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爱教育是名师成长的必过门槛
2018-01-24王建军
文 王建军
2017年5月,山西省中小学名师培养团队的90多名成员在山西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的组织下齐聚南通,求取真经,我有幸成为其中的一员。一周左右的学习时间,大家访名校、进课堂、拜名师、结大家,考察的每一所学校都使我眼前一亮,深入课堂观察的每一节课都生动有效、收获满满,校长、名师、专家的讲座更使我们脑洞大开。南通教育给我的整体感受是:小学阶段课程丰富,特色各异;初中阶段课程改革深入腹地,效果显著,使我们学习者倍感亲切。
一、校园文化是名校奠基的基础
学校的校园文化是学校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参观的四所小学,处处洋溢着浓厚的文化气息,让人感受到高品质的文化享受。学校在建设和发展的过程中,校园文化和办学传统使每一所学校的树木、墙壁、操场、教室都具有教育功能,彰显教育的无穷魅力。
如皋师范学校附属小学是我们参观学习的第一站。这所学校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是清朝进士、翰林院编修沙元炳先生于1901年(清光绪27年)创办的,是全国最早的公立小学之一。我们一行人去参观的时候正好是周一,在校门口的明代学宫大成殿前,学校师生着传统服装,正在用《论语》经典诵读和吟唱来欢迎远方的客人。学校的大型经典诵读“文庙感怀”场面宏大、气势磅礴,琅琅书声穿越千年;成语长廊里,学生们用心制作的一张张图说成语卡片图文并茂、生动有趣;图书馆前,学生的好书推介卡琳琅满目、精彩纷呈;刚刚落成的市少儿图书馆分馆内,开放式的书架、休闲式的座椅,学生三五成群,或站或坐,自主阅读、自主借还、自主管理,沉醉书香、物我两忘。
南通市通州区实验小学的园林式“生命化校园”特色,为教师实施多元化、个别化、适性化的教学提供条件,张扬了学生个性,促进了学生的主动发展。走进这所百年老校,一股带有厚重历史使命感的气息向我们袭来,它用传统美向我们展示出它的独特。校园里的“蕊春园”,虽然看上去像是一片风景区,但却充满了文化气息。几座建筑物,有着不同的建筑风格,反映了江南几个不同地方的建筑特点;建筑物前悬挂的对联,内容和字体也各不相同,让学生感受对联内容和书法的美;“蕊春园”里种植着上百种当地的植物,让学生能认识并了解相关的科普知识。“蕊春园”是各学科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场地,是让学生用身心感受大自然美的综合基地,学生可以在这里观察、欣赏,然后用诗文来表达情感,用绘画来描绘美丽的大自然,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其中的数学问题,用歌声表达心中的愉悦。这些都是学校领导用心设计规划的学校文化,这种现代与传统结合、自由和博爱合璧的文化氛围不乏庄重而洒脱、责任与使命的魅力,它用传统的文化积淀熏陶着学校的每一位老师、每一个学生,提升着他们的人生品味,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名校长成就名校
本次学习最大的体会是,所参观的所有学校的校长都是课堂教学改革的总设计师,在引领教师专业成长、学校教育教学成绩提升方面,校长绝对是第一责任人。如东县景安学校的孙刘华校长带领教师们前赴后继,带着对留守儿童的爱和热情,实践着南通教育改革的十二字方针,在一所乡镇以下的村办初中学校矢志不渝地推进着课堂教学改革。景安初中有526名学生,其中400个留守儿童,16个孤儿,38个来自单亲家庭,他们追求“让课堂每一分钟每一个人都发生有意义的学习”,把课堂教学改革引向深水区,从“跳起来摘苹果”到“合伙摘苹果”。基于对知识容量、智慧深度、思维方式与学科核心素养的认识,景安初中领导和教师一致认为,导学案决定了课堂学习的效率,决定了全校学生的学习状态,使这所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位列全县之首、全市前列。
海安县城南小学的许卫兵校长,是一所新建仅4年的小学学校领头人,2006年入选南通市第一梯队名师培养对象,2008年评为江苏省小学数学特级教师,2009年评为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中青年科学技术带头人,入选首批“江苏人民教育家”培养对象。他的讲座从世界范畴、国际视野,再到国家意志,真正读懂儿童,彰显学科价值、教学本位,让儿童在学习中爱上学习。从这位校长的报告中能看到教育家的责任和情怀,这所学校的功成名就一定有这位校长的功劳。
最让我感动的是通州区实验小学校长王笑梅,工作三十年依然像蔷薇一样怒放,生机盎然。在通州区实验小学,她自始至终地引领我们参观学校的社团活动室,口若悬河地讲述她的构想,肯定和赞赏着学生动手制作的每一件作品。她还带领我们参观学校建设好的园林“蕊春园”,园林里的一草一木、一花一石都被赋予了生命,她解读得头头是道,充满了人文性。在场的人无一不被她的生命活力所感染,临走前,大家都争相跟这样一个满满正能量的人民教育家合影。
三、课堂教学改革是学校质量提升的不竭动力
