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胺基螯合纤维的制备及其对Cu2+的吸附性能研究

2018-01-24陈兆文黄国庆刘大鑫

合成纤维工业 2017年6期
关键词:胺基螯合接枝

白 萌,陈兆文,黄国庆,刘大鑫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八研究所, 河北 邯郸 056027)

在铜(Cu)的开采、冶炼以及电镀、金属加工、电路板印刷等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含Cu废水,因不达标排放导致地表水和地下水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污水综合排放标准》[1]规定一、二、三级总Cu的最高允许排放浓度分别为0.5,1.0,2.0 mg/L;《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2]规定饮用水中Cu的上限值为1.0 mg/L。

目前去除水中Cu2+的方法主要有沉淀法、吸附法、离子交换法、膜过滤法、溶剂萃取法等[3]。离子交换法由于兼具污水治理与资源化回收的优势而为人们所关注[4]。螯合纤维是离子交换纤维的一种,具有丰富的离子螯合基团,对水中Cu2+等重金属离子有较大的螯合吸附作用,是离子交换法的重要发展方向[5]。梁志宏等[6]以腈纶、水合肼、氢氧化钠为原料制得羧酸钠型离子交换纤维,该纤维对Cu2+的吸附容量为106 mg/g。聚乙烯亚胺(PEI)是一种水溶性聚胺,大分子链上拥有大量的胺基N原子,使PEI具有很强的授电子性,对金属离子能产生很强的螯合作用,可用于纤维的改性,在含重金属废水处理方面有很好的应用前景[7-9]。张继国等[10]将PEI交联到羧甲基纤维素上制得PEI-羧甲基纤维素吸附剂,该吸附剂对Cu2+的饱和吸附量为250 mg/g。

鉴于螯合纤维和PEI处理含Cu废水的优异性能,作者应用两步法将PEI接枝到聚丙烯腈(PAN)纤维上制备出了胺基螯合纤维即PEI-PAN纤维,考察了PEI-PAN纤维对Cu2+的吸附性能。

1 实验

1.1 原料试剂与仪器

PAN纤维:0.88 dtex,中石化齐鲁分公司腈纶厂产;PEI:相对分子质量2 000,纯度90%,武汉强龙公司产;氢氧化钠、硫酸铜:分析纯,市售。

Nicolet 6700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美国Nicolet公司制;Quanta 430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美国FEI公司制;Uster Hvi 1000纤维检测仪:瑞士Uster公司制;AA-PinAAcle原子吸收光谱仪:美国PE公司制;pHS-25酸度计:天津市赛得利斯实验分析仪器制造厂制;SHZ-82恒温振荡器:常州国华电器有限公司制。

1.2 胺基螯合纤维的制备

1.2.1 PAN纤维的水解

将400 mL乙二醇与10 g有机碱加入到三颈烧瓶中,加热至110 ℃,此时加入8 g PAN纤维,于110 ℃下反应6h。反应结束后取出纤维并用无水乙醇洗净。

将2 g氢氧化钠溶解于20 mL水中,随后与380 mL乙二醇一起加入到三颈烧瓶中,加热至100 ℃,加入纤维于100 ℃下水解反应30 min。反应结束后将纤维放入1 mol/L的盐酸溶液中浸泡5 h以上,从盐酸中取出纤维并水洗至中性,放入干燥箱于70 ℃下烘干,可得到羧基纤维即PAN-COOH纤维。

1.2.2 PAN纤维的胺基化

将200 mL质量分数10%的PEI水溶液加入到三颈烧瓶中,加热至100 ℃后,加入8 g PAN-COOH纤维,于100 ℃反应4 h。反应结束后取出纤维,将产物水洗至中性,放入干燥箱内于70 ℃下烘干,获得胺基螯合纤维即PAN-PEI纤维。

1.3 胺基螯合纤维对Cu2+的吸附及再生实验

将0.1 g PEI-PAN纤维置于200 mL浓度为250 mg/L的硫酸铜溶液中,用硫酸调节其初始pH值至实验值,25 ℃下恒温振荡使吸附达到平衡,绘制吸附量对平衡pH值的曲线及吸附量对时间的曲线;将纤维分别置于不同浓度的硫酸铜溶液中,使吸附达到平衡,绘制吸附等温线。

再生实验:对吸附饱和的PEI-PAN纤维用不同浓度的盐酸洗脱,用1.0 mol/L的氨水再生。绘制再生率(再生吸附量占初始吸附量的百分比)对盐酸浓度的曲线;然后采用最佳浓度的盐酸洗脱,用1.0 mol/L的氨水再生,得到不同再生次数时的再生率。

