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乐于“倾听” 善于“表达”
——口语能力培养策略探讨

2018-01-24赵晓敏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2018年10期
关键词:倾听自然段蝴蝶

赵晓敏

教育要立足于学生立场,顺应学生的天性与发展规律,以学生的认知作为教学起点,紧贴学生的心灵层面组织教学,促进学生的成长与发展。

课堂是学生学习语文的主要场所,也是学生获得知识与经验的地方。然而,长期以来,以知识为中心的灌输式课堂模式仍然不在少数,致使学生的主体地位缺失,知识面窄,实践能力差。学生擅长用书面的形式表达观念和情感,而不善于口语交流。如何真正让课堂吸引学生的目光,让学生通过课堂学习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呢?

一、乐于“倾听”

“听”是学生获得信息的重要渠道,也是学生天生的一种本领。培养学生口语能力,首先要让他们学会倾听,学会用心听、细心听并认真思考别人话中的真正意思,记住别人话语中的重点,同时,学会倾听,也是对说话者的一种尊重。

1.利用语言,引导倾听

心理学研究表明,教师富有感染力、童趣、诗意的语言描述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其产生倾听的欲望,从而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以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练习2“我眼中的春天”为例,我在课堂上进行导入:“同学们,你们听!春风在轻轻哼着歌曲,仿佛告诉我们春天就要到来了。可是春天在哪里呢?其实春姑娘已经悄悄来到了我们的校园里,并给同学们准备了很多神秘的礼物,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找一找美丽的春天吧!”这如诗般的语言一下子将学生带入春天的意境中。

2.示范倾听

教师是学生学习与模仿的对象。要让学生学会倾听,作为教师首先要以身示范,认真倾听学生的讲话,倾听他们的需求,为学生做好榜样。比如,有位学生在与我的聊天过程中无意说道:“老师,明天就是我的生日了。”当时,我十分认真地说:“那老师提前祝你生日快乐了。”在第二天的课堂教学中,我让学生以“生日愿望”为主题进行口语练习,并在课后将自己准备的小礼物送给了这位学生,当时他非常惊讶地说:“老师,我也就随便一说,您就记住了。今天的生日我过得很开心。谢谢老师!”看到他高兴的样子,我相信在以后的学习中,他一定会用心倾听他人的讲话,至少能在课堂上认真听我说话。

二、善于“表达”

表达是学生描述客观世界、抒发情感的一种重要途径。课标中明确指出:“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由此可见,对学生口语能力的培养,除了引导学生倾听外,还要让学生在倾听的基础上学会表达。

1.选择贴近学生的话题,在对话中演绎精彩

从教育角度来讲,课堂是教师、学生和课本的一种智慧与激情相互碰撞的平台。只有在平等、自由的对话氛围中,学生才能乐于表达、敢于表达内心。在教学中,教师对话的对象是学生,只有选择贴近学生的话题,才能激起学生的兴趣,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促使他们去表达,并在对话的过程中发展个性,演绎精彩。以《台湾的蝴蝶谷》第1、第2自然段教学为例:

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1自然段,边读边思考从中你知道了什么。

生:我知道了台湾有很多蝴蝶。

生:我知道了台湾的气候十分温暖,特别适合蝴蝶生长。

生:我知道了台湾的蝴蝶非常美丽,景色也很美。

师:同学们真会读书,能够感受到蝴蝶又多又美,那么我们现在来仔细读读第2自然段的这句话:“一群群色彩斑斓的蝴蝶飞过花丛,穿过树林,越过小溪,赶到山谷里来聚会。”注意蝴蝶的动作描写,你认为这会是一群什么样的蝴蝶呢?

