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想起一所乡村学校
2018-01-24王逸群
文 王逸群
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意见》犹如强劲的东风,吹绿了神州大地。感奋之余,我不禁想起了一所乡村学校。
想起她迷人的育人环境。校园里树木成林,各色的果木乔木灌木应有尽有;成片的草坪花卉散发出芬芳的香味。花木的种植别出心裁,充分考虑了每棵树每朵花所赋予人的精神生活的某种审美和情绪色彩。
想起她令人叹服的农业实践基地。果园、葡萄园、教学实验园地、生物专用教室、养兔场、温室等,不一而足。甚至在各个教学楼都设有生物角,供学生们栽培花草,进行土壤实验。集体农庄的养牛场、大田里也留下师生们的足迹。
想起她那些视园艺为生命的教师群体。区报编辑萨姆科夫因酷爱园艺被聘为生物教师,他因材施教,个别培养,吸引那些显露出植物栽培天才的少年参加各种农业科学小组活动。爱护一切生物的斯捷潘诺夫老师亲手“栽培”了少年育种家等小组。而涅斯捷连科的学生在一二年级时就懂得植物怎样积蓄淀粉。
想起她那春雨润物的思想教育方式。采集树种,开辟苗圃,培育杂交种子,爱农意识在幼儿时期就渗入孩子的心田,他们往往以自己是一个种粮食养牲畜的人而感到自豪。“收割节”“首捆庄稼节”“新粮面包节”等富有创意的节日显示出劳动与美的统一,隆重的仪式使孩子们体验到一种崇高的美感。农业劳动还促进学生的自我觉醒。一名叫巴甫里克的所谓“差生”,是嫁接果树的劳动唤醒了他的思维,智力得到迅猛发展,成为闻名全校的植物栽培能手,毕业后还当上了农艺师。真诚待人、关心人、同情人的良好品德也经由劳动而灌输到孩子心灵深处。
这是一所神奇的学校,科学的光芒高高照耀。试验,试验,再试验。劳动与科学设想的结合,使单调的农业劳动过程成为极具吸引力的研究过程,学生从中体会到探索的乐趣。卓有成效的试验,使她成为当地农业发展的“前沿阵地”。
这是一所真正的农村学校,为当地农村社区服务是她不变的宗旨。在这里,生物教师向居民做果木管理介绍;在这里,农庄庄员和师生一起进行培植粮食作物的试验,铁锨和锄头的劳动与显微镜下精心细致的观察相映成辉。开辟公共果园,无偿赠送苗木及良种,为每个家庭确定最低限度的藏书数目,举办“书籍节”等等,这一切使她在农民心中的魅力大增。
这是一所名副其实的“家长学校”,为学生家长开设教育学和心理学课程近20年。从孩子上学的前两年开始到中学毕业,家长要学习10年左右,共计250个学时,超出一般大学这门课程的授课时间,使“教育学知识,像法制知识一样,成为所有的社会成员都必须知晓的”。如此扎实有效地普及教育心理学知识,堪称一个伟大的创举。
亲爱的读者,你知道她是谁吗?她就是20世纪60年代享誉世界的教育实验中心,苏联一所偏僻的乡村学校,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领导下的帕夫雷什中学。说她是农科教结合的光辉典范,可谓当之无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