实践类课程教学在专业设置中的比重。此外,在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课程设置中,也不能一味地设置过多的理论学时,需要增强实践环节的课时比例。普通院校工科专业培养的学生不仅注重其理论知识的获取,同时更需要重视其实践能力的培养与提升。

(4)在实践课程的设置上紧跟企业与行业的步伐,从課程内容上加强实践课程的有效性。高校工科类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实践类课程的设置,应当适当的加入市场因素和企业因素,在课程内容设置上结合现代企业与工业元素,通过实践课程学习,能够切实提高学生工程应用能力,以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和社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钱国英,王刚,徐立清.本科应用型人才的特点及其培养体系的构建[J].中国大学教学,2005(9): 54~56.

[2]薛玉香,王占仁.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6 (1): 149~153.

[3]钟秉林,方芳,一流本科教育是“双一流”建设的重要内涵[J].中国大学教学,2016(4):4~8, 16.

[4]洪大用.在“双一流”建设中大力加强本科人才培养[J].中国大学教学,2016(4):9~15.

[5]刘智运.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和实施要点[J].中国大学教学,2011(1):12—15.

猜你喜欢

工科专业理论教学实践教学
和谐教学法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
谈外科学教学的几点体会
嵌入式系统课程“中断、异常与事件”教学实践及启示
武陵山片区教授工科专业制图课程的思考及改革建议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高职院校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刍议
《数据库高级应用》教学创新方法研究
地方院校工科毕业论文存在的问题与新的解决模式
电气设备控制课程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一体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