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机创大赛的参赛学生心理特征的研究
2018-01-24肖晓萍李自胜
肖晓萍 李自胜
【摘 要】以参赛学生为载体,通过问卷调查和参赛过程实地观察等手段,了解其在参赛过程中的心理变化过程及其主要表现特征,分析产生原因,并从如何对待比赛、看待困难和培养团队意识等方面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实践表明,该方法能有效疏解学生在参赛过程中的种种问题,进而提高参赛作品的质量。
【关键词】参赛学生;心理特性;团队精神
Research of 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Undergraduates Based on Mechanical Innovational Design Competition
XIAO Xiao-ping LI Zi-sheng
(Center of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Southwest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ianyang 621010,China;School of Manufacturing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Southwest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Mianyang 621010,China)
【Abstract】Taking the students as the carrier,their psychlolgical process change and major expressive characteristics aer known through a series of questionnaire survey and field observation in the process of competition.The reasons for these are analyzed. Finally ,the corresponding solutions are put forward from several aspects such as how to deal with the competition,view the difficultities and train the team spirit. The practice shows that this solutiongs can relieve many various problems during the competition effectively,and the entries are also improved.
【Key words】Students of competition;Psychlolgical characteristics;Team spirit
0 引言
全國机械创新设计大赛慧鱼组竞赛是广泛被学生认可的机电类科技创新活动之一,对机械或机电领域人才的培养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通过参加此类比赛,可以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设计能力,使学生能够为解决实际问题而主动去学习相关专业知识,变被动接受为主动索取知识。因此,国内许多高校如哈尔滨工业大学、吉林大学以及西安交通大学、西南科技大学等均非常重视此类比赛,历经宣传与动员、报名与培训等前期的知识熟悉与掌握,后期参赛作品主题确定与构思、设计与搭建、调试等校内选拔,到进一步完善作品、比赛现场讲解与演示、答辩等过程,每一环节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与参赛学生的心理变化及其过程息息相关,从而研究参赛大学生的心理活动特征,对提高参赛作品质量、充分挖掘参赛学生的创新能力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西南科技大学工程技术中心从2007年开始组织参加全国机械创新设计大赛慧鱼组竞赛,至今为止已经参加过五届的比赛(第三届(“绿色与环境”—“环保机械、环卫机械、厨卫机械三类机械产品的创新设计与制作”);第四届(“珍爱生命、奉献社会”—用于救援、破障、逃生、避难的机械产品的设计与制作);第五届(“幸福生活-今天和明天”—休闲娱乐机械和家庭用机械的设计和制作);第六届(“幻?梦课堂—教室用设备和教具的设计与制作”;第七届(“服务社会—高效、便利、个性化”)),皆取得了不菲的成绩,共计获得一等奖两项,二等奖八项,三等奖四项,同时也组织过四届校级选拔赛。作为指导老师,在参加过多次校级、省级以及国家级竞赛的指导工作过程中,发现参赛学生存在如下心理活动和产生的问题:
(1)在准备参赛作品的过程中,团队的创意和想法较好,可是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不知如何解决,以致于耽误了比赛过程中最宝贵的时间,无法为后面多种方案的最优选取赢得更多时间;
(2)某些学生缺乏韧性,遇到困难,很容易放弃;
(3)团队意识薄弱,分工不明确,队员之间相互依赖、缺乏奉献精神或我行我素、单枪匹马、孤军作战等。
上述问题基本上能够反应学生在参赛过程中的主要心理活动,其作为参加竞赛的主体,在该过程中的心理变化必然影响着比赛的结果。如果指导教师能够及时发现和了解该类现象,通过耐心疏导、精心引导、尽心教导和悉心领导学生等适当的方式,解决他们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定能充分发掘学生们的潜力,对提高参赛作品质量以及获取高层次奖励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因此,本文主要以慧鱼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为载体,通过对学生在参加比赛设计与制作过程中以及赛后的心理状态进行跟踪调查、分析和研究,讨论相应解决问题的方法,期望能增加学生参赛的自信心和必胜心。
1 研究对象、方法和结果
以机械学院、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学院以及国防学院等大二、大三、大四的本科生大学生为调查研究对象,与科技竞赛活动经验丰富的指导老师和心理学老师沟通、交流与探讨,查阅各种文献资料,归纳大学生在参赛过程出现的一些比较典型的问题,如:团队意识、遇到困难时是何种心理、在情绪或者行动上是怎样显示或表示出来、当学生因某种原因表示要退出比赛,老师应寻找何种方法进行疏导和沟通等设计问卷调查表,如表1所示。采用网络调查与现场问卷调查等方法,统计与分析原因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通过对全校800名相关专业同学调查与统计结果如下表2所示。endprint
表1 参赛大学生心理状况调查表
图2 统计结果图
2 心理特征主要表现与分析
2.1 遇到困难立即退缩和放弃
学生参加竞赛既有热情,又有自发性、局限性和一定的盲目性。随着参赛过程的不断深入,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些失误、遇到一些困难。当困难不能顺利解决时,有些学生开始烦躁、心神不宁、不知所措,有些学生自然就会想到放弃,通过分析调查结果发现,有80%左右的学生在参加比赛的过程中遇到阻力有退缩的想法,假若稍加努力之后发现还是无法解决问题,更加坚定了放弃的信念。这些特征主要表现为:在行为上对指导老师躲躲闪闪,情绪低落,态度消极,不按时到实验室或者几天都不见踪影,不主动跟老师交流等。
2.2 团队意识淡薄
现在大多数大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在成长过程中以自我为中心,不太会为别人着想,也不去主动和同组同学沟通和交流。在比赛项目实施过程中总会出现个别学生总是瞧不起同组学生、我行我素的现象。通过调查发现有85%左右的大学生存在此类问题,观察发现本来是同一组的同学,每次来的时候都是一人,问起这组其他的人呢,摇头不知道。这充分说明该组同学缺乏沟通,喜欢自我为中心,不想了解和发现他人的专业特长以及发掘他人的优点,没有团队协作意识和组织管理、协调沟通的能力。
2.3 盲目自信,心理压力大,注重成败
参加比赛的过程是学生经受考验、锻炼意志和学习提高的好机会。在自主设计与制作过程中,盲目自信,认为本组作品最优,不能好好地吸取和听取别人的意见。正式参赛的过程中,当看到其他高等院校的作品,与本组的作品相比时觉得自己组作品又不如别人,这时会产生自卑情绪,从而使得学生心理负担过重,既害怕由于自己原因而连累大家又担心拿不到好的名次,对不起学校、老师和家长,辜负了项目组同学期望,更害怕同学耻笑。实际上,过大的心理压力往往会严重影响比赛的发挥。基本上每届比赛中都有学生由于心理压力过大导致实物演示、講解、答辩时出现失误。因此,这类情况主要归结为:赛前盲目自信和赛时自卑,落差过大,太过专注于成败,太在乎他人的看法和个人的得失,从而引起学生心理压力大。
3 正确对待的方法
3.1 正确对待困难和失败