1.4 分析测试

力学性能:采用纤维检测仪检测纤维试样的断裂比强度和断裂伸长率。

SEM分析:试样表面经喷金处理,采用20 kV热场进行观测,放大倍数为10 000。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采用Nicolet 6700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测定。

吸附量:采用酸度计测定pH值,用原子吸收光谱仪测定Cu2+浓度,按式(1)计算吸附量。

(1)

式中:qe为平衡吸附量;C0,Ce分别为初始时和平衡时溶液中Cu2+的浓度;V为溶液体积;M为Cu的摩尔质量;m为PEI-PAN纤维的质量。

2 结果与讨论

2.1 接枝率和胺基化反应程度

通过酸碱滴定法测得PAN-COOH纤维羧基量(N1)为1.9 mmol/g,PEI-PAN纤维的胺基量(N2)为5.8 mmol/g,平均每个PEI分子中含有46.5个胺基,接枝到PEI-PAN上的PEI量(N3)为0.125 mmol/g。根据胺基化反应可得式(2):

N4=((1-M1N2)+M2N3)N1

(2)

式中:N4为PEI-PAN中已接枝和未接枝的羧基总量;M1为PEI的重复单元相对分子质量;M2为羟基相对分子质量。

由式(2)可得接枝率(N3/N4)为8.72%。

根据胺基化反应条件可得式(3):

P=m1N3MPEI/m2

(3)

式中:P为反应程度;m1为胺基化反应中加入的纤维质量;m2为胺基化反应中加入的PEI质量;MPEI为PEI的相对分子质量。

由式(3)可得P为10.0%。

2.2 胺基螯合纤维的表征

2.2.1 力学性能

由表1可看出:纤维经过水解以后,断裂比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均下降;而经过胺基化反应后,两项参数又都提高,PEI-PAN纤维的断裂比强度甚至高于PAN纤维,这是因为PEI-PAN表面的PEI大分子接枝交联,提高了纤维的力学性能。

表1 纤维试样的力学性能Tab.1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fiber samples

2.2.2 SEM分析

从图1可以看出,PAN纤维表面光滑,经过第一步水解,PAN-COOH纤维的直径基本没有变化,经过第二步反应,PEI-PAN纤维的直径明显增大,这是因为接枝上去的PEI完全覆盖了纤维表面,表明反应程度较高。

图1 纤维试样的SEM照片Fig.1 SEM images of fiber samples

2.2.3 FTIR分析

从图2可以看出:PEI-PAN纤维在3 200~3 500 cm-1处有一个较大的吸收峰,这是PEI-PAN中的O—H和N—H的伸缩振动引起的;在2 924 cm-1和2 851 cm-1的峰为亚甲基中C—H的伸缩振动峰;2 242 cm-1是PAN的特征谱带C≡N的伸缩振动峰,可以看到PEI-PAN的C≡N特征峰较小,说明反应以后氰基量急剧下降,反应程度较高;PAN纤维在1 729 cm-1处的峰是第二单体中CO的伸缩振动峰,1 453 cm-1是PAN的最强谱带,是CH2的弯曲振动峰;PEI-PAN纤维在1 610 cm-1和1 556 cm-1处分别出现了酰胺Ⅰ带和酰胺Ⅱ带,1 610 cm-1是CO的伸缩振动峰,由于共轭结构以及氢键作用而发生了蓝移,1 556 cm-1是N—H的面内弯曲振动峰,1 396 cm-1和1 314 cm-1处分别是伯酰胺和仲酰胺中C—N的伸缩振动峰,1 198 cm-1是C—O—C的伸缩振动峰,1 068 cm-1是C—C的骨架振动峰。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经过接枝和胺基化反应,PAN纤维变为了目标产物PEI-PAN纤维。

图2 PAN纤维和PEI-PAN纤维的FTIRFig.2 FTIR spectra of PAN and PEI-PAN fibers1—PAN纤维;2—PEI-PAN纤维

2.3 pH值对PEI-PAN纤维吸附性能的影响

由图3可知:pH值小于1.0时,PEI-PAN纤维对Cu2+吸附量很少,这是因为pH值过低,溶液呈酸性,此时溶液中含有大量H+,PEI-PAN表面的胺基被质子化,不能与Cu2+螯合;随着pH值的升高,质子化效应减弱,吸附量增加,pH值为4.0~5.0时,吸附量趋于平衡。

