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内源性一氧化碳含量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严重程度及肺功能的关系

2018-01-24于明超徐建国徐赫男王春艳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8年21期
关键词:一氧化碳动脉血呼吸衰竭

于明超 徐建国 徐赫男 王春艳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呼吸内科,吉林 长春 13002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为呼吸系统的多发病及常见病,患病率及死亡率居高不下,现在已是全球第三大致死原因〔1〕。但本病的病因尚不完全清楚,可能是多种环境因素与机体自身因素长期相互作用的结果,其中炎症机制、蛋白酶-抗蛋白酶失衡机制、氧化应激机制等共同作用参与了COPD的发生。相关研究表明HO-1对抗氧化物所致的肺部损伤起重要的保护作用,并推断这些作用与HO-1降解血红素产生的一氧化碳密切相关〔2~4〕。本文探讨内源性一氧化碳与COPD急性加重期(AECOPD)严重程度及肺功能的关系。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5月于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呼吸内科住院治疗的AECOPD老年患者41例为实验组,平均年龄(64.94±8.57)岁,男26例,女15例。同时期于体检中心健康体检的老年健康人32例为对照组,平均年龄(63.24±5.89)岁,男20例,女12例。排除标准:①长期吸烟者,一氧化碳(CO)中毒者及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者。②合并糖尿病、冠心病病情不稳定和结缔组织疾病、肺癌等严重疾病及手术、外伤创伤等应激状态。③存在其他呼吸系统疾病者。④不能配合完成肺功能检查者。

1.2研究方法

1.2.1肺功能测定 使用SN65511型肺功能检测仪进行检测,测定前向受试者示范检测方法,并在专业医师指导下完成肺功能检查,重复2~3次,选(FEV1%)预计值的最大值。

1.2.2动脉血碳氧血红蛋白(COHb)、PaO2、PCO2测定 采用丹麦雷度米特公司的动脉血气针(PICO),采取病人桡动脉3 ml,然后用美国IL公司的 GEM Premier3000血气分析仪进行血气分析。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8软件,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相关性研究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

2 结 果

2.1实验组及对照组动脉血COHb水平比较 实验组动脉血COHb浓度为(4.51±1.27)%,对照组为(3.10±1.2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2.2不同严重程度实验组动脉血COHb水平比较 实验组根据2017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倡议(GOLD)分级标准分为中度组(GOLDⅡ级,10例)、重度组(GOLDⅢ级,18例)及极重度组(GOLDⅣ级13例),三组动脉血COHb水平分别为(3.40±1.20)%,(4.23±1.33)%,(5.47±1.23)%。采用相关性分析,实验组动脉血中COHb浓度与FEV1%预计值呈负相关(F=7.219,r=-0.526,P<0.01)。

2.3实验组合并呼吸衰竭及无呼吸衰竭动脉血COHb水平比较 实验组合并呼吸衰竭患者(13例)动脉血COHb浓度为(5.37±1.01)%,实验组无呼吸衰竭者(28例)动脉血COHb浓度为(4.10±1.21)%,两组间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

3 讨 论

2017版GOLD指南指出,COPD系气道慢性炎症引起的结构改变,小气道狭窄和肺实质破坏,这些异常导致了肺泡附着物缺失和肺弹性回缩减弱,继而使呼气时气道保持开放的能力消失〔5〕。机体中CO可作为信号分子,对全身多个脏器具有保护作用。当体内CO浓度较高时可以引起组织缺氧,如大脑缺氧时会产生神经毒性作用;而低浓度CO可以通过一种复杂的形式在不同的细胞信号通路中扮演信号分子的角色〔6〕。许多炎症性疾病的动物模型证实了CO和新型一氧化碳供体(CORMs)的抗炎作用〔7,8〕。这些抗炎特性是由有丝分裂激活蛋白激酶(MARK)相关信号通路〔9〕、c-Jun N-末端激酶(JNK)通路和激活蛋白(AP)-1参与介导的〔10〕。Tian等〔11〕在香港进行了一项时间序列研究,以评估短期暴露于环境CO与COPD住院治疗之间的关系。从2001年1月至2007年12月收集了入院患者和空气污染数据进行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CO暴露对COPD的恶化提供了一些急性保护作用,降低COPD患者的住院风险。本文研究表明,动脉血COHb测量可作为COPD的严重程度指标,尤其在急性加重期,可评估疾病的严重程度。

猜你喜欢

一氧化碳动脉血呼吸衰竭
一氧化碳中毒事故的统计分析及防范措施
煤气中毒后应该怎么办?
勘误声明
《呼吸衰竭》已出版
《呼吸衰竭》已出版
《呼吸衰竭》已出版
《呼吸衰竭》已出版
彩超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颈部动脉血管病变的临床应用
异型动脉血管为蒂的游离背阔肌肌皮瓣修复软组织缺损
脐动脉血气对新生儿窒息及预后判断的临床意义