生:我认为这是一群十分聪明的蝴蝶。花丛比较矮,它们就飞过去,树林比较高,它们就穿过去,遇到小溪时,就会越过去。

生:我认为这是一群非常勇敢和顽强的蝴蝶,无论是遇到花丛、树林,还是小溪,都会勇敢克服困难。

生:我认为这是一群比较守时、守信用的蝴蝶,无论它们身处何方,到了每年春季都会准时参加聚会。

师:你们能从一句话中体会到这么多不同的内容,真的很了不起!尤其是有的学生能从中发现蝴蝶守时、守信用的特点,非常不错,这也说明了你在日常生活中也是这样的人。下面,请你们将这两自然段再次大声地朗读一遍。

很多教师在教学中会重点对“飞”“穿”“越”这几个字进行分析,但学生无法真正地感受到这些字的内涵,更无法调动学生表达的欲望。在上述教学中,笔者从学生的情感出发,引导他们进行自主阅读,并且边读边思考,在读中感悟蝴蝶的形象,这样,蝴蝶在学生心中就渐渐生动了起来,更容易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并在对话中演绎出一番精彩。

2.落实学生表达权利,让学生在自主发展中乐于表达

坚守学生立场的教学理念就是将课堂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在课堂上,教师应尊重学生,给予他们思考、选择与表达的权利,用一颗童心与学生交流,从内心热爱学生,精心研究学生学习的起点,科学地设计教学方案,让学生能在自主发展中乐于思考、乐于表达。

课堂上口语交际的过程就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过程,没有互动,口语教学就无法顺利实施。基于学生立场培养学生的口语能力,教师要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选择能够促进学生深刻思考、感悟语言的差异点,让学生在这种差异中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与意见。以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练习5“小小辩论会”一课教学为例,在教学中发现很多学生几乎都随身携带一部手机,虽然方便了与家人联系,但同时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为此,教师从学生的情感需求出发,利用这节口语课以“小学生该不该接触手机”为主题开展了一场辩论赛,让学生自由地表达想法,其中的精彩片段如下:

正方:我方认为小学生应该用手机,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手机已经成为人们相互交流必不可少的工具,不仅扩大了我们的知识面,也方便了我们的生活。我们可以看到手机的积极作用,第一方便教师传达学习任务;第二手机上的一些软件,可以帮助我们学习。

反方:我方认为小学生不应该用手机,现在低头族越来越多,因看手机出车祸、上课不集中注意力、沉迷游戏的现象屡屡发生。而且如对方所说用手机软件学习,我们班老师从来不用,我认为只要上课认真听讲和完成作业,学习成绩照样可以很好。

正方:刚才反方提出的沉迷游戏,我相信很多学生都能够控制自己,今天我们的关键词是“接触”,是指在家长和老师的引导下,适当地运用手机,而不是沉迷于手机。手机的好处有很多,比如,很多同学会忘记写作业,那老师就可以在微信或QQ上及时提醒。

反方:刚才对方所说,很多学生都能控制自己不沉迷游戏,但我们班很多同学都喜欢打游戏,甚至会熬夜打游戏,这样会导致上课瞌睡,所以小学生不应该接触手机。

……

在以上案例中,学生对应不应该用手机的理解明显出现了差异,教师针对学生用手机的情况,并不是急着评判是非对错,而是以“小学生该不该接触手机”为前提,让学生从自身的角度出发,给学生一个空间,让他们各抒己见,自由发表自己的意见。在此过程中,教师给学生让位,让学生在这种轻松、和谐的互动过程中判断是非对错,这样不仅有利于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还大大提升了他们对话的水平。

学生口语能力要得到切实提高,教师应立足学生立场,顺应学生的成长规律与自然本性,将学生的发展作为口语教学的出发点,引导学生、启发学生、培养学生,这样的口语教学才能让课堂充满活力与激情,促进学生口语能力的提升。

猜你喜欢

倾听自然段蝴蝶
秋天
为了蝴蝶
学会倾听,追求课堂实效
小学数学教学中倾听能力的培养
美丽的秋天
捉蝴蝶
公共外交主场也要学会“倾听”
捉蝴蝶
找找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