图3 pH值对PEI-PAN纤维吸附性能的影响Fig.3 Effect of pH value on adsorption capability of PEI-PAN fiber

由此可知,PEI-PAN纤维不适用于pH值小于4.0的环境,本吸附实验采用pH值为5.0。

2.4 吸附等温线

根据PEI-PAN纤维对Cu2+的吸附等温线,并分别用Langmuir方程和Freundlich方程对等温吸附曲线进行拟合,如图4所示。

图4 PEI-PAN纤维对Cu2+的吸附等温曲线Fig.4 Adsorption isotherms of Cu2+ by PEI-PAN fiber——Langmuir方程拟合;……—Freundlich方程拟合

Langmuir模型用式(4)表示:

(4)

式中:q∞为饱和吸附量;b是吸附平衡常数。

常用的Freundlich经验式可用式(5)来表示:

(5)

式中:n,k为经验常数。

对吸附等温线进行拟合,由表2拟合数据可以看出,Langmuir方程拟合的相关系数(R)为0.998,实际q∞为327.7 mg/g,理论q∞为349.9 mg/g,说明PEI-PAN纤维的吸附行为符合Langmuir模型,属于单分子层吸附。PEI-PAN纤维对Cu2+的吸附为胺基与Cu2+的鳌合反应,胺基的孤电子对与Cu2+结合,属于化学吸附,表现出单分子层吸附的特征。

表2 Langmuir 及 Freundlich 方程拟合吸附等温线的相关参数Tab.2 Correlative parameters calculated by fitting adsorption isotherms to Langmuir and Freundlich equations

另外,表2中b为0.054 L/mg,根据式(4)计算可得到:Cu2+的浓度为5.0 mg/L(《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一级标准超标10倍)和3.0 mg/L(《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超标3倍)时,qe分别为74.4 mg/g和48.8 mg/g。说明PEI-PAN纤维既可用于高浓度含Cu工业废水的处理也可用于低浓度生活饮用水的深度治理。

2.5 吸附速率曲线

通过测定不同时间(t)下PEI-PAN纤维对Cu2+的吸附量(qt)得到吸附速率曲线,如图5所示。在吸附速率曲线上可以看到,吸附30 s时qt达到65 mg/g,吸附190 s时达到半饱和吸附量为164 mg/g,说明制得的PEI-PAN纤维是一种吸附Cu2+速率很快的吸附材料。

图5 PEI-PAN纤维对Cu2+的吸附速率曲线Fig.5 Adsorption rate curves of PEI-PAN fiber for Cu2+——一级模型;……—二级模型

Lagergren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11-13]可表示为:

qt=qe(1-e-k1t)

(6)

式中:t为反应时间;qt为t时刻PEI-PAN纤维对Cu2+的吸附量;k1为一级吸附反应速率常数。

基于固体吸附量的准二级方程反应动力学方程为:

(7)

式中:k2是二级吸附反应速率常数。

对吸附速率曲线用Lagergren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和二级反应动力学方程进行拟合,得到相关参数,如表3所示。

表3 两种模型的动力学参数Tab.3 Kinetic parameters of two models

由拟合数据可看出,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可以更好地拟合PEI-PAN吸附速率曲线,R为0.998。影响准二级动力学吸附作用的主要因素是化学键的形成,因此可以认为吸附过程以化学吸附为主。

2.6 盐酸浓度对再生率的影响

由图6可以看出,随着盐酸浓度的增加,PEI-PAN纤维的再生率先增加随后降低,由盐酸浓度为0.5 mol/L时的86%增加至1.5 mol/L时的99%,当盐酸浓度高于1.8 mol/L以上时,螯合纤维的再生率呈明显下降趋势。这是因为盐酸浓度由0.5 mol/L增加至1.5 mol/L时,溶液中H+浓度增加,Cu2+洗脱的量增加,再生更彻底,而浓度大于1.8 mol/L时,H+浓度的继续增加导致纤维表面胺基脱落,从而使再生后纤维吸附量降低。因此,为使纤维再生更彻底又避免胺基的破坏,选用1.5mol/L的盐酸进行再生。

图6 盐酸浓度对PEI-PAN纤维再生率的影响Fig.6 Effect of hydrochloric acid concentration on regeneration rate of PEI-PAN fiber

2.7 再生次数对再生率的影响

由表4可以看出,随着再生次数的增加,PEI-PAN纤维的再生率略微降低。这是由于在再生过程中,纤维表面的纤维绒毛在溶液的冲击作用下有所脱落,导致表面的胺基减少,纤维的吸附量略有降低。但从整体效果来看,PEI-PAN纤维的使用寿命较长。

