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家族民间美术在地方民族高校美术教育中的传承现状调查与分析
2018-01-24吴工黄绍泓田爱华
吴工+黄绍泓+田爱华
摘要:土家族民间美术是土家族民众的智慧结晶,是中国少数民族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近些年来,许多高校美术专业陆续把民间美术引进课堂以加强其传承发展。本文以湖南吉首大学为对象,试图通过调查全面了解土家族民间美术在地方民族高校的传承现状,并通过深入分析之后,总结在传承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不足。
关键词:土家族;民间美术;高校;美术教育;传承
土家族民间美术是土家族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形成的智慧结晶,它体现了土家族民众独特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是我国少数民族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珍贵资源。中国传统文化的种类繁多,各放异彩,而土家族民间美术无疑是中华文明长河中的一颗璀璨明珠。近些年来,关于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意识越来越强,力度越来越大,关于保护与传承的研究成果越来越多,其中探索以高校美术教育为手段推动民间美术传承的理论成果非常丰硕。而地方民族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主要就是培养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行业需要的高素质、创新性、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作为民族高校的美术专业教学肯定是要扎根本土,体现特色,适应需求,此正与少数民族民间美术在传承上的需要相契合,笔者以湖南吉首大学为对象,就土家族民间美术在该校的传承情况展开调查,现分析总结如下:
一、 高校的支持力度不足
民间美术要想在高校的美术教育中得以传承和发展,离不开学校层面的各方面支持,因为教学的计划、大纲、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皆是在学校的主导下进行,下面的二级学院在展开民间美术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成立民间美术实验室,校外民间美术教学实践基地,邀请民间艺人、专家学者讲座和开展交流等,这一系列的教学安排都需要学校的资金投入,如果得不到学校的扶持,民间美术在高校的传承可谓举步维艰。《全国普通高校美术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设置指导方案》对美术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有总量、结构、比例方面的规定,其中专业课程特别是实践课程被大量压缩,加上作为学校管理层观念陈旧、照搬全国其他美术院校的课程设置模式,将国、油、版、雕等绘画形式仍然放在一个首要位置进行,民间美术的课程设置空间非常狭小,从吉首大学美术学专业的课表来看,四年的专业教育只开设了民间美术欣赏和民间美术采风两门课程,这对于民间美术在高校美术教育中的传承可谓是杯水车薪,而此主要源于教育管理层的思想僵化,加上由于管理者的意识不足,对民间美术的物质投入随之亦会少之又少,他们对民间美术在高校的传承力度上表现出极大不足,而此却为传承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
二、 学生对民间美术的认识肤浅
高校全面扩招以后,大学美术专业学生人数陡增,学生的整体质量快速下滑,而且现在的大部分美术专业学生都会经过短暂的速成训练进入校门,学生的美术人文素养、审美意识极为薄弱,专业技能差到让人担忧,更谈不上学生能通过专业积累悟通艺术的本质规律,明白美术创新的根本所在,即使有少数专业基础较好的学生,也大多是沉浸于国、油、版、雕等主流画种技巧的学习,很难意识到民间独特审美系统对主流画种创作的宝贵价值。另外,现在的美术专业学生由于受实用主义的影响,热衷于设计类专业的学习,新生开学以后,要求从绘画专业转入设计专业的学生络绎不绝,而当今我们对设计类学生的培养,软件的学习胜过对审美的学习,大一过后几乎不再接触绘画,对民间美术的学习更是无从谈起,还有一些学生认为民间美术是一种落后、简陋、原始、粗糙的视觉艺术形态,与他们心目中高大上的绘画形式、设计元素风马牛不相及,对民间美术的关注可以说连斜眼相顾都谈不上,让他们主动花时间进行民间美术的学习更是天方夜谭。
三、 课程设置不科学,实践教学环节缺失
土家族民间美术在地方民族高校的传承最终要落脚到教学这个环节,如何进行相关的课程设置,是高校美术教育中的重要方面。笔者通过调查发现,吉首大学美术学专业课程基本上与其他艺术类、综合类大学的美术专业无异,在数量上只设置了民间美术欣赏、民间美术采风两门课程,并且课时量极少,在课程内容上,民间美术采风对象大多是北上广、南部沿海以及汉族地区的文化遗产考察,对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风情、文化遗产考察极少,还有民间美术课程没有权威的高质量教材,教学中运用的资料大多是教师通过简单的资料收集形成的教学讲义,另外,关于民间美术的实践课程几乎为零,只是在版画课程中有一点涉猎,也无校外的教学实践基地。这样一来,学校关于民间美术的教学设置基本上是少得可怜的一点理论知识,实践教学环节严重缺失。而民间美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既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更要侧重于实践环节,而这种只有理论没有实践的“纸上谈兵”,其传承的效果可想而知。
四、 师资力量薄弱
教师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主体,是一切教育目的最终得以实现的最基本、最直接的基础,是教学活动中知识经验的传递者,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土家族民间美术若想在高校的美术教育中得到很好的传承,离不开优秀的专业教师。从现实情况来看,吉首大学的民间美术课程基本上没有实践环节,学校的专业教师几乎没有参与,而少得可怜的一点理论课程,也是由其他专业的教师兼任,因为在教师层面,传统的国、油、版、雕等专业老师由于没有对民间美术引起重视,所以也不会把自己创作的源泉和创新的灵感移焦到民间美术这个点上,这样,民间美术课程只得由其他专业教师滥竽充数,而在高校传承和发展民间美术的起点在于教师,并且要有优秀的民间美术教师,因为教师是促进和发展土家族民間美术的重要载体,所以,到目前为止,吉首大学的民间美术教师队伍建设相当薄弱,师资力量相当缺失,学校应该推荐一些专业教师走进田野学习,去优秀的艺术院校进行深造,以此充实民族高校的民间美术师资队伍。
综上所述,土家族民间美术在民族高校的传承存在许多问题,传承现状不容乐观,作为民族高校一定要认识到民间美术的价值,主动承担起传承与发展民间美术的重任,采取各种措施突破眼前的局限,建立有利于民间美术在教育中传承的各种条件,让民间美术在高校的传承落到实处。
作者简介:
吴工,黄绍泓,田爱华,湖南省张家界市,吉首大学美术学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