在参赛的过程中,若有同学出现此类情况,一定要耐心疏导学生,同时用以前参赛学生的事例让他们坚定信心,然后再帮助他们分析问题,指明解决问题的方向。学生们在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工程意识得到强化,心理素质得到锻炼,个人综合素质得到提高。2014年全国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中,有一个项目组学生设计与搭建的“线切割教学示教装置”经过几番曲折最终获得全国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一等奖。其实该项目在实施过程中,一直是断断续续、几近难产。从最初的方案构思与设计,到机构运动示意图绘制、功能分解及其结构设计、部分零件的加工制造、软件程序的编写和调试等,都是磕磕绊绊。但该项目组三位学生能够正确面对困难和失败,使得该项目从一张谁也看不懂的草图变成了一件与真实线切割机床功能类似、足以满足教学需要的示教装置。在后来的参赛经验交流会上,该项目组同学向其他学生分享了参赛经验并展示了该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相关资料,包括:看不懂的机械结构图、看得懂却又不能动的机构简图、设计合理的零件图、装配图以及三维动画和部分加工制作视频、安装调试照片、实物照片等。这一切让备战第七届机创学生倍受感动和鼓舞,明白了在比赛过程中遇到困难的必然性,懂得了成功贵在坚持,消除了大家对机械创新比赛的敬畏感,调动了参与机创活动的积极性,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3.2 培养团队意识
团队精神,是大局意识、协作精神和奉献精神的集中体现。其成员要热爱自己所属的团队,有着明确的团队观念、团结合作,各尽所长。通过共同的努力使得团队的成效远远大于个人之和。一个真正的团队应该有共同目标,其成员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和相互合作,以达到团队集体的成功。对于缺乏团队意识的学生,不仅要批评教育,还要用事实让他们明白自己在某些方面确实不如其他同学,在大工程背景下单打独斗是很难保证项目顺利完成的。有一名学生,他的动手能力、设计与搭建、创新思维能力都很出色,但团结协作能力较差。每次大赛,他都有几个创意很好的项目,但最终能实施下来的很少。即使项目实施下来了去参赛,可结果也不太理想。他很苦闷,因为在整个实施过程中基本上就他一人忙乎。经过多次交流与沟通,他明白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不足,一个人无论多么能干,毕竟精力有限,单打独斗是不可能出成果的,只有充分调动团队中每位成员的积极性才能事半功倍。所以在参加2016年的全国机械创新设计大赛时,他特别注意项目组内部交流、沟通、分工、协作,最终拿到了一等奖的好成绩。
队员们在赛后感言中曾经这样写道:“比赛是一件团队协作的事情,单凭任何一人,哪怕他能力再突出,也很难取得好的成绩”;“团队是无可匹敌的,任何个人都是没办法超越的!就像古语说的那样,一个诸葛亮难敌三个臭皮匠。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完美的团队”;“合理的处理好组员的关系就是胜利和成功的秘诀之一”;“拥有强烈的责任心,把团队目标和自己职责牢记于心,自觉、创造性完成任务,正是对作品和团队的这份责任心,支撑着我们克服了技术上、思想上的难题”。这些深刻的感悟是学生在课堂上得不到的,是参加竞赛获得的一笔无形财富,将使他们受益终身。
3.3 以平常心看待比赛
当学生在参赛时出现心理压力大的情绪时,作为指导教师,一定要对这种心理进行疏导。让学生明白:在比赛中只要能发挥出正常水平就是成功,获奖不是目的,重点在于是在参赛过程中能够学到一些在课堂上没有学到的知识,能够了解别人在做的时候用到的一些方法。参赛是为大家提供一次工程实践的机会,构筑一个观摩其他高等院校的作品、扩大视野、增长知识的平台,搭建一座交流、取长补短、明确学习方向的桥梁。
4 结束语
作为机械创新设计大赛慧鱼组竞赛的指导教师,通过对参赛学生的心理变化过程及其主要特征表现方式进行分析和研究,得出了一系列解决方案,并以此应用到第七届的机创比赛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参赛作品的数量和质量也有一定的提高。最后,该方法同样也适用于其他任何级别、任何类型比赛学生心理特征的研究。
【参考文献】
[1]宋辉,等.新疆大学生足球运动员比赛过程心理状态研究[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6(2).
[2]杨叔子,等.再论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很重要——纪念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颁布十周年[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9,(5).
[3]李玲,黄旭仁.当好女诸葛导活创新路[J].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2010,6.
[4]杨淑艳.车工技能大赛参赛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J].学周刊上旬刊,2015,(3).
[5]任秀洁.基于大学生成才的心理素质培养探讨[J].职业时空,2012,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