表4 再生次数对PEI-PAN纤维再生率的影响Tab.4 Effect of regeneration time on regeneration rate of PEI-PAN fiber

3 结论

a. 制备的PEI-PAN纤维在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的前提下,对Cu2+的q∞可提高到327.7 mg/g;半饱和吸附时间为190 s;Cu2+的浓度为5.0 mg/L和3.0 mg/L时,qe分别为74.4 mg/g和48.8 mg/g。

b. 吸附再生18次后PEI-PAN纤维的再生率为97.5%。

c. PEI-PAN纤维既可用于高浓度含Cu工业废水的处理也可用于低浓度生活饮用水的深度治理,具有较好的产业化前景。

参 考 文 献

[1] GB8996—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S].

GB8996—1996,Integrated wastewater discharge standard[S].

[2] GB 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S].

GB5749—2006, Standards for drinking water quality[S].

[3] 顾平,武耘羽,刘阳,等.废水中除铜研究的最新进展[J].工业水处理,2017,37(5):1-5.

Gu Ping,Wu Yunyu,Liu Yang,et al.Latest research progress in the removal of copper from waste water[J]. Ind Water Treat,2017,37(5):1-5.

[4] Huang Jiajia,Zhang Xin,Bai Lingling, et al.Polyphenylene sulfide based anion exchange fiber: Synthesis,characterization and adsorption of Cr(VI)[J].J Environ Sci,2012,24(8):1433-1438.

[5] Zhou Dongju,Dai Libo,Ni Hui,et al.Prepar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polyphenylene sulfide-based chelating fibers[J]. Chin Chem Lett, 2014,25(2):221-225.

[6] 梁志宏,原思国,刘清,等.羧酸钠型离子交换纤维对Cu2+的吸附性能研究[J].合成纤维工业,2007,30(3):33-35.

Liang Zhihong,Yuan Siguo,Liu Qing, et al. Study on adsorptive property of carboxylic sodium ion exchange fiber for Cu2+[J].Chin Syn Fiber Ind, 2007, 30(3):33-35.

[7] Gao Baojiao, An Fuqiang,Liu Kangkai.Studies on chelating adsorption properties of novel composite material polyethyleneimine/silica gel for heavy-metal ions[J].Appl Surf Sci, 2006, 253(4):1946-1952.

[8] Yin Chunyang, Aroua M K, Daud W M A W. Impregnation of palm shell activated carbon with polyethyleneimine and its effects on Cd2+adsorption[J].Colloids Surf A, 2007,307 (1/2/3): 128-136.

[9] Chanda M, Sarkar A, Chen Z W.A superfast polymeric sorbent with multiple functionalities of cationic,anionic, and chelating types.Effect of pH and common ions on copper(Ⅱ) sorption capacity of the sorbent [J].J Polym Mater,2004, 21(1):21-29.

[10] 张继国,王艳,张琼,等.聚乙烯亚胺-羧甲基纤维素的合成及对金属离子的吸附性能[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14,30(3):15-20.

Zhang Jiguo, Wang Yan, Zhang Qiong,et al. Preparation of polyethyleneimine-carboxymethyl cellulose and its adsorption properties for metal ions[J]. Polym Mater Sci Eng,2014,30(3):15-20.

[11] Ho Y S, McKay G. A comparison of chemisorption kinetic models applied to pollutant removal on various sorbents [J]. Proc Saf Environ Prot,1998,76(4):332-340.

[12] Chabani M, Amrane A,Bensmaili A. Kinetics of nitrates adsorption on Amberlite IRA 400 resin[J].Desalination,2007,206(1/2/3):560-567.

[13] Ho Y S, McKay G. Pseudo-second order model for sorption process[J]. Proc Biochem,1999,34(5):451-465.

猜你喜欢

胺基螯合接枝
丙烯酸丁酯和聚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水相悬浮接枝PP的制备
猪皮胶原肽-锌螯合物的制备工艺研究
7种胺基键合硅胶的制备及其对重金属Pb2+的吸附
不同结构的乌鳢螯合肽对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3-甲氧基-6-硝胺基-1,2,4,5-四嗪化脲的制备、结构与性能研究
SBS接枝MAH方法及其改性沥青研究
响应面法制备小球藻多肽-钙螯合物的制备工艺
胺基硅醇JFC钻井液在渤海油田的应用研究
高接枝率PP—g—MAH的制备及其在PP/GF中的应用
EPDM接枝共聚物对MXD6/PA6/EPDM共混物性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