“在我看来,课程实施最重要的载体是课堂,课堂的问题不解决,课程改革就可能成为一个空壳。”南通市教育局副局长金海清认识到,以课堂教学改革为龙头,带动区域教育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将是南通教育走向下一个山峰的可行路径。南通不少学校课堂教学改革大幕开启后,没有设定固有的模式,没有追求热热闹闹的场景,没有运动式强力推广,各县(市、区)根据不同的发展阶段和诉求,灵活选择引领方式推进课改。比如,如皋市创生以“活动单”为媒介,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多元活动的“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在实践和研究中,又不断向“活动教学”范式、“活动教育”创新升级,实现了各学段、各学科、各课型个性化范式全覆盖。如东县则在“改革是质量提升的最大空间”的共识下,以“主题年”的形式,先后锁定有效教学、高效课堂和“真学课堂”,人人过关、校校过关……南通市教育局根据区域教育特点综合考量后,在区域内提出了“限时讲授、合作学习、踊跃展示”的课改要求,这就是后来被称为“十二字意见”的南通课改真经。
“限时讲授、合作学习、踊跃展示”看上去平淡无奇,但围绕这12个字,南通各县(市、区)一大批学校做出了一篇篇各不相同的“文章”。例如,关于自主学习,海安实验中学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十二字意见”引导下,提出了“262”教学模式以及六大原则:问题让学生提,以学定教;书本让学生读,分层实施;实验让学生做,当堂达标;思路让学生讲,平等参与;错误让学生析,适时激励;规律让学生找,以学评教。正是因为充分放手,该校学生变得敢于发言、敢于质疑、敢于动手。
当然,学校课改不仅有改课,还有在课程方面的探索与尝试。出于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南通师范第一附属小学建构了具有学校特色的“和爱教育课程体系”,他们坚持“活动课程化”,将学校的活动进行系统化改造,形成较为完整的课程序列;如皋师范学校附属小学在“主题整合”中让学生充分参与学校的各项活动,包括常规活动课程、学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综合类主题活动课程等。
四、教师专业成长是学校发展永恒不变的主题
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高低关键因素是学校教师。这次参观的每一所学校都非常重视教师专业化成长和学科建设,都非常重视教师的培训学习和备课组建设,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各种学习平台,让教师共同提高。如海安海陵中学坚持“发展教师素养,着眼学生未来,创名校,出名师,育名人”的办学宗旨,努力把学校办成“全省一流,全国知名,与国际接轨”的名校。学校积极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提倡“优品质、高质量、轻负担”的教学质量观,把“和谐互助,经历课堂学习”作为新型的课堂模式,使全校形成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学习方式,重点放在关注学生的主动学习与自主探究的精神上,大面积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这些成绩的取得,最大的原因是重视抓好落实教师的集体备课,让教师在参与讨论、交流、合作中集思广益、智慧生成,让每一位教师感受到“场”的作用,使人人都有获得成功、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形成务实高效的工作氛围。
五、区域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源于一个好的领头人
南通教育教学高质量的原因,在于在新的历史时期,南通市教育局有一位具有前瞻性的改革总设计师金海清。他从教十四载,从普通教师做起,主任、副校长、校长,如皋市教育局副局长、局长,2013年开始调任南通市教育局,分管普通教育,主抓全市基础教育教学。他在如皋市成功推行“活动单导学”模式,有方法有经验,从学科探索、学习探索到局部试点,完善提升,直至面上推广,完成了系列跳跃,使如皋市教育教学质量大面积提升。2013年在南通市教育局副局长任上,大胆提出课堂教学改革的十二字要求——“限时讲授,合作学习,踊跃展示”,提出了新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使课堂评价导向课改。南通市课堂教学改革在此基础模式下百花齐放,异彩纷呈。从如此之多的中小学校的发展、改革中,从众多享誉全国的名师、名校长身上,我们看到了区域教育改革的总设计师金海清局长的不懈努力和工作智慧,我们终于也明白南通教育为什么如此发达和进步。
如今,在“十二字意见”引领下,南通各学校将教学研究的切入点一再缩小:基于问题进行研究,再落实到课堂的每一个环节,静心钻研,从细微处创新。“改革过程中问题会不断产生,但总会有想办法的人,而且办法总比问题多。”如东县景安初中校长孙刘华的这句话,道出了南通课改真正做到细处、做到实处的秘诀。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一生献身于教育事业的真实写照,也应该是我们山西省中小学名师培养对象的人生追求。从这些大师身上我们首先学到的是对教育的情怀。对教育的大爱,是我们名师成长永远绕不过的门槛,只有如此,才能顿悟,才能蜕变,才能最终完成终极一跳,使我们成就名师,不辜负我们的称号和山西教育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